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高級軍官中,誰的軍事才能最高?

競猜達人


個人認為是李宗仁吧。

很多人提到白崇禧,但從表現來看,李宗仁和白崇禧各有優劣,李宗仁擅長大兵團指揮,而白崇禧更適合戰術性指揮。

李白合璧在國軍中的表現是相當強勁的,他們指揮下的第七軍在北伐戰爭中一馬當先,在廣州國民政府尚未發動北伐時就已意識到北伐時機已經成熟,並率先派兵入湘支援唐生智。之後,又是李宗仁親赴廣州,極力推動,才促成了北伐的發動。而當時的廣州國民政府還在忙著內鬥,根本沒有意識到北伐統一全國的機會已經出現了。

北伐戰爭開始後,第七軍更是表現優異,贏得了鋼七軍的美名。從廣西一路打到長沙,武漢,又順江而下幫助攻下南昌。在寧漢對峙時期,又是李宗仁來寧漢之間來回奔波遊說,促成蔣委員長通電下野,以及寧漢合流,繼續推動北伐。

北伐戰爭結束後,蔣桂戰爭中,雖然李白黃反蔣行動最終失敗,但這更多是政治性以及委員長用他的看家本領,也就是收買分化瓦解對方將領取得的結果,而不能算是純粹戰爭上的。如果只是看軍事上,李白桂系軍隊其實並不處於下風,反而有相當優勢。


抗戰開始後,李宗仁又受命指揮徐州會戰,麾下先後劃歸隸屬和指揮的軍隊也將近百萬,包括蔣委員長嫡系,桂軍一小部分,川軍,西北軍等來源不同的部隊。

以這種極其複雜的軍隊還能取得臺兒莊大捷,並在戰役結束後又指揮部隊分批次安全轉移,撤離戰場,保存了有生力量,這是很不容易的。這既需要協調各不同派系的部隊,又要能處理好各方面的關係,不純粹是軍事方面的才能。

所以說,李宗仁的長處是大兵團指揮,而且是能夠指揮不同派系的部隊作戰,並且能夠取得局部勝利,並在戰後安全撤離戰場,保留有生力量,這是他在處理各種複雜的關係方面非常成熟的表現,沒有從個人派系利益角度出發,只顧著自己,以鄰為壑,給友軍挖坑,尤其難能可貴。

反觀蔣委員長,則始終沒有這種能夠把不同派系的軍隊都協調好,人盡其才,做什麼都要優先考慮和照顧自己的嫡系,雜牌軍則是各種明裡暗裡的排擠和打壓。


在北伐戰爭中,給戰士發草鞋,也是黃埔系的嫡系一人兩雙,其他部隊只有一人一雙。抗戰初期,更是利用地方軍隊高漲的愛國抗戰熱情,讓地方部隊去當炮灰送死,部隊損失大了就縮編乃至撤番,蓄意消滅,而黃埔系的嫡系軍隊則是避敵不戰,保存實力。

所以說,李宗仁的長處不僅在於其大兵團指揮的軍事能力,更在於其較為長遠的政治眼光,處事比較公道,能夠擺平各種關係,這種政治能力是很多人所沒有的。這是一個合格的方面軍最高統帥必須具備的能力。

相比之下,白崇禧所展示出來的則更多的只是純粹的軍事能力,而政治上則經常過於計較得失和小集團利益。不過就純粹的軍事能力來說,白崇禧在國軍將領中也算是水平最高的之一。所以他在抗戰時期被蔣委員長調任中央,擔任副總參謀長,總參謀長等最高統帥部的軍事指揮。

也是因此,李白二人都很受委員長猜忌,生怕他們親近軍隊,把桂系的勢力搞的越來越大。李宗仁在徐州會戰結束後,就被調任敵後,脫離了軍隊,從此再沒有機會直接指揮戰爭。白崇禧也是從抗戰開始後就一直在統帥部任職,從而脫離了軍隊。一直到1948年,他才找到機會離開南京,先到九江,後去武漢,又再次直接指揮戰爭。


蕭武

一天,甚是無聊,一群國民黨的高級軍官正在吹牛,比誰最厲害,於是就發生了以下的對話(純屬虛構):

薛嶽:我指揮過四次長沙會戰,創造了天爐戰法,殲滅了十萬日軍,是抗日中消滅日軍人數最多!

