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6 這個開發商要跑,站住,給我們一個說法!

這個開發商要跑,站住,給我們一個說法!

1

這些年,碧桂園的表現一路開掛。

從2010年的329億到2016年3088億,6年時間碧桂園業績翻了近10倍,2017年末,碧桂園一騎絕塵,以5500.1億元銷售業績超越萬科和恆大,成為行業第一。

品牌和上市公司是碧桂園的金字招牌。

高週轉是碧桂園戰無不勝的法寶。

對於碧桂園公司,或者對於碧桂園董事長楊國強而言,3000億、4000億、5000億……是一樁樁生意,是一個財富數字,是房企老大,是世界500強。

對於購買碧桂園的千千萬萬業主或者家庭而言,則可能是一輩子甚至三代人的付出,每個月的月供,是生活的希望,等來的是不是像碧桂園企業文化說的那樣:希望社會因我們的存在而變得更加美好?還是煩惱和鬧心?

2

最近,碧桂園的負面消息可謂滿天飛。

首先是4月份微博和朋友圈相繼爆出一份關於“碧桂園高週轉”的通知文件。

碧桂園4月5日-4月11日一週之內連發三份由總裁莫斌簽署的內部文件,要求提高加大三四五線城市項目週轉速度、報建速度、供貨速度。

三份文件的中心議題都指向了——加快高週轉,隨後引來一片譁然輿論。

還有楊老闆引以為傲的萬元算賬經“一萬元的故事”,同樣引來了廣大勞動人民的憤慨,淪為“人型畫圖機”的設計師們更是欲哭無淚。

這個開發商要跑,站住,給我們一個說法!

△一萬元的故事

“高速度、高壓力、強執行”,似乎讓大家看到了碧桂園短短几年內成為“宇宙第一房企”的制勝法門。

一個聰明絕頂的當代企業家,如此的精打細算,無疑是不放過任何一個高週轉提速的細節。

沒多久,又一條消息刷爆朋友圈,“宇宙第一房企”全國淪陷,各地掀起維權潮。

雖然事後經核實,維權風波中的新聞和照片是近幾年的舊聞,但碧桂園高週轉帶來的房屋質量問題無疑揭開了真實的一面。

網友的留言似乎更能說明問題,三四線城市市民對品牌房企進駐,造成房價暴漲很是不滿,況且建築質量堪憂!

這個開發商要跑,站住,給我們一個說法!

住是關乎老百姓的大事,品牌房企的一舉一動都被大家盯著!

似乎為了進一步驗證,緊接著,碧桂園又出事了。

6月24日下午,位於上海奉賢的碧桂園某項目的在建六層售樓處發生模架坍塌事故,造成1人死亡9人受傷。

這個開發商要跑,站住,給我們一個說法!

財新報道稱,混凝土澆築過程中出現模架坍塌,往往意味著施工過程中存在比較嚴重的不規範操作。

此前已有多地碧桂園房產項目房屋質量受到詬病,這次事故再次引發外界擔憂。

屋漏偏逢連夜雨,棚改政策傳言一出,嚇跌一大波房企股。

棚改貸收緊的傳聞出來後,碧桂園股價三天下跌超過18%。“三四線城市房地產市場變局”的猜測仍在持續。

我們都知道,碧桂園的拿地方向主要集中於熱點二線城市和重點的三、四線城市。去年三年棚改出爐,碧桂園積極參與棚改項目,也成為了棚改的受益者,賺的盆滿缽滿。

如今,棚改政策收緊,是不是“割韭菜”要重新調整策略了?

最新消息又來了。

【碧桂園叫停三四五線城市“全覆蓋”戰略 用規模換現金】

劃重點:

(1)“全覆蓋”已經叫停,所謂“全覆蓋”戰略是指在三四五線城市所有的縣城、甚至是發達的鎮區均需有碧桂園的項目。

(2)只要達不到碧桂園高週轉的節奏,項目寧可不做,現金流為王。也就是規模和利潤面前,碧桂園選擇了現金流。

碧桂園又提高週轉,加快現金迴流,要幹什麼?

3

很明顯,棚改政策收緊,房企融資收緊,全面打擊炒房的政策下,樓市風聲鶴唳。

碧桂園很聰明,知道高週轉快要玩不動了。

伴隨著不動產登記實現全國聯網,房產稅開徵消息不斷,去槓桿帶來融資成本增高,債務加劇的宏觀環境,行業的急速變化令銷售渠道也不再順暢,高週轉已並非易事。

最重要的一點,高週轉暴露了嚴重的質量問題,全國罵聲一片,誰還敢買碧桂園的房子?

棚改貨幣化安置透支了三四線城市住房需求,2017年棚改對於房地產銷售拉動已經達到一個高點,2018年邊際弱化已有所體現。三四五線房價炒的已經如此扭曲,轉身,才是最明智的選擇。

收割完最後一波韭菜趕緊撤場,碧桂園要離場了!

