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如何看待宋代西南地區的飲食文化?

m稚初


宋代是西南發展最快的時期之一,在這一時期,宋太宗召集西南等地的官吏,讓他們勸農民們多種糧食,古籍中記載:“端拱初,若缺乏粟麥黍豆等糧種,可於淮北州郡取給”。除此之外,西南地區也或多或少的受到了中原地區民族飲食文化的影響,二者融合交錯,西南的飲食風尚也獨具特色。

一、大理地區的飲食文化

宋代時期,大理地區的社會發展水平與中原相近,大理地區流行素食,因為這一時期,佛教在大理盛行,當時的人們“少長手不釋念珠,一歲之中齋戒幾半”,所以素食、素宴在大理十分盛行。

二、少數民族飲食文化與自然的關係

西南地區居住著大量的少數民族,所以有很多少數民族獨特的飲食文化,各種風味食品眾多。這一點即使在今天也依舊如此,西南地區素來就有“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說法,因為西南地區複雜的地理環境因素,各民族的人民也就因地制宜,利用大自然豐富的饋贈,發展了自己獨具特色的飲食文化。

三、貧富差距下的人民飲食文化

因為經濟的限制,西南地區大部分的人對於飲食上的要求都很簡約,主食有蕎麥、稻米,但是因為產量很低,所以當地人一年中很多時間吃的都是用一種叫做“蔓菁”的食物,是一種外形很像蘿蔔的食物。這是家境一般人或者貧窮的人常吃的食物,但是富貴人家卻會宰殺大量的豬牛羊,尤其是在過年這段時間,會競相的邀請客人來吃飯,還有“一客不至,則為深恥”的說法。

Cola


亞洲食學論壇


這個課題不小,如果想回答好,那得研究很多歷史資料。不過咱們可以參考自己所學的歷史知識,可以大概的研究一下,共同學習共同進步。 第一咱先說西南地區這個地理概念。西南地區在咱們傳統以及現在的劃分最主要是雲貴川,再嚴謹一點要包括藏南。這幾個地方,在宋代把這裡的少數民族又劃分為生蠻和熟蠻。因為當時中原人把南方統一叫蠻子,這個詞到現在還在使用,並沒有輕視和侮辱的性質。其中熟蠻就是承認了大宋這個中央政府,受中央政府的管轄,當然,也接受來自中原的政治、文化、經濟的同化。生蠻就不同了,皇帝是你們的皇帝,我們有寨主,有部落首領,我們不接受你們的領導,山高皇帝遠,大宋對他們也是無可奈何。 無論任何一個時代,飲食文化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和當時的政治、文化、經濟水平的發展都是密不可分的,只有看到和承認以上這些觀點,我們才可以研究宋代西南地區的飲食文化。 一個地區的飲食文化。也可以說是飲食特點,也和這個地區的地理環境、氣候環境密不可分。西南地區盛產大米、糯米,他們馴養的家畜主要是豬、牛、羊,江、河、湖分佈密集,盛產魚類,再加上氣候潮溼,這就可以大致推出宋代西南地區的飲食習慣。 他們平常吃大米,糯米多用來釀酒,當然,雲南有些地方用玉米釀酒,不可一概而論。愛吃肉,愛吃動物油脂,調味多麻辣,雲貴是直辣,四川是香辣、麻辣,有的地方吃魚,比如四川的漢民,有的地方不吃魚,藏族同袍就不吃魚。愛飲酒。 如果再分細一些,熟蠻的百姓可能吃的要文明一些,因為熟蠻所居住的地方都是比較平展的地方,加上有漢族官員士兵在那裡居中,這些人的比較高級的文明的飲食文化對熟蠻有影響。生蠻就不一樣了,地處荒山野林,文明程度不高,飲食大致可分為:生、血、腥、粗等等。 就是現在大家看一些雲貴川地區的特別的飲食習慣我們都不太適應,比如有的地方把牛殺了,吃牛胃裡面沒有徹底消化吸收的那種東西,還有吃生豬血,很香的樣子,還有弄一盆活魚,小鯽魚的樣子,還在盆裡游泳,幾個人一人一碗米飯,圍在盆的周圍,有生菜,把小魚撈一條,加上生菜,就著米飯就吃了。 現在有些四川老鄉還喜歡吃“肉芽”,那也是北方人所不習慣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