孫立人:在國內打算不得好漢,我曾率領遠征軍兩次入緬甸 ,打得日本鬼子狼哭鬼嚎,消滅日軍近5萬人。



衛立煌:我也去緬甸打過日本人,收復了滇西,打通了中印公路。我還擊敗過岡村寧次,收復了鄭州。


李宗仁:我指揮的臺兒莊大捷消,滅日軍兩萬多人,是抗日戰爭以來第一次大規模的會戰的勝利,極大的鼓舞了中國軍人的士氣。

杜聿明:我指揮了崑崙關作戰,獲得了崑崙關大捷。


王耀武:我指揮的上高會戰,消滅日軍1萬多人,還擊斃了日軍的一個少將;我還獲得了萬家嶺大捷,配合友軍擊斃日軍4000多人。

黃維:我參加的淞滬會戰雖然敗了,但是我指揮的羅店戰役號稱血肉磨坊,打出了中國軍人的風采。


張自忠:我是抗日戰爭以來國軍犧牲的最高級別將領,我為國捐軀,我自豪。

正當大家爭論的不可開交的時候,有一個人說話了:

不是我驕傲,我覺得在座的各位都算不上英雄好漢,唯有我張某人可稱蓋世英雄。我在日本人帶領我30萬兄弟退出東北,為後來的抗日戰爭保存了有生力量!



眾人順著聲音看過去,原來是大名鼎鼎的少帥張學良!眾人趕緊附和道:

我等皆是平凡之人,遠不如少帥英明神武!


小鎮月明




我是清水空流,歷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關注的點評。

可以說,蔣介石麾下戰將雖多,但能征善戰 的不多,雖然貴為黃埔校長,但並沒有培養和發現多少名將,為數不少黃埔名將 其實也是名不副實。非黃埔系的卻是不少,在蔣介石麾下的名將應該有以下幾位。

第一名:白崇禧。一級陸軍上將,生於公元1893年。先後擔任國民黨參謀總長,國防部長,這位國民黨第一名將,有小諸葛之稱。卻非蔣介石嫡系,而且還是蔣介石的對手,白崇禧一生征戰無數,在抗日戰爭中出任第五戰區司令。白崇禧多次建言:積小勝,為大勝。空間換時間,白崇禧的建議被蔣介石所採納,這些措施現在來是很有見地的,白崇禧同樣也提議“堅壁清野”、“焦土抗戰”、“發展游擊戰、這些措施也是很正確的,而且參與制定和指揮了武漢會戰,部分參與了淞滬,南昌,以及第一次長沙會戰,均取得了不俗的戰績。白崇禧是國民黨裡面最具有戰略眼光的高級將領。

第二名:薛嶽。一級陸軍上將,生於公元1893年。保定軍官學校畢業,國民黨第一戰區第一兵團司令,薛嶽最一生最值得稱道的就是天爐戰法。所謂天爐戰法就是把軍隊排

布成網狀的據點,以伏擊、誘擊、側擊、尾擊等方式,分段消耗敵軍的兵力與士氣,最後,把敵軍拖到決戰地區,再予以全殲。最值得稱道但就是萬家嶺大捷。此次戰役殲滅日本106師團八千多人,這次戰役是抗日戰爭以來,殲滅日軍最多一次戰役,三次長沙會戰消滅日軍十餘萬人,可以說,薛嶽是所有中國將領裡消滅日本最多的中國將領,而薛嶽壽高102歲而去世,充分說明了一點,殲滅日本軍人就是積德行善。所以高壽。

第三名:杜聿明。國民黨陸軍中將。生於公元1904年,黃埔系將領。國民黨第五軍軍長。杜聿明作為天子門生可以說深受蔣介石的重用和喜愛,杜聿明的最值得的稱道 的就是崑崙關大戰。崑崙關大捷發生在廣西地區,日本21集團軍在欽州登陸。第五軍軍長奉命在北部狙擊日軍。戰役結果是殲滅日軍四千多人,炸燬飛機三十多架。此戰杜聿明一戰成名,名揚天下。隨後杜聿明前往緬甸會同英軍作戰,同樣戰績不俗,得到盟軍司令部的首肯。

應當說,這三位是國民黨相當有能力的高級將領。個人能力,戰績都不俗。可惜,由於蔣介石的無能也導致了他們一身本事無用武之地。


清水空流

國民黨高級具有傑出軍事才能不少,比較突出的有:孫立人、白崇禧、薛嶽、戴安瀾、王耀武、陳明仁、杜聿明、胡璉、衛立煌、張自忠、黃百韜等等(排名不分先後)。他們各自都有自己的特點和過人之處。

下面大概做個簡介

首先,戴安瀾將軍和張自忠將軍都是為國捐軀的,國難當頭之際,日寇入侵,為了國家的救圖存亡奔赴戰場、衝鋒陷陣,壯烈犧牲在抗日戰場上,都是民族英雄,精忠報國,浩氣長存!