碧桂園政策敏感度的很高,比如打著“一帶一路”的踐行精神開發馬來西亞項目“城市森林”。比如上面提到的三年棚改政策下,大力開發三四線。還比如,中國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碧桂園跑路的方向——現代農業。

6月中旬,碧桂園正式宣佈進軍現代農業。

劃重點:

將引入世界一流農業生產技術、設備,採用“公司+農戶”的發展模式,建設農業博覽園,打造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農產品質量安全

搭建好的銷售平臺鳳凰優選,截止到6月,已經在廣州、寧波、武漢、常州等全國30餘個城市開設近500家店面。——有規模的快消

碧桂園的房地產業打著口號“給業主一個五星級的家”,結果碧桂園的房子詬病不斷,我們能相信楊老闆的農產品嗎?

農業不同於房地產,農產品還沒出來,銷售佈局已經如此宏大,看來還是走的快消的路子。

再來看碧桂園進軍農業在廣東佛山發佈會上的一些消息:

會上,現場廣東省人民政府副秘書長顧幸偉透露,楊國強此前曾到廣東省委談農業投資,而自己向楊國強講述了七八年前另一個房地產老闆做農業的故事,並表示,“如果你是真幹,就一定要遵循農業的經濟規律,做房地產成功,做農業不一定做的好,如果按房地產一樣的做法,現代農業可能要虧大本。”

顧幸偉表示,碧桂園搞這麼一場隆重的儀式,但是做現代農業的領軍人物還沒找到,這還有點遺憾。

顧幸偉說道,楊主席提到選中的兩個人,其中一個我們也溝通過,面對人生選擇,他也在慎重考慮,要不要投奔碧桂園,他提出來一個問題是:碧桂園要籤一個三年的合同,達到一個目標。

顧幸偉說,“這位候選人告訴我,搞房地產三年可以達成一個目標,但農業三年合同太短了,農業的生長期決定了農業的發展會很慢,你不能用搞房地產的方式,來籤農業的合同,所以我給的建議是還需要有誠意,還需要認真研究。”

作為一個地產商去搞現代農業,自身沒有任何根基,也沒有任何準備週期,行業內的專業人才都要外聘,而且採用是房地產的高週轉快消模式,這能和農業的經營模式吻合嗎?

楊老闆表示,碧桂園會按照做地產、做第一的力量去參與到農業中去。

碧桂園地產什麼第一?銷量第一,速度第一。

碧桂園地產的相關文件要求,為全面衝刺銷售業績目標,公司實施了“4568”法:4個月賣樓,5個月回款,6個月現金流為正,8個月再投資。

開盤銷售實施“789”法:新入市項目,開盤一週內去化不低於70%,買地後,首期開工須銷售80%的存貨,新入市項目,開盤當月去化率要達到90%。

不僅銷售快,拿地開工更快。一個樓盤從拿地到開工要經過用地規劃許可證、工程規劃許可證、消防審核、地震審核、節能審核、防雷審核,那麼多的政府部門審核你的,碧桂園每個項目都能那麼快,果然厲害,不愧是地產界的中國速度。

碧桂園的賭局上,投注的恐怕不是產品佈局與規模,還有一份速戰速決的快爽感。

把高週轉的模式搬到需要精細化運作的農業上,結果恐怕就要打一個大大的問號了?

這麼多年的高週轉經營理念和實踐中,想要完全轉型恐怕不容易。

從碧桂園維權風波中,我們能看到粉絲的反饋,但凡碧桂園出品的房子價格都貴,帶動當地房價上漲。碧桂園進軍農業的宣言中提到“為每一個家庭提供健康、安全、好吃、適價、實惠的食品”,適價實惠?我們還真是很期待!

4

商人的本質屬性是逐利,而真正的企業家應該是價值創造。

中國為什麼百年企業很少?

首先是不夠專注,不夠極致。哪行錢好賺、賺的快就去哪行。中國的房地產業離不開時代的紅利,做精做專做持久恐怕不是最賺錢的。

還有就是缺少誠信,一個企業做出來的姿態,打出來的口號,提交的產品不一致,這就是欺騙消費者。

另外是要需要著力核心競爭力。碧桂園的房產核心競爭力是快。“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快的同時必然忽略品質。從品牌的影響力競爭力來說,不管房子、農產品還是快消品,產品品質才應該是核心競爭力。

還有一點是,在資本運作的模式下。房地產已經成為金融套利的工具。

房企在不穩定的政策因素影響下,搖擺的很厲害。

樓市領軍人物李嘉誠早就退出房地產,風向變了!這些大房企的紛紛轉型也是在跟隨風的變化。

碧桂園轉戰農業並不奇怪,能不能成功,會不會轉變理念和經營策略並不確定,關鍵是要找準自己的定位!

既然你準備為了鄉村振興而進軍農業了,是不是應該先把當下做好,那麼,房子的事是不是先給我們一個說法?

深淘灘,低做堰。大家都在看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