07.13 风雨飘摇中的映客,上市路上的百转千回

奉佑生从西大望路到上市的港湾,历时三年,等待他的除了资本市场的直播秀还有什么?

映客成立于2015年5月,短短3年时间做到了直播行业的前三,直播风口的独角兽,一时间迎来资本的追捧和小姐姐的狂欢,好生热闹。

那么千方百计“卖身”到如今的赴港上市是为哪般?

失去荣耀光环的映客,如今的曲折上市之路

曾经,在移动互联网领域直播平台发展之初,映客确实一马当先,获得了国内外各大资本的倾力相助。映客前期拿到的投资都是业界惊叹的巨额融资。如今的直播行业已经是百家争鸣,随着YY直播、陌陌直播等平台的崛起映客已经失去了其万千宠爱于一身的的公主,投资大咖已经不再跟投。后续如何发力就要全拼自己真本事了。

终于熬到了2017年4月,以卖身借壳完成上市的协议初步达成,与宣亚国际开启了收购映客的计划拉也就拉开了序幕。当时在映客内部欢呼雀跃,对那帮创业的孩子们而言,可能是最高兴的事了。

这一场“蛇吞象”的收购案无论从宣亚国际的体量上看,还是其来自映客创始团队70%的收购借款来看,都是最好途径,多赢的局面,然而意外发生了,宣亚国际综合考虑给出的意见是不同意了,历时8个多月的借壳上市计划宣布失败,迫不得已才在今年3月,映客赴港提交了上市计划书。

风雨飘摇中的映客,上市路上的百转千回

创始人奉佑生和他的伙伴们走过三年的艰辛,都太不容易了。今天映客在港交所完成了上市,而且比预想的还要好很多。好在他们都是一帮有信心的年轻人,奉佑生在上市前夜承诺过,700人全员持股,这也是对创始团队最好的鼓励吧,既然选择了上市就选择了接受市场资本的洗礼和大浪淘沙。

今年全球资本市场紧缩,而港股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上市潮,6月以来多家公司的经历证明,刚上市即破发已经成为常态。

上市首日股价上涨,在近期较为罕见。 据钛媒体消息称:7月1日映客直播开盘价4.32港元,较3.85港元的发行价上涨12.2%。以开盘价计算,映客的市值为87.1亿港元(约合11亿美元)。盘中涨幅一度超过40%。

映客创始人奉佑生在7月12日上午接受包括经济观察网在内的媒体群访时对此表态说,股价波动是正常现象,他更看重映客未来的增长节奏。表面看上去真的是一片欣欣向荣,就想之前周亚辉预测的那样。

但是相比小米上市的场面,显得格外冷清,早期的投资人就剩朱啸虎还在哪里口吐莲花,这一切大家都看在眼里。

风雨飘摇中的映客,上市路上的百转千回

上市也许映客来说才刚刚开始,如何在泛娱乐和直播领域杀出一条血路才是关键。

背后没有靠山的映客就像牙牙学语的孩子跌跌撞撞的一路走来,怎样才能躲过BAT的追杀呢?

新直播的市场格局

映客之前,虎牙已经赴美上市,更早上市的陌陌、YY旗下的直播平台也各表现亮眼。映客之后,花椒直播、斗鱼等国内其他直播龙头企业也被媒体爆料有上市计划。经历过千播大战后,直播行业已经成为这些头部公司各领风骚的场地。此次轮番上市后,直播平台或将迎来新一轮竞争格局。

对于映客而言投资跟不上,广告和明星买不起,曝光率不高,直接导致用户增长受阻。用户增长不力是一方面,另一方面,纯生活直播平台也对用户粘性不利,并不能让用户持续反复使用。更重要的是,用户很难激发付费欲!

映客上这99%的用户,可以说是一片散沙,毕竟靠卖萌耍帅不能维持长期的关系。而从偏重特定垂直领域的直播应用来看,用户粘性和付费意愿则要更良性一些。

风雨飘摇中的映客,上市路上的百转千回

数据来源艾媒咨询

直播前期是野蛮生长和混战时期是流量比拼,谁融的钱多,谁嗓门就大。而沉淀下来以后,投资人看到的数据,各大平台开始比拼的是付费用户和盈利能力。

风雨飘摇中的映客,上市路上的百转千回

而虎牙这类泛娱乐直播和“游戏+直播”平台更不用说,用户的获取渠道更加直接:爱听歌、想要人陪伴、爱打游戏的人都可以在这里找到志同道合者。

获客的强指向性自不必说,主播与用户心理,兴趣的趋同,更使互动性得到强化,用户认同度更高。

从用户付费意愿来说,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社交圈子里为了获得荣誉感和更多陪伴而打赏主播,更多的是一种心理需求满足和精神消费需求,对于泛娱乐的价值升华和互动才是留住客户的基础。

