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疫情之下,暴露了6個生活真相

距今,武漢封城已來到第37天,全國的疫情已得到有效遏制。

每天早上起來,看到新增確診病例數比昨天少,治癒人數比昨天多,就是最令人欣慰的消息。

誠然,這一場疫情,波及到了生活的各個層面,小至個人、家庭,大到國家、世界。

時至今日,依舊會讓人產生一種不太真實的感覺。

電影《流浪地球》裡有這樣一句臺詞:

“最初,沒有人在意這場災難,這不過是一場山火,一次旱災,一個物種的滅絕,一座城市的消失。直到這場災難和每個人息息相關。”

毫無疑問,這次的疫情是一場災難,同時也是中國人的一次集體修行。

回望這一個多月,交織著愛與痛,苦與淚,恐懼與鼓勵,作為一個平凡的人,親身經歷這一切,更明白了這6個生活真相。

01

  • 免疫力,是最有效的藥。


聽過一句話:“只有當潮水褪去時,才知道誰在裸泳。”

平日裡,有多少人對自己的身體盲目樂觀,肆意揮霍身體,暴飲暴食,缺乏鍛鍊,導致身體的免疫力漸漸下降。

殊不知,這次的新型冠狀病毒有著“欺軟怕硬”的特徵,根據確診病例人群分析,容易患病的人,一般為免疫力較低的中老年人,和較為肥胖的人。

可以說,這次疫情,是一次對身體的大考,也敲響了警鐘:身體的免疫力,才是最有效的藥。

餘生還長,別再讓自己過得太累,別硬撐,該休息時就休息;困的時候,別熬夜,養成規律的睡眠習慣。

管好自己的嘴,好好吃飯;定時運動,讓身體保持健康的狀態;學會自律,保持規律的生活習慣。

有個陽光的心態和好身體,健健康康的活著,比什麼都更重要。

疫情之下,暴露了6個生活真相


02

  • 忙碌,原來是一種幸福。


就在幾個月之前,人們還很愛用“週一恐懼症”來形容自己對朝九晚五去上班、上學的無奈。

直到這次疫情,給大家在過年後,本該忙碌奔走的生活按下了暫停鍵,有大把的時間吃飯睡覺、看劇打遊戲......

可隨著賦閒在家的時間越來越長,便越發覺得:無所事事的感覺,比加班工作還難受。

原來每天忙忙碌碌,也是一種幸福。

當人一旦閒的太久,無事可幹,往往就會胡思亂想,越發懶惰,精神散漫,慢慢變得空虛乏味。

羅曼羅蘭說:

“生活中最沉重的負擔不是工作,而是無聊。”

有些人煩惱太多,就是因為太閒了。無聊的情緒會滋生出很多負面的情緒,抱怨和矯情讓日子變得痛苦難耐,度日如年。

忙起來,會讓你沒時間自怨自艾,要克服的難題一個接一個,雖然辛苦,但每天過得充實而滿足。

忙起來,給你帶來了生活的底氣,一邊忙碌,一邊成長;充分發揮自己的價值,活得有自信,有尊嚴。

忙起來,能身體力行地體驗生命,感受生活的真實,能把每一個平凡的日子都過得豐盈而飽滿。

疫情之下,暴露了6個生活真相


03

  • 錢不是萬能的,但有安全感。


隨著疫情漸漸得到遏制,看到返工的人群也多了起來,

知乎上有人這樣問:“疫情這麼嚴重,怎麼敢去上班呢,這些人為了錢,真是連命都不要了嗎?”

