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請問現在,家庭教育,哪個流派最受歡迎?你怎麼看?

功到自然成💪


家庭教育不是流派問題,而是貼地氣的問題,也就是通俗易懂的分析!

從身邊朋友中分析有以下幾種類型:

1.父母不作為型:完全交給老人,先不說在外打工沒在身邊的,就說在身邊的,忙著打牌,應酬,工作,就是沒時間放下身段和孩子平視世界的去溝通,(就是從孩子小時蹲下來,共同的角度看孩子的世界,找到共同話題感),所有教育問題讓老人承擔,所以教出來的孩子,霸道(長輩的派頭),任性(固執),自私(隔代親寵的唯我獨尊),有好的習慣也不輕易表達!

2.單親型:有父母在身邊,但只有一個人在管孩子,還一方就是缺失的愛……

比如:父親(母親)說,有你一個人管就行了,我可管不了,我幫不了,我很累,我文化低……總之好多借口,就是逃避責任!

總之:父愛如山,對事物比較理性影響孩子的決斷力,執行力,社會責任感!

母愛感性:讓孩子學會愛人,愛家,愛社會,感恩將來擁有的一卻!

這些跟學歷無關,跟錢也無關,跟父母付出有關,言傳身教很有關係!

3.跟風型:也就是要面子,苦孩子,特長路上熬的苦……等到長大了就有叛逆期了,大學畢業後更是無所畏懼,書給您讀完了,找不到工作怪不得我,錢少不幹,太累不幹,太髒不幹,太遠更不幹……您養我吧!

所以流派不重要:夫妻雙方溝通很重要,達成一致,齊心協力克服生活中的困難很重要,不要因為你我這一代的拼命掙錢,忙事業,忙資產,忙應酬毀了下一代的幸福!

中國有句俗語:緣是天定,份是人為,財是天定,運是人為!

希望經歷了2020年的疫情時期,願所有的父母對孩子的方式有所改變,祝您好運!


瑛瑛健康養生


最受歡迎的家庭教育當屬李玫瑾的心理教育

總觀近10幾年的家庭教育流派,我認為最受歡迎的應屬李玫瑾的心理教育。

這個“最”字是因為比較而得出來的。下面我就來具體比較一下。

2000年我接觸到武漢大學馮德全的早教方案,用到自己孩子身上,有不錯的效果。但是他是針對0-3歲的,3歲以後的就得換了。所以這個教育有階段性,顯然不是最受歡迎的,尤其是孩子大了 就不知道這個教育,或者用不到這個教育。

2007年學習賞識教育,周宏的賞識教育,使我耳目一新。與歐陽維建老師一起在廈門推廣了一年,學校和家長們反響不錯。我也用到自己孩子身上,起到不錯的效果。按照心理學家馬斯洛的思想,每個人都是渴望被鼓勵的。這個賞識教育不過時,而且一直有用。但是隨著不斷學習,發現推廣起來,並不能得到大家的歡迎。不是大家最受歡迎的,所以沒有辦法當成事業做。而且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 ,還是顯得有點蒼白,不夠深刻。

2008年接觸到的國學教育,臺灣師大的王財貴教授,全球推廣國學第一人。來到大陸演講,我和他接觸兩次,並帶著孩子配合他做了一個節目。發現國學教育不錯,也可以推廣,但是大家對經典的閱讀太少,推廣起來難度大,經濟效果不明顯。後來深圳賴國全的讀經國學機加入,也只是曇花一現。這個教育好,但是不接地氣,可以看出整個國學教育是好的,長久的,但是對老百姓而言並不是最受歡迎的。

最後盤點一下接下來的各種教育 ,簡單點評一下。董進宇博士的八大工具,針對高端家庭好一點。心理學家東子的快樂教育是個案教育。武漢庫金會的最管用的家庭教育是家長全程跟蹤,並懂教育才可以。北京開發大學的王光宏的給工具,給方法教育,聖仁谷詹會元的秘籍教育,陳武民的夢想教育,這三個各有特色,需要花錢學習,屬於繼續深入瞭解的教育。他們都在按照各自的渠道進行推廣。但是都不是目前大家津津樂道的,最受歡迎的教育。可能是要交學費的原因,也可能是他們推廣的方式和普及程度決定的。

