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加州《2019年自動駕駛接管報告》:質疑聲裡中國企業表現亮眼

全文共3061字,預計學習時長

10分鐘

加州《2019年自動駕駛接管報告》:質疑聲裡中國企業表現亮眼

圖源:http://dy.163.com


近日,加州車輛管理局(DMV)發佈了《2019年自動駕駛接管報告》,加州作為全世界對於自動駕駛路測最友好的地區,一年一度的測試報告格外受人關注,可謂是全球自動駕駛企業的“成績單”。

而今年,這份成績單引起了熱議。一方面,自動駕駛行業整體進步神速,離“秋名山車神”又近了一步;中國企業表現亮眼,百度超越Waymo勇奪榜首,AuToX、Pony.AI位於四、五名,滴滴、PlusAI也進入前十。另一方面,對於DMV評價標準的質疑聲也不絕於耳。

“羅生門”中孰是孰非,不如先從這份報告的內容看起。


加州《2019年自動駕駛接管報告》:質疑聲裡中國企業表現亮眼

前十佔半數,中國自動駕駛遍地開花


從2015年起,在加州進行路測的自動駕駛公司每年都要向DMV提供報告,報告的主要內容有三項:車輛數目、里程數以及人工接管次數,由此計算出的每兩次干預之間平均行駛里程(MPI),是給出這份榜單的核心依據。

加州《2019年自動駕駛接管報告》:質疑聲裡中國企業表現亮眼

雖然對於以接管率論“技術實力”表示質疑聲不少,但不可否認,DMV的報告仍然是全美自動駕駛行業最客觀公開的量化評價標準之一。

中國團隊的突出表現,雖然不能說明中國自動駕駛已經趕超美國,但這如同“坐火箭”一般的進步速度確實驚人。這股來自東方的神秘力量,勢不可擋。

中國無人駕駛“頭號玩家”百度,從上一次的第七名,一躍坐上了頭把交椅。值得注意的是,這僅是百度北美分舵的力量。憑著在加州部署的4輛測試車,2019年跑出了10.83萬英里,比起2018年提升了87倍;而人工接管次數僅有6次,平均每1000英里人工接管0.055次,去年這個數字是4.84次,這個提升不可謂不大。

加州《2019年自動駕駛接管報告》:質疑聲裡中國企業表現亮眼

圖源:i.gasgoo.com


作為決勝AI時代的核心業務,百度自動駕駛方面的投入和成果一直有目共睹。在國內,百度已經在23個城市部署了測試車,測試里程累積達到了180萬英里。Apollo也是中國距離商業化部署自動駕駛出租車最近的公司,去年12月在北京拿到了40張可載客測試執照。

百度自動駕駛團隊的實力真的不容小覷。放眼中國的自動駕駛,“百度系”的創業公司不在少數。Pony.AI的創始人樓天城來自百度美國研發中心,創立了Roadstar.AI的佟顯喬來自百度硅谷無人車定位和地圖組,Innovusion的鮑軍威、領駿科技的楊文利等等均來自百度自動駕駛相關部門。

加州《2019年自動駕駛接管報告》:質疑聲裡中國企業表現亮眼

王京傲 | 圖源:www.skytech.cn


百度北美分舵同樣來頭不小。2016年,百度開始在硅谷部署無人車團隊。Apollo研發總經理的王京傲帶領團隊,讓百度的無人車在2016年10月16日就駛上了硅谷的公共道路,這是我國無人駕駛技術首次與海外的無人車同場競技。幾年來,Apollo實現了從1.0到5.5的迭代升級,成為全球最大、最活躍的自動駕駛開放平臺。

除了百度之外,中國的自動駕駛企業遍地開花。初創公司AutoX從去年的第九名進步到第四名,Pony.ai排名未變但成績倍增;滴滴第一次出現在DMV報告中就獲得了開門紅,位列第八;智加科技、文遠知行Weride分別排名第九、十一,去年倒數的上汽也進入了前二十。

加州《2019年自動駕駛接管報告》:質疑聲裡中國企業表現亮眼

圖源:auto.hx2car.com


中國無人車的頭部玩家逐漸進入到世界賽場的上位圈,無人駕駛與我們生活的距離在不斷縮短。


加州《2019年自動駕駛接管報告》:質疑聲裡中國企業表現亮眼

一年不見,各大巨頭的“開車練級”之路

欣賞完中國團隊的漂亮成績,我們再把目光投向全球的無人駕駛巨頭。2019年,大家“飆車”的水平都提升不少,36家公司在加州完成了288萬英里的路測,比上一年度增加80萬英里。

加州《2019年自動駕駛接管報告》:質疑聲裡中國企業表現亮眼

Waymo依然是自動駕駛領域內的絕對能力者,雖然在MPI榜上被百度搶走了王座,但總測試里程數高達145萬英里,比去年增加了25萬英里,是Cruise的兩倍,是百度的十三倍。接管率也從去年的每千里0.09次降到了0.076次。Waymo的測試車遍佈美國9個州25個城市,自動駕駛打車APP Waymo One月活用戶達1500人。憑藉AI挖掘技術上的進步,以及與DeepMind的深度合作,Waymo的測試里程和次數提升迅猛,誤報率降低了24%,訓練的消耗也大幅降低。