有個高贊回答是:“成年人的安全感,都是錢給的。”

是呀,這一場猝不及防的變故,讓很多人發現,原來自己資金停滯一個月,生活就會陷入困境;

然而,殘酷現實不會因為你的窘迫而網開一面,更不會因為一句“我沒錢”而傾囊相助。

很多時候,不是疫情不可怕,也不是不愛惜生命,而是錢跟命一般重要。

餘生很長,沒有人知道明天和意外哪個先來,要懂得,既要珍惜當下,也要有一定的存款。

錢不是萬能的,但錢能讓我們在面對生活的風險和變故時,有更多的底氣和主動權。

畢竟,想要拓展生命的長度、廣度、精彩程度,錢還是不可或缺的保障啊。

疫情之下,暴露了6個生活真相


04

  • 靜下來,有無窮的力量。


在疫情讓很多人陷入恐慌情緒的時候,在武漢方艙醫院裡,一位“清流哥”火了。

據瞭解,他和他的父母,一家三口,已經全部被確診為新型肺炎。

而他在病床上,卻能夠專注於書本,沉浸於閱讀。

外界嘈雜,醫生病人來回穿梭,一般人怕是沒心思讀書了,可他卻寵辱不驚,彷彿這滿世界的喧囂,無法干擾他半分。

疫情之下,暴露了6個生活真相


網友說:看到他靜靜讀書的樣子,心裡多了一份安寧。

管子云:“勿煩勿亂,和乃自成,能正能靜,然後能定。”

生活突發驚濤駭浪、烏雲籠罩,焦慮、苦惱非但於事無補,有時,慌亂還會使事情變得更糟;

靜,是一股無聲卻堅韌的力量,當內心真正能平靜下來,遇事不煩燥、不慌亂,更不為外界的忙碌所煽動。

平靜如水的心境,反而會更有活力,心靈在放鬆的狀態下卻又保持開放,全身心地體會世界,步履變得從容,控制好情緒,坦然面對風風雨雨。

05

  • 獨立思考,是一項必備技能。


人們說,這場疫情是塊照妖鏡,照出了魑魅魍魎,也照出了世間百態。

面對疫情,有人自亂陣腳,偏信謠言、偏方;有人成了恐慌情緒的幫兇,以訛傳訛,人云亦云。

在當今,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資訊的泛濫,導致個人很容易被矇蔽雙眼,失去基本的判斷力。

倘若不保持清醒的頭腦,獨立思考的定力,便會迷失自我,做出令人瞠目結舌的舉動。

1月31日,當李蘭娟院士提出,病毒在哺乳動物間傳播,主人要管好寵物時,馬上就有人斷章取義,把原話曲解為“寵物也會感染新型肺炎”。

於是,一隻只無辜的寵物,被人從高樓上扔下,慘死街頭。

謠言止於智者,面對網上鋪天蓋地的信息,要培養自己明辨是非的眼力,審慎、理性的看待事情,已成為一項日常生活的必要技能。

面對世間百態,複雜人性,只有保持清醒的頭腦,不以訛傳訛,獨立思考,才能活得通透,遠離荒謬,守住一方淨土。

疫情之下,暴露了6個生活真相


06

  • 圈子雖小,舒服就好。


以往過年,總會有去不完的酒局,約不完的聚會,應酬不完的飯局,分身乏術,卻沒有太多時間陪伴身邊的家人。

這一次疫情,我們被迫“禁足”在家,才發現,原來不去維護那90%以上的社交,生活也不會太多的改變。

反而更自在了,多出了不少時間精力來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與家人度過平凡的每一天,但也舒服、坦然。

經歷得越多,就發現:高質量的社交不在於多,二三知己,勝過萬千泛泛之交。

到了一定年齡,不妨扔掉四樣東西:沒意義的酒局,不愛你的人,看不起你的親戚,虛情假義的朋友。

與其在無用的圈子裡糾纏不清,不如細心經營一個簡單但有益的圈子。

真正的成熟,是不被無用的圈子束縛,而是去呵護好身邊的每一個人。

圈子雖小,舒服就好。

沒有一個冬天不會過去,沒有一個春天不會到來,這場疫情,也終將過去。

願經歷疫情的每一個你我,都銘記這次的教訓,反思自己的生活。

願我們每一個人都能順利迴歸正常生活,和愛的人共度餘生,珍惜彼此,生活幸福、美滿。

願祖國好河山,一切全無恙;人間煙火處,處處皆平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