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6 研究生們剛開始看英文文獻是怎麼看的?

作者:缺的那勺鹽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45516318/answer/863530375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研究生們剛開始看英文文獻是怎麼看的?


一般人看英文文獻都有這些情況:

1. 對英語不熟悉,尤其是一些專業術語,看到反應不過來。

2. 一篇文章20+頁,一看到就覺得頭都大了,不知道從何讀起。

3. 終於開始讀了,發現讀不懂。

4. 好不容易讀了一天,從頭到尾讀完了,以為自己讀懂了。再回想,還是說不出來文章到底講了什麼,彷彿沒讀過……


我現在就介紹一個自己的方法,讓你在熟練之後最短10分鐘就能獲取一篇頁數20+論文的關鍵信息。


先跳過【篩選文獻】這一步,直接進入閱讀部分吧。按照我小標題的順序來讀論文就可以了。

1. Abstract

摘要絕對是重中之重,因為它本身就是對全篇內容的概括。一篇論文的核心往往是一兩句話,而論文的其他部分都是在用不同的方式支持它的核心。

需要做的筆記:

作者想解決什麼問題?question

作者通過什麼理論/模型來解決這個問題?method

作者給出的答案是什麼?answer


2. Introduction

這一部分其實是對於文章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義的介紹,有些論文也會將文獻綜述的簡化版加在裡面。在Introduction的最後,作者會介紹文章的架構,讓你清楚文章的每一部分都在做什麼。

需要做的筆記:

作者為什麼研究這個課題?

目前這個課題的研究進行到了哪一階段?

作者使用的理論是基於哪些假設?(看不明白也沒關係,先抄下來)

Tips:如果有時間的話,可以把introduction讀完。沒時間的話粗略看一遍,著重讀前兩段。


3. Conclusion

Conclusion通常會把整個文章的主要內容複述一遍,幫助讀者回顧+理清思路,然後在此基礎上深入自己的研究。

在Abstract或者Introduction中,作者就已經給出了課題的結論。而在Conclusion中會評價自己的結論,並且在這個課題上的基礎上進一步探討,比如開腦洞暢想這個課題未來還有哪些研究方向,可以用來解決哪些問題,等等。

需要做的筆記:

這篇文章存在哪些缺陷?

作者關於這個課題的構思有哪幾點?


Now, 讀完了以上內容,並做完筆記以後,我們已經對這篇文章的核心有了比較清晰的認識。接下來需要了解的就是作者如何像做數學證明題一樣,一步一步得出了他的結論。

但是如果你直接從研究方法method開始讀,那肯定又要感到萬分沮喪,甚至開始懷疑人生……

拿我寫dissertation 時查閱的一篇文章來舉例:

研究生們剛開始看英文文獻是怎麼看的?

SCI 翻譯潤色 投刊指導

這一堆公式,不花個半小時誰能弄明白是個什麼鬼啊!
要搞清楚作者的研究方法,應該先看的不是理論的推導過程,而是文章中的表格。

4. Table

表格給出的信息會簡單直觀很多,並且它們通常都是作者研究過程中某一階段成果的總結。

於是我們翻到這篇文章的表格處:

研究生們剛開始看英文文獻是怎麼看的?

SCI 翻譯潤色 投刊指導

有一點統計學基礎的同學都能看懂,Dependent variable 和independent variables都是已經獲取的變量,而return interval則是得出的結果。表格下面的Notes,則清晰地給出了這個表格研究的對象+模型用到的數據。

如果還覺得迷惑,直接翻到正文中對錶格進行闡述的那一段,你就會迅速明白這個表格中的數據是什麼,通過什麼模型、理論,得出了什麼樣的結論,而這個結論又有哪些不足,文章還需要進一步探討什麼。

關於數據的來源,幾乎所有做empirical research(實證研究)的文章都會給出。像這樣:

研究生們剛開始看英文文獻是怎麼看的?

本論、碩論、博論 編審指導


這一段會介紹數據都是從哪些數據庫扒下來的,採用的哪個時期的數據,數據包含哪些指標,文章後面提到的一些指標和變量具體是如何計算的。

因為都是對數據的解釋,所以只需要在整個文章段落中定位你所要查詢的變量名詞,就能快速瞭解這個變量從收集到計算的過程。

需要做的筆記:

數據來源+重要指標+模型步驟(看不懂理論推導沒關係,那玩意兒一般很少人能看懂)+每個步驟得出的結論。


OK,到此,你的筆記本上已經有了以下信息:


主旨:

1. 作者想解決什麼問題?question

2. 作者通過什麼理論/模型來解決這個問題?method

3. 作者給出的答案是什麼?answer

4. 作者為什麼研究這個課題?

5. 目前這個課題的研究進行到了哪一階段?

6. 作者使用理論基於哪些假設?(現在也許有點明白了,不明白再去查)

7. 這篇文章存在哪些缺陷?

8. 作者關於這個課題的構思有哪幾點?


研究方法:

數據來源+重要指標+模型步驟(看不懂理論推導沒關係,那玩意兒一般很少人能看懂)+每個步驟得出的結論。


我們可以將【研究方法】這一部分進一步整理成:

1. 研究的數據從哪裡來?

2. 研究中用到的重要指標有哪些?

3. 模型分哪幾步?每一步分別得出了什麼結論?


現在整篇文章的脈絡是不是已經清晰了?你也知道這篇文章是在幹什麼了對不對?如果遺忘了,拿起筆記本,它會立刻幫你複習你從這篇論文中獲取的信息。

接下來如果你對這篇文章還有興趣,或者你還有時間的話,可以再翻回 literature review,進行拓展閱讀。


5. What's more

還有同學會問:“你說的這些方法我都瞭解了,但是Abstract 和 Introduction都看不懂怎麼辦?

1. 你需要給自己一個整塊的時間來看文獻,而不是利用下課後的十分鐘來爭分奪秒。看文獻的時間越分散,浪費時間越多。集中時間看更容易聯繫起來,形成整體印象。

2. 如果實在看不懂,有兩個方面的原因。

閱讀能力不夠。

具體表現為有很多非專業術語和句子看不明白。這時候可以合理利用翻譯軟件+自己修改,將看不懂的句子翻譯成容易讀懂的中文。同時將不懂的語法結構和單詞記下來。(不用專門複習,反正後來你會讀更多的文章,也會遇到這些“老熟人”~);

對專業瞭解不夠

如果理論名稱,模型名稱,專業名詞看不懂,就需要去搜索引擎檢索。維基百科對這方面的內容會有較為規範又基礎的闡述。如果維基百科也看不懂,去吧,知乎、百度搜一搜、相應論壇搜一搜,相信你最終會找到那個淺顯易懂,讓你恍然大悟的解釋。

6. Read, Read and Read!

不熟悉英語的邏輯和西方的思維方式,看不懂reading是很正常的。但不管有多難,還是要多練習,多閱讀,不能因噎廢食。畢竟每一篇論文都是基於大量閱讀、總結產生的。


之前說過還會更新【進階版文獻閱讀法】,關於如何篩選文獻,寫好literature review,並如何根據看過的論文來產出自己的文章。可以關注編輯,持續更新更高質量的文給大家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