加州《2019年自動駕駛接管報告》:質疑聲裡中國企業表現亮眼

圖源:venturebeat.com


通用Cruise的233臺車一共跑了83萬英里,比去年實現了翻倍。而且下半年比起上半年進步極快,下半年每20110英里接管一次,甚至比Waymo還優秀。2019年,Cruise在AI模擬訓練上下足了功夫,隨著軟件升級週期的縮短,訓練時間壓縮了80%。雖然自動駕駛出租車計劃推遲了,但才推出的電動無人駕駛汽車Origin格外亮眼,旨在提供拼車服務。

科技巨頭蘋果在無人駕駛方面不算順利,“泰坦計劃”並不平坦。不久前,蘋果的自動駕駛項目進行了大裁員,員工數量從5000人削減至200人。今年的報告中,蘋果總共跑了7544英里,甚至不到去年的零頭。不過從接管率來看提升不少,從去年的每千里871.65次降低到了8.48次,從墊底跳到了第13名。但比起上位圈的玩家還差得遠,蘋果這是要掉隊的節奏呀。“泰坦計劃”仍然是個迷局,收購了Drive.ai的蘋果恐怕沒有放棄在自動駕駛領域的野心,但是他們未來打算“怎麼開車”尚未可知。

加州《2019年自動駕駛接管報告》:質疑聲裡中國企業表現亮眼

圖源:IT之家


2018年亞利桑那事故發生之後,Uber變得謹慎起來,今年沒有參與加州的“期末考試”。再次遞交的測試申請不久前才通過審批,重新上路之前,求“穩”是Uber的第一目標。

特立獨行的特斯拉依舊不走尋常路,前兩年的報告中沒有它的身影,這次的數據比起“交白卷”也差不多。2019年特斯拉在加州的路測里程只有12.2英里,在這短短的距離中沒有人工的介入。特斯拉監管事務總顧問Eric C. Williams告訴媒體,去年在加州的路測就這簡單的一次。特斯拉表示,他們的自動駕駛測試主要靠的是模擬和測試賽道,路測的主力軍是特斯拉電動車。

加州《2019年自動駕駛接管報告》:質疑聲裡中國企業表現亮眼

圖源:IT之家


加州《2019年自動駕駛接管報告》:質疑聲裡中國企業表現亮眼

Waymo質疑標準:接管率能證明實力嗎?

DMV的報告告訴我們,自動駕駛領域依然是整體進步迅猛,強者領跑,多點開花,各有千秋的局面,這份年度報告也是目前瞭解全球無人車行業狀況的最持續、客觀、高認可度的榜單。然而,對於DMV給出的成績單,也有不少人提出了質疑。

2019年度報告一經發布,Waymo、Cruise、Aurora等公司紛紛將槍口對準DMV,認為將人工接管率作為核心考核標準並不合理。

加州《2019年自動駕駛接管報告》:質疑聲裡中國企業表現亮眼

圖源:www.sohu.com


何為“人工接管”?即車輛脫離自動駕駛模式,由人工介入。簡單地理解,平均人工接管次數越低,自動駕駛系統發揮作用的時間越長,其穩定性也就越高,這家自動駕駛公司的技術實力也看似越高,這是DMV排名的邏輯。

但有關這個標準的爭議從未停止,人工接管率真的能完全體現技術實力嗎?恐怕不能。DMV的數據都是由各家公司自主提交的,全靠自覺;更關鍵的是,是否進行人工介入,這個標準是很主觀的。正如圖森聯合創始人侯曉迪說:“張三要求嚴格,違背交通規則就接管,李四風格激進,避免重大車禍事故才接管。”不能一概而論。而且在不同路況中的測試結果也不具有可比性,城市的複雜道路和空曠的郊區完全是兩種狀況。侯曉迪認為接管率的比較並沒有意義,今年圖森沒有提交報告。

加州《2019年自動駕駛接管報告》:質疑聲裡中國企業表現亮眼

Waymo發推質疑DMV的評判標準


Cruise聯合創始人Kyle Vogt也表達了相同的看法。最極端的情況是自動駕駛系統出錯,為了避免事故進行接管,而其他出於謹慎或是駕駛禮儀的人工介入,如果和緊急接管混為一談,得出的接管率排名則沒有說服力。Auror聯合創始人Chris Urmson稱,他們內部有保守接管和政策接管兩種評價標準,DMV的數據不能證明他們的提升程度,Waymo發推特表示“附議”。

加州《2019年自動駕駛接管報告》:質疑聲裡中國企業表現亮眼

圖源:www.dvdc100.com


於是標準改革的呼聲越來越高。Kyle Vogt呼籲業界拿出一個新的自動駕駛汽車安全評價標準,蘋果則勸說DMV更改或明確人工接管率的判斷標準,Waymo也認為該從更廣泛的數據點評估技術實力。DMV想要維持報告的權威性,更新評價標準恐怕是必然選擇。


但無論如何,報告所體現出的整體行業和各公司的進步是不可否認的。在未來,試乘體驗、工程速度、分類場景等多重因素或許都會納入評判標準當中。從接管率排名走向綜合衡量的過程,也恰恰證明了自動駕駛行業正經歷質的飛躍。


加州《2019年自動駕駛接管報告》:質疑聲裡中國企業表現亮眼

我們一起分享AI學習與發展的乾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