薛嶽,抗日戰爭中殲敵最多的將領,四次長沙會戰就殲敵十餘萬人而聲名天下,還有萬家嶺大捷全殲日軍一個師團,這是抗日史上絕無僅有的,被譽為抗日戰神。薛嶽一生征戰南北,出生入住,抗日戰爭中為國家立下汗馬功勞,屢創日寇,立我國家之威。


孫立人,“東方的隆美爾”,是一個軍事能力很強的非黃埔系將領,主要功勳在緬甸戰場,遠征軍仁安羌一戰中,以絕對劣勢的兵力,大敗日軍,以少勝多,以一個團的兵力大敗日軍一個師團而威震全球。孫立人和林彪兩位被國共兩黨公認的最優秀將領之一,兩人指揮的戰役都選入美國西點軍校教材,被當做戰例典範,足以見其軍事才華,還有孫立人一直不主張內戰。


王耀武,一名抗日名將,1941年指揮74軍參加上高會戰,一場完美的殲滅戰,重創日寇,被譽為抗日鐵軍,蔣介石曾稱讚王耀武“善於帶兵,有指揮才能”。其參加過不少戰役,其中最著名的一次戰役是——1945年湘西雪峰山會戰,歷時兩個多月的戰役,日寇多次進攻都被擊退,殲敵無數。王耀輝年年對日作戰,精明能幹,頭腦清晰,老對手粟裕將軍曾說過“杜聿明只能打勝仗,不能打敗仗,只能在有利的條件下打仗,不能在不利的條件下打;而王耀武在國民黨高級將領中比較有軍事指揮才能的,陳毅老總說,他是國民黨裡少有的明白之人。”足以見王耀武的精明和軍事才能。

陳明仁,黃埔虎將陳明仁,遠征軍對日作戰——回龍山戰役,一場攻堅戰。為取得美軍空軍指揮權,立下軍令狀,首次採用步炮協同、空地協同等戰術,迂迴包抄日軍後方增援補給線,一舉拿下回龍山,大獲全勝。回龍山戰役是遠征軍滇西反攻以來最酣暢淋漓的一場攻堅戰,美軍稱之為“一部軍事指揮藝術的傑作”,同時被美軍譽為傑出的中國名將。在解放戰爭中,四平戰役,陳明仁以一軍之力阻擋林彪的十萬之眾,震驚全國,林彪敗走麥城、傷亡巨大。蔣介石曾評價陳明仁“創造了人間奇蹟,不愧為難得的將才”,可以看出陳明仁軍事指揮能力非同凡響。


胡璉,不得不提的一個人,是蔣介石五大主力之首,整編師第十一師師長,胡璉作風潑辣,性格驕悍,抗日戰爭淞滬會戰中在羅店與日軍展開拉鋸戰,殲敵幾千人,整個羅店血流成河,日軍稱為“血肉磨坊”,軍事指揮才能還是有的;也是解放戰爭中最令我軍頭疼的一個“老狐狸”,被人稱作“驕如兔,猛如虎”。解放後退守臺灣金門,和胡宗南並稱為國民黨的“二胡”,一個“西北王”,一個“金門王”,有著“十個西北王”也頂不了一個“金門王”的傳言,曾經取得金門戰役的勝利,是蔣介石後期最重用的一位將領。


最後說白崇禧,人稱小諸葛,有句話流傳,中國有三個半軍事家兩個半在共產黨(林彪、粟裕、劉伯承),還有一個在國民黨白崇禧(當然,這是流傳)。林彪說過,白崇禧是國民黨將領最有才幹的一個。關於白崇禧戰績不管是北伐時期還是抗日戰爭時期還有後來的內戰大家都很耳熟能詳了,具體就不多做介紹了。拋開政治因素,我個人認為白崇禧在國民黨眾多將領中,軍事指揮能力最強的一個吧,只是個人見解,不到之處,望大家諒解!