决堤的内容护城河

内容与流量一定意义上是相辅相成的生态,他们的组合所发挥出的价值也是直播平台们赖以生存的核心竞争力。有一点可以注意到的是,不少平台正在突破自己的边界走向综合性的发展方向,比如游戏起家的斗鱼、虎牙等向泛娱乐方向发展,在这样的大趋势下,各平台竞争的交叉点变多,对安分守己的平台来说,守好自己的一方水土,而对于映客而言恰恰内容生态的混乱,直播秀看点直线下降,游戏失败,主播达人被挖走。

根据易观千帆的数据,从2017年1月到2018年4月,映客的活跃人数从超过2500万下降至不足700万。

风雨飘摇中的映客,上市路上的百转千回

面对用户数的急剧下滑,映客做了较多的产品和功能上的尝试,但均以失败告终。

映客尝试签约主播,最终发现对流量影响寥寥,因为映客主播主要为长尾的个人主播,因此官方签约主播机制作罢。

映客尝试了陌陌化,引入狼人杀、配对、多人连麦等游戏,试图留住用户,但效果乏力,现在映客已经看不到这样的产品形态。

映客尝试引入了游戏直播,与斗鱼、虎牙正面竞争,但秀场直播的调性让游戏直播主播无立锥之地,游戏直播卒。

映客尝试了短视频,并在APP端添加了拍摄短视频的功能,但目前大多数的短视频都带有抖音或小咖秀的logo。

映客2018年新年推出的芝士超人可谓是产品成功的少数代表作,映客还激进的在分众等平台楼宇投放超过2亿元的巨额广告,但因为一纸限令,芝士超人的巨额投入打了水漂,目前变成了一个只有两款棋牌游戏的APP。

推出了一些打擦边球的项目,比如用区块链技术做的德州扑克,涉及到女性派单接单的软件月猫和需付费998元的交友软件克拉等,但尝试都不是太成功。

艾瑞数据也显示,今年5月映客月独立设备数为1088万台,1月份为1849万台,上半年映客的月度独立设备下跌幅度超过40%。大娱乐的概念并没有稳住当时的市场的份额,直播秀场的有一段时间火遍大街小巷,随着各大直播平台的细分,映客的护城河决堤了。

资本的嗅觉

2016年千播大战,2017年初步洗牌之后,2018年的直播行业又是多灾多难。尤其短视频正在迅猛崛起,近日来熊猫直播被传资金不足,花椒直播与六间房合并,各种消息,都让业界对直播行业的未来产生疑虑。

目前,映客的商业模式,简单说来是提供平台—主播表演—用户充值。反过来又给平台提供了稳定的现金流。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映客主要的收入来源严重依赖直播收入。招股书显示,2015年、2016年、2017年三年期间,直播业务所得占其总收入的比重分别为94.6%、99.8%、99.4%。随着主播数量的下滑,营收模式较为单一并且风险较高。

后续增长乏力,对于初步实现盈利能力的映客当然比那些靠烧钱长大的巨婴要好很多,随着直播市场的转型和资本的理性,留给映客的时间就已经不多了。前期周亚辉时代大量广告的投入消耗很大,微薄的收益入不敷出,当下运营资金已近捉襟见肘,主播又不稳定,此前多种形式的尝试的内容形式都已颓然,如此下去,直播平台的发展已然堪忧。

此刻摆在投资者需要面临三个选择:要么继续更大规模的烧钱直到烧死竞争对手;要么快速上市;要么行业寡头合并结束战斗,除此之外再无别的选择。

这一切也许是投资人理性思考的关键,资本的嗅觉比市场反映的速度要灵敏很多。后续的融资一度困难,时至今日除了映客早起的投资人朱啸虎还在坚持以外,昆仑万维周亚辉没有继续跟投,腾讯早已转投了虎牙和斗鱼。

未来在其他战队里可能会看到曾经投资过映客的投资人,他日再见可能已经成了敌人,在后直播领域新的格局下已经如火如荼,焦灼的战火随处可见,奉佑生和他的团队能否狭路相逢勇者胜?又或许说映客的迷途还是个未知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