其他的比如李世傑的百分策略,以及由以上教育派生出來的分支機構,起的名字五花八門,顯然是無法成為最受歡迎的,因為出師無名啊。

李玫瑾教授的家庭教育當屬是最受歡迎的。

第一,她根據少年犯罪心理學以及大量的案例總結出來的理論,更有說服力。

第二,80集免費視頻足夠大家學習,省錢 ,省時,省力。

第三,語言通俗易懂,分析透徹,推廣力度大。關鍵是免費。

綜上所述,目前最受歡迎的家庭教育是公安大學教授李玫瑾的家庭教育。

個人觀點,僅供參考。如有說到哪家教育有失偏薄 ,敬請各位批評指正。


麻城偉


  •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對教育有了更深層的考慮。家庭教育的發展方向,出路在那裡?什麼樣的家庭教育算完美的流派?最受歡迎?筆者認為只要是適合自己的就是好方法。不要跟風。

01、家庭千差萬別,生活環境不同。中西方文化不同,家庭教育方法和流派只能借鑑,不能複製和照搬。

比如,中產以上家庭,他們有財力和物力培養孩子,孩子壓力小。容易培養下一代完整獨立的人格,孩子多數也能成才。他們對孩子進行的是“精英”教育。

02、普通家庭。

父母有一定文化,有遠見的,他們會盡自己最大努力,教育孩子。在家庭教育中,大致分三種:傳統型,放養型,混合型。

傳統家庭教育:孩子聽父母的話,自己也努力。父慈子孝,父母給孩子樹立了人生座標。

放養型教育:發展好了,孩子能獨擋一面,自主自立性強;發展不好,孩子和父母“代溝深”,也有可能在社會上走歪了。

混合型:父母給予孩子寬鬆的家庭教育環境,大方向給孩子掌控,孩子自我提升空間大。現在大多數家庭教育都是混合型。西方的教育方法,不能照搬過來。因為文化底蘊不同。就像土壤不同,適合種植的植物也有區別。

03、特殊家庭。

他們家庭教育也容易走偏。單親家庭,重組家庭,不和諧家庭,父母有不良嗜好家庭,容易出“問題孩子”。當然了這些家庭也有教育成功的典範,只是“滄海一粟”。

筆者覺得讓下一代“飛翔”,得給他們一片天空;讓他們自強不息,首先他們要有那個生活底蘊。


星辰燦爛


家庭教育是情與理,感性與理性交融最為密切的地方。至於哪個流派受歡迎,目前很難一言以蔽之,幾乎可以說一千個人有一千個哈姆萊特。因為太多的教育理念,教育專家,如雨後春筍般,蜂擁而至。但教育的核心應該不會有太多差異,就是喚醒孩子求知慾,喚醒孩子內心真實的自己,併為此堅定前行。非要說流派,那麼我認為最為流行大致可分為三種。第一是尹建莉為代表的親情養育模式,她的重點在情感交流和養育陪伴方面。核心在於接納、理解,幫助,達到最後的共同進步!第二種是李玫瑾為代表的理性加情感養育方式,也就是更注重孩子行為習慣的教育,她注重的是引導孩子理性行為,做好情感溝通交流。核心在於養育早期父母是否給孩子建立良好的行為規範,以及父母合適的情感表達。第三種就是歐美所謂的快樂養育,強調發掘孩子潛力,多鼓勵,注重孩子個性發展。第一第二種,比較切合實際,也是當前教育發展的主流。第三種所謂的快樂教育,因為沒有對前提做好鋪墊,導致太多父母因為偏聽“快樂教育”所謂趕時髦,而傷痕累累!快樂教育理念更能滿足父母對教育內心的想象,但他忽視了太多前提(如孩子的懶惰,孩子的善變,孩子規則意識不穩定等),如同在沙漠上蓋房子,結果可想而知,屬於烏托邦式(歐美精英教育可不提倡快樂教育,只有公立學校提倡)!教育要以良好溝通交流為前提,以建立孩子內心規則為核心(包括志向和自己真實需求和夢想),以理解引導為輔助,讓孩子形成自己的世界觀,進而感受身邊的人情冷暖,分離苦痛,明白自己內心中的詩和遠方!


大胖二胖和小胖


你好,現在舉辦家庭教育講座的個人和機構越來越多,每個都有自己的特色,但萬變不離其宗!都是愛的教育。有點類似看病,中西醫各有特色,我們應該中西結合。

這裡介紹下傳統教育的傳承。從古至今主要有:孔子:因人而異的教育;墨子:教學相長理論;董仲舒:重德育,德育與智育不可分割;朱熹:重視家庭教育與小學教育;王守仁:知行合一;王安石:重視人才;蔡元培:體、智、德、美和諧和發展的教育,倡導"思想自由",培養幸福的人;梁啟超:倡導育才,辦教育是國家興衰、民族存亡的關鍵;陶行:教人變,教人變好的是好教育,教人變壞的是壞教育;黃炎培:實用主義教育。

當我們探討哪個流派更受歡迎的時候,不如抓住問題的本質,就是用什麼方法能真正幫助家長,幫助孩子,我們就採用什麼方法!謝謝,希望對你有用!