賽門軍史

民國時期將星如雲,在國民黨的部隊中最閃耀的應當是黃埔系的將領們,人們往往一提到民國時期著名的將領,其中十有八九就是黃埔軍校的學生,當然在其中也不乏投靠國民黨的軍閥大軍官,他們也大多是從日本士官學校或者早期的保定軍校出來的,受過了良好的軍事教育,這些軍事教育為他們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這才為他們在後期的戰爭中創造出了輝煌的戰績。

接下來我們說幾個軍事能力比較高的將領,此處沒有排名,如果大家想排的話可隨意。

第一位我馬上想到了張自忠將軍

張自忠將軍是在二戰中陣亡的最高將領,盧溝橋事變後,當時身任北平市長的張自忠曾經受蔣介石的命令去跟日本人和談,當時蔣介石的想法是拖延日本人侵略的時間,好多準備一些軍隊以及武器抵抗日本人,但是當時的學生們不知道啊,他們懷揣著一腔翻湧的愛國精神到處遊行,評擊蔣介石和國民黨,與此同時他們將矛頭指向了張自忠將軍,大罵其是漢奸。



張自忠將軍的愛國之情一點都不亞於那些責罵他的學生們,但是他為了國家的利益甘願承受了這些罵名,在後來的抗日戰場上,他也屢屢身先士卒,帶領著手下的部隊瘋狂地與日本人展開了決戰。

即使張志忠將軍這麼努力的抗日了、即使他將生命寄託在生死之外了,當時的學生們也仍然沒有放過張自忠將軍,他們選擇性忽略了張自忠將軍的努力,絲毫沒有停歇的炮轟起了張自忠。



從這方面來說,這些學生何其相似於我們現今的噴子啊,他們的眼中永遠只看到了別人想告訴他們的一面,然後沒分清楚這裡面的是是非非就對一些他們想噴的事物發起了口水戰,正是在這些學生的口水中,張自忠將軍因為不堪忍受辱罵,所以在和日本人的對戰中真正的拋棄了生死。

最終在1940年的時候,張自忠將軍帶領2000名士兵對日本的強大軍隊展開了激戰,最後在經過七天七夜的激戰後,張自忠將軍不幸身亡,雖然日本人受到了重創。



但是他們仍舊對張自忠將軍的英勇感到了十分的欽佩,所以在短時間的歡呼之後,他們對張自忠將軍的遺體獻上了崇高的敬禮,並用酒精擦乾了張自忠將軍身上的血跡,專門為張自忠將軍進行了簡單的葬禮。

後來在國民黨部隊的努力下,組成了敢死隊搶回了張自忠將軍的遺體,日本人為了不傷到張自忠將軍的遺體,專門決定停止了飛機轟炸,最終在張自忠將軍的遺體運到重慶的時候,受到了十萬百姓的送行,張自忠將軍的夫人在聽聞噩耗之後,絕食七天之後就隨夫而去,最終夫妻二人被蔣介石厚葬在了一起。


第二位我覺得是王耀武

王耀武是74軍的軍長,他同時也是大名鼎鼎的內戰急先鋒張靈甫的老上司,他的軍事能力非常強大,74軍在他的帶領下如同一柄可銷鐵如泥的戰刀,在全國各地的大戰場上給予了日本人嚴重的打擊,也因此成為了日本人膽寒的國軍將領之一,他所帶領的74軍更是被日本人稱為了支那第一恐怖軍,可見實力的強悍。



第三我覺得是薛嶽

薛嶽在抗日戰爭中一直擔任著兵團總司令的職位,在他的指揮下,國民黨部隊在湖南跟日本人展開了血戰,長沙的四次大會戰更是將薛嶽將軍推上了名聲的最頂峰,在日本人的幾次進犯都被薛嶽將軍重挫去退了,慘遭了大敗。


薛嶽也因為過人的領兵能力被稱為了戰神,獲得了國民黨的最高榮耀青天白日勳章,同時也拿到了美國杜魯門總統頒授的自由勳章,這些都是對薛嶽將軍戰績的肯定。

第四我覺得是湯恩伯

湯恩伯在抗日戰爭後期以及內戰時期屢遭連敗,成為了人人恥笑的常敗將軍,他也因為在河南對百姓們所作出的掠奪而招致了無盡的罵名,但是無論怎麼說,在抗日戰爭的前期,湯恩伯都是絕對的抗日名將。


