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3 市值縮水96%、再提私有化,聚美優品為何跌落神壇?


市值縮水96%、再提私有化,聚美優品為何跌落神壇?


市值縮水96%、再提私有化,聚美優品為何跌落神壇?


江湖還在,俠客已更。如今,國內電商江湖競爭異常激烈,阿里巴巴樹大根深,京東商城枝繁葉茂,拼多多來勢洶洶,曾經的“網紅”聚美優品市場份額逐年下滑。在資本市場上,曾於2015年赴美上市的聚美優品股價跌跌不休,最新市值僅為上市之初的1/10。


市值縮水96%、再提私有化,聚美優品為何跌落神壇?


熱點聚焦:聚美優品再提私有化

據多家媒體報道,聚美優品於1月11日收到了以聚美集團董事長、CEO、CFO陳歐為代表的買方集團遞交的私有化要約,擬用每ADS(美國存托股份)20美元的價格購買買方集團尚未持有的股份,該要約價較前一交易日收盤價溢價14.74%。此次交易如果達成,聚美優品將從紐交所退市,成為陳歐的私有公司。


市值縮水96%、再提私有化,聚美優品為何跌落神壇?


看似此次聚美優品的私有化價格與當時上市時的22美元發行價相差無幾,但由於此前聚美優品曾經進行並股,即將1股美國存託憑證代表1股A類普通股更改為1股美國存託憑證代表10股A類普通股。聚美優品通過這種方式以提高每股股價,此次20美元一股的私有化價格相當於合股前的2美元一股,僅為第一次私有化股價的28.5%。

其實,關於聚美優品的私有化已經不是第一次,早在2016年,上市僅僅22個月的聚美優品便收到了來自陳歐、產品副總裁戴雨森以及股東等遞交的私有化提議,計劃以每股美國存托股份7美元的價格收購聚美優品股票。而當時,聚美優品風光登陸資本市場時IPO的價格為22美元,7美元的私有化價格不足IPO的三分之一,遭到中小股東的支持,最後,這次私有化最後以失敗為告終。


發展溯源:從網紅廣告到赴美上市

聚美優品創立於2010年3月,是以美妝為主,涵蓋服裝、食品、輕奢、母嬰等多個品類的綜合型電商平臺。這家公司的名氣更多的來自於創始人陳歐的流量。

陳歐,出生於四川省中江縣。少年時代的他便表現出極高的數學天賦,多次獲得奧數大獎,16歲便被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錄取並獲得全額獎學金。大學畢業後曾輾轉於美國、歐洲兩地創業,最終他還是決定回國創業,並獲得真格天使投資人徐小平的青睞。

回到國內,陳歐發現中國的廣大女性消費者對於線上購買化妝品的信心不足,線上化妝品行業沒有真正的領頭羊存在。化妝品就是新大陸。他總結出了三個“可行條件”。首先,電子商務在中國正在高速發展是不爭的事實;其次,化妝品需求很大,但市場上還沒有一個可信的化妝品網站;最後,做這個別的男人不好意思做的行業反倒給了自己機會。

2010年,3月31日,團美網作為首家專業女性團購網站正式上線,9月9日,團美網更名為聚美優品,成為國內領先的女性時尚限時折扣購物平臺。

2011年3月,聚美優品在電商圈已經小有名氣。成立不到一年總銷售額便突破1.5億,同時也獲得了來自紅杉資本千萬美元級別的投資。

如果說獲得千萬美元的投資讓聚美優品開始聲名鵲起,那麼陳歐的一條廣告則讓聚美優品徹底名聲大噪。2012年,一條《我為自己代言》的廣告刷爆網絡,成功將聚美優品推到了公眾面前。廣告中的9句臺詞被網友命名為“陳歐體”,並讓陳歐迅速躥紅,微博粉絲突破150萬。“網紅”企業家與聚美優品的捆綁形式,讓人們首次意識到了流量在商業運作中的強大力量。


市值縮水96%、再提私有化,聚美優品為何跌落神壇?


2013年,聚美優品年銷售額高達29.45億元。於是,陳歐趁熱打鐵,帶領聚美優品衝擊IPO,2014年5月16日,聚美優品在紐交所正式掛牌交易,開盤報價為27.25美元,收盤價為24.18美元,較22美元的發行價上漲近10%。


市值縮水96%、再提私有化,聚美優品為何跌落神壇?