安國同城資訊


您好,很榮幸有機會回答這個問題,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請恕我孤陋寡聞,第一次聽說家庭教育有流派之分,如果有時間,有機會向您請教關於家庭教育流派之分的問題!

每個家庭都是不同,所以每個家庭地教育方式也不同,產生了不同原生家庭教育出不同的孩子!如果只是單純地照搬某個教育專家的教育方法,那麼孩子們將來長大,是不是也有流派之分,門戶之見?所以,我們可以借鑑,通過理論聯繫實際情況,因材施教!

如果非要推薦一個好的家庭教育老師,我覺得李玫瑾老師還是比較值得推薦的,她是從心裡學的角度來研究兒童教育,並且不像有的只是提出一些理論,她會提出一些方法,可操作!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不對之處請指正!謝謝



酷酷的爹


這個問題提的特別好。毋庸置疑,人們越來越認識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因而越來越受到社會各界廣泛重視,至於你提出的家庭教育流派問題說說自己的建議,供參考。

一、家庭教育應該因才施教,量體裁衣。最近流行很多國外家庭教育的模式和理念,其中有一定的道理,我們可以借鑑,但是不能生搬硬套,畢竟國情差異很大。

在國內,每個孩子成長的家庭環境和條件不盡相同,而且孩子的先天條件也千差萬別,因而要根據孩子的自身具體情況,制定切實可行的教育方案,一人一案,精準教育。

二、家長應該擔負起家庭教育的主體責任。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孩子的終身老師;家長是孩子的啟蒙老師,也是終身導師。因而家長要學習家庭教育的基本理念和教育方法,不能盲目地把家庭教育委託給什麼機構去做,那就失去了家庭教育的意義,這是家長不可推卸的責任。

三、釐清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關係。孩子的成長成才,主要與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密切相關。整個社會是孩子教育的大環境,國家出臺了許多營造社會環境育人的各項措施。

那麼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是什麼關係呢?從教育的主要功能看,家庭教育主要擔負成人教育,學校教育主要擔負成才教育。二者既有分工又有合作,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但是,目前很多家長和老師把這個功能整反了,錯誤地認為學校既要進行成才教育也要進行成人教育,孩子出了問題家長和社會一味聲討學校,學校也是有口難辯,苦不堪言。

另外,本該做成人教育的家長卻擔負起了成才教育的任務,天天報補習班,輔導班,忙的不亦樂乎。

希望家校合作,分清責任,站好位置,共同做好孩子成人成才教育。











工匠大咖


您好,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

關注孩子成長是個永恆的問題,國內的教育流派基本都是繼承發揚國外的幾大家庭教育理念。關於教育流派主要有:

一、梅森的家庭教育法,她的觀點是培養孩子獨立性,培養孩子的發現可能性和能力。主張從習慣、思想和環境三個方面著手教育孩子。這和中國先哲孔孟的教育思想有異曲同工之處。

二、卡爾的全能教育。強調早期教育,關注兒童心理健康。在重視挖掘孩子先天才能的同時,強調對孩子後天有針對性的培養。

三、斯特納的自然教育。最重要的觀點是促使孩子走向成功的七大基石:遺傳,環境,健康,個性,知識,健康,雄心,鼓勵。強調順著孩子的特徵去教育孩子,不要依照個人意願去約束孩子,要發揮孩子氣質的天然優勢。

綜上所述,教育孩子最基礎的原則是溝通,引導,耐心。在確保孩子健康成長的基礎上,引導孩子發展其先天優勢。在孩子遇到問題時,有耐心地疏導孩子的情緒,促使其情商智商全面發展。

以上是我的個人總結,歡迎大家留言評論,關注我。


精英數學物理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128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96794957ecd84ca280629ccab19cae29\

有多著名的評論家


我認為平等、尊重、民主的家庭教育方式是值得學習的,既和朋友的相處方式一樣,平等的交流能夠使孩子的積極性、主觀能動性得到很好的發揮,體會被尊重的美好,成年後更能夠尊重他人,當然,孩子是未成年人,做錯事在所難免,這時我們就需要及時進行引導說服教育,使孩子全面看待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