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1 宝庆码头是怎样形成的,你知道吗?是宝庆人靠“蛮”劲拼出来的!

在武汉汉正街附近的宝庆码头,如果你遇见说着一口湖南话的老人,不用感到意外,他们身上流淌着19世纪那个血色汉口时代的码头血液。

宝庆码头是怎样形成的,你知道吗?是宝庆人靠“蛮”劲拼出来的!

作为武汉三镇之一的汉口兴起时间较晚,明洪武(1368-1398)间还是“未有人住”的芦洲,天顺年间(1457-1464)始有居民。成化年间(1465-1487)汉水改道,汉水由以前的多口入江变成一口入江,由此,武汉由武昌、汉阳双城夹江一变而为武昌、汉阳、汉口三城鼎立。汉口因汉水入江口水势平缓,深度适宜,且水面宽广,成为天然的避风良港。崇祯年间(1628-1644)汉口筑长堤后,既防水患而利于聚居,又可避风浪而适于泊船,故逐渐形成码头重镇,商贸日盛,在清康乾之世(1662-1796),已是“天下四聚”之一。

宝庆码头是怎样形成的,你知道吗?是宝庆人靠“蛮”劲拼出来的!

今见于记载、沿汉水最早的码头,是建于乾隆元年(1736)的天宝巷码头。此后沿汉水北岸自上而下逐年有所修建,到同治七年(1868),已建立码头35个。从小硚口到集稼嘴,地势平坦,江汉汇流,船只可以停港避风,水陆交通方便,因此工商业云集。长堤街、汉正街一带药材、布匹等行业,星罗棋布,粮行商号,堆栈客房,鳞次栉比……开埠前,与河运经济相适应,汉口城区集中于汉水沿岸至大江口这一狭长地区。至于临长江码头的发展是鸦片战争以后的事。

宝庆码头是怎样形成的,你知道吗?是宝庆人靠“蛮”劲拼出来的!

汉口宝庆码头原是一块不毛之地,称迴水湾,是船民公用放帆之处,随着汉口商业的繁荣,民船渐渐来此停泊。嘉庆初年,宝庆人就占了码头。由于宝庆帮船只往返路程远,所需时间长,没有留人看守,徽(安徽徽州)帮乘机占领码头,由此引发宝庆帮与徽州帮长期争夺码头的斗争。起初,宝庆人一直在争夺中处于下风,嘉庆中叶,宝庆帮青年船民何元仑请新化籍侍读学士刘光南出面干预。刘光南运用权势划定了宝庆码头和宝庆帮的居住区,并把界限内的所有外籍船民赶出去。

宝庆码头是怎样形成的,你知道吗?是宝庆人靠“蛮”劲拼出来的!

咸丰六年(1856),靠镇压太平天国起家、时任云贵总督的湘军将领刘长祐,邀请曾国荃到宝庆码头走访,受到何元仑的盛情款待,后称为“丙辰盛会”。得到新化籍官员、特别是湘军将领支持的宝庆人,士气高涨,在同年与徽州帮的械斗中,最终获胜。宝庆人不仅占有了宝庆码头,而且扩大了地盘,把上至大水巷,下至沈家庙,内至广福巷的广大地区划为宝庆帮所有。

宝庆码头是怎样形成的,你知道吗?是宝庆人靠“蛮”劲拼出来的!

宝庆人之所以能在汉口扎下根,与地方势力人物的庇护和大力支持是分不开的,同时也得益于其强悍的武风:“地接溪涧,好勇尚俭”、“其人尚气而贵信,喜直而恶欺,节俭而不奢,朴厚而不佻”。新化等地因属古梅山蛮地,民风强悍,是著名的武术之乡,民间习武者处处皆是。有一句湖湘流行的民谚就形象证明了宝庆人的厉害:“天上九头鸟,地上的湖北佬。十个湖北佬,顶不上一个宝古佬”。

宝庆码头是怎样形成的,你知道吗?是宝庆人靠“蛮”劲拼出来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