從網紅廣告到赴美上市,陳歐成為美國紐交所史上最年輕的中國CEO,並在2014胡潤IT富豪榜中排第16,此時的陳歐與他的聚美優品可謂意氣風發。


原因分析:聚美優品跌落神壇的三大因素

2020年伊始,陳歐更新微博,“新年快樂!新的10年肯定會更好的,對吧?”但此時的聚美優品早已經跌落神壇,失去了往日的榮光。


市值縮水96%、再提私有化,聚美優品為何跌落神壇?


截止2020年1月10日美國東部收盤時間,聚美優品的收盤價為17.43美元,較前一交易日下跌5.78%。總市值僅剩2.07億美元,與公司最高市值57.8億美元,足足跌去96%。


市值縮水96%、再提私有化,聚美優品為何跌落神壇?


聚美優品的衰敗有自身的戰略錯誤也有外部競爭環境的施壓,究其原因,主要有三點:

1、假貨風波,失掉口碑

實際上,早在2013年,就有用戶反映,使用聚美優品的化妝品後臉部過敏,疑似假貨。對此,聚美優品給出的解釋是個人膚質不同。但是,此後不斷有用戶在網絡發聲,質疑在聚美優品買到假貨。


市值縮水96%、再提私有化,聚美優品為何跌落神壇?


為維護聚美優品的正面形象,陳歐不惜在其微博上與網友嗆聲,稱如果在聚美上買到假貨,驗證後,願意賠償一百萬。陳歐此舉看似光明磊落,力證聚美優品絕對沒有假貨,但顯然有些用力過猛,網友並不買賬。

接下來現實狠狠“打臉”。國際化妝品大牌嬌蘭、蘭蔻等一線品牌先後發佈聲明,稱從未與聚美優品合作。更糟糕的是,2014年7月,一家名為禕鵬恆業的供應商被曝偽造大牌商品,在各大平臺上售賣,聚美優品赫然在列。

售假實錘落地,聚美優品形象大損,徹底失掉口碑。股價隨之暴跌。2014年12月底,聚美優品股價已經不足13美元,較發行價22美元幾乎腰斬。公司市值僅剩13億美元,較歷史最高峰57.8億美元,足足蒸發掉近45億美元。

2、對手崛起,外部受壓

除了無法迴避的內部因素,外部環境的日漸激烈也使得聚美優品的經營越發困難。洋碼頭、小紅書、蜜芽、菠蘿蜜等跨境垂直電商平臺的迅速崛起,天貓國際、京東全球購、網易考拉、亞馬遜海外購等綜合型平臺的全面發力,強力的擠壓了聚美優品的生存空間。

電商巨頭夾擊之下,聚美優品愈發艱難。數據顯示,2016-2018年,聚美優品的活躍客戶數分別為1540萬、1510萬、1070萬;新客戶數分別為900萬、890萬、610萬。此外,在聚美優品中,回購用戶產生的訂單佔總訂單量的比重在持續下滑,2018年該數字已下降至87.9%,與2017年的90.8%相比減少了2.9個百分點。


市值縮水96%、再提私有化,聚美優品為何跌落神壇?


與此同時,聚美優品線下實體店已無蹤跡。2016年底,聚美在京開設的第一家聚美前門店撤出市場;2018年,王府井淘匯新天購物中心轉型時,位於一層的聚美王府井店隨之撤店。此後,聚美優品也沒有公佈開設新店的通知。

3、未成大樹,先多元化

聚美優品的失敗也和聚美優品在沒有長成大樹型品牌之前,開始了多元化品牌經營之路有關。2017年,風光不再的聚美優品開始嘗試跨界轉型,但危機當前的被迫轉型,顯得有些慌不擇路。在投資母嬰類電商平臺寶寶樹之後,聚美優品跨界幅度越來越大,嘗試投資共享充電寶街電後,又進軍智能家居領域製造空氣淨化器,還成立影視公司聚美影視開拍電視劇。聚美優品腦洞越開越大,而實際效果卻譭譽參半。


市值縮水96%、再提私有化,聚美優品為何跌落神壇?


陳歐的頻繁跨界,不僅受到大股東質疑,還牽動公司內部變動。聚美優品的高管團隊動盪不安,繼劉輝離職後,戴雨森也離開了工作8年的聚美優品,曾經的“三劍客”如今只剩下陳歐一人唱“獨角戲”。此外,聚美優品的聯席CFO高孟、鄭雲生等人也相繼離場。

商業競爭是殘酷,任何企業、任何人都有可能從天堂掉進地獄。聚美優品的衰敗已成定局,這次私有化將引發怎樣的影響,結果如何?我們只能拭目以待。


市值縮水96%、再提私有化,聚美優品為何跌落神壇?


市值縮水96%、再提私有化,聚美優品為何跌落神壇?


……

關注我們看更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