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海瑞擡著棺材上朝,結局如何?即任兩朝高官

明朝中晚期的時間,官場黑暗,上面有一個嚴嵩堵著,反派底下的小官和小吏自然也是上行下效,嚴嵩的壞名聲一般是史家筆法,流傳於世的戲劇裡基本上明朝的反派都和嚴嵩有說不清道不明的關係。照這樣來看,能夠放任底下有個把持權柄,權傾朝野的野心家做大的皇帝,不是何不食肉糜的晉惠帝就是指鹿為馬的秦二世胡亥,可讓人奇怪的是當時的皇帝嘉靖反而都被成為明朝第一位明君,至少看看他對待海瑞的那一份《治安疏》的態度就是了。

海瑞抬著棺材上朝,結局如何?即任兩朝高官

嘉慶皇帝這位皇帝到了晚年,就開始犯了帝王的通病,怕死,學著唐太宗設立道壇,天天打坐求福氣。朝堂之上很少可以看到皇帝的身影。皇帝在哪裡?皇宮大內敬香祈福。而明朝朝堂之外,封疆大吏一向聞風而奏,皇帝想聽吉祥話兒 ,所以祥瑞,福瑞比比皆是。而朝堂金鑾殿上自從楊最、楊爵這些大臣觸怒皇帝,罷官免職之後,也沒有人真正敢說現在的局勢給皇帝聽。

其實明朝除了開國皇帝朱元璋和建文和永樂幾位皇帝,過後的皇帝好像把朱元璋所有的不良習性繼承下來,有喜歡當木匠的,有喜歡白龍魚服,調戲民間女子的,還有一些十分有個性和臣子賭氣就可以幾十年不上朝的,明朝絕對是歷朝歷代皇室最接地氣的朝代了。雖然比起那些有個性的前輩,這位皇帝不過是荒廢朝政,愛好奢靡而且是到了晚年才犯了皇帝的通病,看來是情有可原。但是於民於國不利,有志之士還是要上書諫言的。這位有志之士是誰呢?就是海瑞。海瑞是誰?估計是所有人都知道的清官,為人剛正不阿,看到這樣朝野內外烏煙瘴氣,他就幹了一件大事,抬棺上殿,上書皇帝。

海瑞抬著棺材上朝,結局如何?即任兩朝高官

海瑞上了一份《治安疏》,基本還是能算作指著皇帝的鼻子罵了,但他當時也不過是不算太大的官,卻敢指著皇帝鼻子教訓他雖然他抬個棺材上金鑾殿,看來早將生死置之度外。但是我們來看看一般有勇氣和底氣怎麼幹的人一般有那些?比干算是商紂王的叔叔,諫言大王,結果卻是刨開胸膛,剜心而死。這是算長輩倚老賣老,還有就是唐朝時候的魏徵經常諫言來諫言去,死了還被明主稱為自己可以明得失的鏡子。這算是明君賢臣的典範了,而嘉靖雖然接了海瑞上的那份《治安疏》,氣的鼻子都歪了,立即讓人拘捕了海瑞。但是並沒有當堂處死海瑞,說實話如果這樣行為放在文字獄盛行的清朝乾隆年間只怕海瑞早已被千刀萬剮了。而嘉慶皇帝還算是平穩的,只是讓人將海瑞拿下詔獄,並未明確的治罪於他。

海瑞抬著棺材上朝,結局如何?即任兩朝高官

嘉慶皇帝據說一天要看好幾次《治安疏》,看完一遍就要唉聲嘆氣好幾次,嘆完氣又要把這份《治安疏》拿出來看,還曾經將海瑞抬棺上殿的行為比作比干諫言,但可惜自己不是商紂王,也沒有殺海瑞的心。在海瑞上書沒有多久,明世宗就生病了,具體是不是海瑞上書惹的禍估計也沒人知道,嘉靖皇帝很鬱悶,但是也沒有具體下達對待海瑞的處理方式。只是感覺像是賭氣一樣將海瑞關進詔獄,追查海瑞抬棺上書的牽連人物,可是詔獄的證詞送到臺前,嘉靖皇帝留中不發,仍然冷處理海瑞事件。

海瑞抬著棺材上朝,結局如何?即任兩朝高官

其實有多年官場經驗的人物就知道海瑞這件事,最好不要過度接觸,畢竟那個掌握生死大權的是皇帝。海瑞指著皇帝的鼻子大罵,而這位皇帝現在不聞不問,又有誰可以知道明世宗下一步到底打算做什麼?天子一怒,伏屍百萬。看看明朝開國的藍玉案就知道,不要摻和最為安全。海瑞其實在監獄裡好像並沒有想象中那樣受苦,反倒是一個樣品自己想當然上書求釋放海瑞的二愣子何以尚,因為這一場上書,被皇帝下令痛打一番,關進監牢日夜被人折磨的哭爹喊娘。海瑞就在監獄裡度過了他上《治安疏》指著鼻子痛罵的嘉靖皇帝生命的最後幾個月。

海瑞在明世宗死了以後,適逢天下大赦,出獄之後的海瑞,真是乘風而上,直上青雲。累次升官之後,高官厚祿,好像一掃以前的不平之氣。可惜的是海瑞到底還是不合時宜的,也許是貪官怕了海瑞站在他們身邊,凸顯他們更加的貪婪。所以海瑞後期並未做到什麼有實權的職位。海瑞抬著棺材上朝,到底還是有個好結局的即任兩朝高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