日本軍隊當時對中國的部隊有一套非常嚴謹的分級法,他們會根據中國部隊的戰鬥能力、總體素質、武器裝備等劃分出專門的等級,其中等級最高的是甲級部隊。

在日本人的排行中,中國很少有能躋身進入甲級部隊的,但唯獨湯恩伯例外,他帶領的好幾支部隊都躋身進入了日本人的甲級部隊行列,日本人在戰爭方面是做不了假的,所以由此也能側面看出湯恩伯的實際軍事水平。


第五,第六,第七我覺得是孫立人、衛立煌、戴安瀾這緬甸戰場上的三傑

孫立人、衛立煌、戴安瀾都在緬甸戰場和日本人展開了激烈的大戰,在緬甸戰場上他們連戰連勝,以往強大不可一世的日本人在他們的攻擊下節節敗退、損失慘重,其中最為出彩的是孫立人將軍。


(衛立煌)

孫立人發跡於宋子文的稅警部隊,稅警部隊原本是宋子文掏錢自己組建的軍隊,但在發展強大之後,受到蔣介石的眼紅,被蔣介石要走了,雖然如此,但是孫立人在國內卻沒有經歷過太大的戰爭,在緬甸戰場上他徹底的放開了自己的軍事才華,他因為在緬甸戰場上的猛烈殺敵而使他成為了軍級單位中殺敵最多的將軍,也因此獲得了國內外的讚譽。


第八我覺得是李宗仁

李宗仁的廣西部隊是北伐時期的鋼七軍,擁有著非常強悍的能力,在北伐戰爭中綻放出了強烈的光彩,在抗日戰爭中,更是在李宗仁的指揮下和其他的眾多部隊贏得了臺兒莊大捷,這是中國第一次在正面戰場上取得對日本人的巨大勝利。

當然在國民黨內還有著其他軍事能力很強大的將領,比如陳明仁、李玉堂、邱清泉、杜聿明、關麟徵等人,抗日戰爭時期國民黨名將如雲,無法一一排列出來,如果大家的心目中有什麼合適的人選也歡迎大家提出,以待大家的交流。


(陳明仁)

所以說這些就是我暫時排列出來的國民黨軍事名將,在倭寇的炮火侵襲下,有人選擇了當漢奸,有的人則站了起來,他們拼儘自己平生所學、拼儘自己一身的生命悍不畏死地保衛起了自己的家園、國土,為了不讓自己身後的父老鄉親們成為外敵的奴隸,他們為此付出了生命、為此奉獻出了自己的鮮血,他們都是值得我們敬重的英雄!是真正仰不愧於天、臥不愧地的大英雄!


孤客生


粉飾太平i

張學良表示:我是東北少帥,長的帥,高富帥,誰敢比我帥?!

白崇禧表示不服:長得帥有屁用!我號稱“小諸葛”,堪比三國孔明,誰敢不服?!

五虎上將(劉峙、顧祝同、蔣鼎文、陳誠、衛立煌)都表示不服:“小諸葛”休得猖狂!我“五虎上將”才是真刀實槍,個個都是戰區司令長官,蜀國若沒有“五虎上將”,你諸葛亮也只能扇著扇子,假唱“空城計”,誰敢不服?!

八大金剛(何應欽、顧祝同、錢大鈞、蔣鼎文、陳誠、劉峙、張治中、陳繼承)紛紛表示不服:我們是黃埔軍校出身,跟校長淵源匪淺,我們是校長的核心班底,誰敢不服?!

眾將吵個不停,驚動了委員長,蔣委員長一吹鬍子一瞪眼:整天就知道爭!爭!爭!吵!吵!吵!你們算個屁!我是黃埔軍校校長、國民革命軍總司令、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中華民國特級上將、第二次世界大戰同盟國中國戰區最高統帥……就問你們服不服?!

張學良小聲嘟囔道:我老爹張作霖有雄才無大略,你蔣光頭有大略無雄才!

蔣介石耳朵靈:好你個張學良,背後誹謗我!給我抓起來,關上一輩子!

張學良:還關我!蔣光頭你讓我背了一輩子鍋!

畫外音傳來: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俱往矣,數風流人物,換看今朝!於是眾將皆服!


