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9 CDR,锦上添花还是雪上加霜?

近期独角兽上市,CDR也即将发行,一波科技股回归的潮流正在路上。

昨天《存托凭证发行与交易管理办法》(即《CDR办法》)及若干配套规则正式发布实施。6月7日起,符合条件的创新企业就可向证监会递送CDR发行申报材料,毫无疑问,境外上市的BATJ等公司登陆A股的步伐已经越来越快。

那么CDR到底是这么一回事呢?

CDR叫做中国存托凭证(Chinese Depository Receipt,CDR),是指在境外(包括中国香港)上市公司将部分已发行上市的股票托管在当地保管银行,由中国境内的存托银行发行、在境内A股市场上市、以人民币交易结算、供国内投资者买卖的投资凭证,从而实现股票的异地买卖。

CDR,锦上添花还是雪上加霜?

简单来说,比如以前360回归A股,首先需要将其在美股发行的股票都高价买回来,也就是私有化,然后从美股退市,再到A股找一个壳,将资产装进去,借壳上市,这么一来企业不仅耗时耗力,而且还要花不少钱,现在有了CDR就简单很多了,如果现在的BATJ等企业的股票想要在A股交易,就不用走退市再上市的老路线了,可以直接将境外上市的股票拿一部分出来托管在中国内地的银行,然后由存托银行根据这些股票发行一部分对等价值的股票到A股上市交易,这样我们就可以在A股买卖阿里,腾讯,百度,京东,小米等互联网明星企业的股票了,所以客观上基本做到了红筹股回归A股效果。

大家都知道,有些互联网高科技企业还没有实现盈利,比如京东2016年和2017年的净利润都是负的,所以为了保护投资者,防止某些企业回来只知道薅羊毛,规定试点企业实现盈利前,董监高不得减持上市前持有的股票。

同时对于可能出现的过度炒作,证监会会要求交易所继续加强一线监管,并且提示风险,加强投资者教育。

但是按照A股一贯的脾气,炒新早已是老传统了,以往回归A股的360,巨人网络,分众传媒都出现了热炒的现象,况且这回发行CDR的都是中国顶尖的科技公司,十有八九又要来一次炒新的热潮。从BATJ这些上市公司的角度来看,它们必然是很期望看到炒新热潮的,因为发行了CDR以后,这些公司就相当于在两地市场交易了,A股炒新的话,股票价格必然会高于境外市场,然后就会产生套利空间,一碗水总是要端平的,所以其在境外市场的股价也会得到强有力的支撑。

CDR,锦上添花还是雪上加霜?

近期股市本来就弱,成交量明显缩减,存量资金博弈,而且还伴随着富士康,宁德时代,中国人保等巨无霸的上市抽血,现在这些一线科技明星企业要是再回来的话,必然意味着股市又要扩容,那么咱这小庙能容得下这些大佛吗?

不必慌张,同样在6月6日,证监会已批复南方、易方达、嘉实、华夏、汇添富、招商6家基金公司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LOF)的申请,上述基金能够参与到以CDR形式回归A股的科技巨头的“战略配售”中去,因此也被称为CDR基金。每家产品募资规模的上限是500亿元,下限是50亿元,按照300亿左右预计规模募集的话,差不多能募集2100亿左右的资金,而CDR的发行一开始仅仅是试点,根据申万宏源的测算,CDR初期的规模也就2000亿左右,所以募集的资金基本上能够抵消CDR发行的抽血效应。

此外CDR试点企业上市的本质是IPO,而近年来A股的IPO已经是常态化,市场机制较为成熟,CDR的发行对股市的流动性影响不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