狄飛驚

前線戰場臨陣指揮和後方地圖分析,分別代表將領的指揮應對能力和決策部署能力。很多人只具備其中一個能力。不是隻能當軍長不能當司令,當司令的不能做統帥,或者就是隻能當參謀長,不能當軍長。比如張靈甫只能當軍長,杜聿明只能當司令,再大就勉為其難了。有的人只能紙上談兵,作參謀長,比如陳誠。能打陣地戰的只算及格。打贏運動戰,進攻戰的才是全面。

除了白崇禧,國軍裡出類拔萃的只有王耀武,傅作義很有才,只是目光狹窄,可能也是雜牌軍的緣故,知道自己沒名義上那麼大的權力,總想割據一方。如果蔣真把嫡系放手交給他指揮,統帥京津東北一體,林彪可能就遇到對手了。

萊蕪戰役如果王耀武是最高指揮官,斷不至於敗得窩囊,勝負難料。胡璉雖有南麻之勝,主要是裝備好。十八軍的實力也不可低估。借用丘吉爾的名言,勝利不是靠撤退打贏的。勝利也不是靠防守贏得的。


天明遙遙山海關

張自忠將軍

張自忠將軍是二戰中同盟國犧牲的最高將領。他先後參加臨沂保衛戰,徐州會戰,武漢會戰,隨棗會戰,棗宜會戰。在臨沂與日軍鏖戰七晝夜,重創日本“鐵軍”板垣師團,保證了臺兒莊大捷勝利。收復棗陽桐柏,取得鄂北大捷,率部發動“冬季攻勢”,這是國軍在抗戰期間唯一一次正面戰略進攻。1940年在襄陽與日軍戰鬥中,不幸壯烈犧牲。

薛嶽將軍

因抗戰期間指揮長沙會戰“三戰三捷”,在坊間享有“戰神”之名,被譽為“殲滅日軍最多的中國將領”。四次長沙會戰殲滅十餘萬人,萬家嶺大捷全殲日軍106師團。


白崇禧將軍

號稱“小諸葛”,第五戰區司令。在臺兒莊取得大捷,殲滅日軍王牌師團2萬餘人,取得抗戰後第一次大捷。林彪曾對蘇聯著名作家西蒙諾夫說白崇禧是國軍中最有才幹的一個。

陳明仁將軍

毛主席說陳明仁“打仗你比林彪強”。著名的四平攻堅戰就是陳明仁守得四平。


孫立人將軍


愛琪琪0418

國民黨將領給我們的感覺一直是軟弱無能,能力低下,絲毫不是共產黨優秀將領的對手,其實並不是這樣,正如一句話所說“不是國軍無能,而是共軍太狡猾”。在國民黨將領中還是有一批比較厲害的將領,比如胡璉,杜聿明,何應欽,白崇禧,李宗仁,張靈甫等人,他們都能算的上是一代名將,至於誰的軍事才能最高,我個人認為覺得還是薛嶽將軍。


薛嶽,中華民國陸軍一級上將,國民革命軍軍事將領,軍事家。是“抗戰中殲滅日軍最多的中國將領”曾獲美國總統杜魯門頒授自由勳章,為中國近代著名的百戰名將之一。

薛嶽

我不知道大家是怎麼了解薛嶽的,我是因為張豐毅的《長沙會戰》這部電視劇知道了薛嶽將軍,而和薛嶽一生聯繫在一起的恰恰也是長沙會戰。薛嶽將軍的軍事才能在長沙會戰中可以說得到了完全的發揮,四次長沙會戰打出了赫赫威名,“萬家嶺戰役”更是全殲日軍一個師團,成為日軍眼中的“戰神”。在會戰中他利用伏擊,誘進,側擊等方法,一步步消耗日軍銳氣,誘敵深入,最後合圍日軍一舉消滅。



薛嶽將軍還根據自己多年的作戰經驗寫了一本書《天爐戰法》,其中在書的前面有一句話是他(指薛嶽)的戰略戰術足以法天地之幽邃,窮宇宙之奧秘,為鬼神所驚泣,人事所難測,無以名之,故曰《天爐戰》。”,薛嶽的能力可見一番。


可惜的是這樣一位有才能的將領卻因為蔣介石“用奴才不用人才”的做法而不得重用,無兵可領,鬱鬱寡歡,實在不能不令人嘆息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