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7 19部门联合发文力挺,西部数字经济产业园异军突起

19部门联合发文力挺,西部数字经济产业园异军突起

为了促进数字经济的发展,近日,发改委等19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发展数字经济稳定并扩大就业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这是国家层面于今年首次多部门联合发布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指导性意见。

《意见》提出,支持互联网龙头企业、各类开发区建设开放平台,建设一批数字产业承接能力强的返乡创业示范基地,支持建设一批数字经济创新创业孵化机构。

从数字经济在国民经济所占比重来看,就很好的解释了发改委联合19个部门,“兴师动众”发布《意见》的初衷所在。

数字经济将创造40%行业总收入

目前,数字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公开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27.2万亿元,同比增长20.3%,占GDP的比重达到32.9%,成为驱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动力引擎。

仅仅从GDP比重来看,数字经济已经占据三分之一强。

那么,数字经济在三大产业中占据什么比重?据官方统计,目前我国服务业中数字经济占行业比重均值为29.6%,工业中数字经济占行业比重均值为17.0%,农业中数字经济占行业比重均值为6.2%。在三重产业间数字经济贡献存在着明显的非均衡性,从中也可看出数字产业在传统行业扩身壮体的巨大空间。按照麦肯锡的预测,到2030年,我国数字化推动力或可转变并创造10%到45%的行业总收入。

数字经济与各行各业的深入融合,也在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从产业发展角度来讲,政府建设信息科技类产业园区是必由之路,而数字经济已经成为新经济园区建设或原有IT园区升级的主要方向。从发展路径来说,这一类园区已经完成了从硬件制造产业园到数字经济产业园的飞跃。

从硬件产业园到数字经济产业园

信息科技类产业园的前身,是曾经风靡全国的“硬件制造”产业园。

作为专业园区的早期重要形态,众多制造型企业聚集在这一类产业园中,以上海金桥出口加工区、天津微电子产业园、昆山笔记本产业园等为代表。

随着集成化、小型化硬件产品的快速到来,布局在硬件产业园的传统硬件厂商日子越来越不好过。曾经热闹一时的传统硬件产业园面临转型阵痛。为了求生,这些传统硬件厂商在进行产品转型的同时,也加紧开启了向政策优惠力度更大、综合成本更低的中西部地区转移。这也给落后的中西部地区带来了新机遇。最具代表性的是,重庆凭借物流和产业链优势,在全球笔记本电脑市场萎缩的背景下,实现全球每4台电脑有1台重庆造,成为全球最大笔记本电脑生产基地。

与硬件产业发展相辅相成的,是软件产业园的发展。以国家高新区为依托建设软件产业基地,是中国特色的基地建设模式。公开资料显示,我国86%的软件产业基地建立在国家高新区内,这种基地建造方式充分依托地方政府、各级科技管理部门和国家高新区。到2016 年我国软件产业园基地数量已经上涨到 44 家,截止到2017年,我国已有29个省市自治区拥有软件产业基地,其中东部地区软件产业基地数量占基地总数量的一半以上。中关村软件园、上海浦东软件园、大连软件园、西安软件园、深圳软件园等,成为了全国知名的软件园区代表。

“软件制造”产业园,当前依然是我国信息产业的重要载体。与此同时,以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和智慧城市为代表的产业园也在蓬勃发展,典型做法是打造新型孵化器、众创空间,构建激活创意-创业-创新的产业生态圈。如上海菊园科技园、贵阳大数据共建共享生态城、合肥智慧未来城等。

2017年以来,国内对数字经济的讨论进入高潮,“数字经济“产业园也陆续在各地拔地而起,建设数字经济集聚发展平台,打造数字经济“生态群落”,推动服务型数字经济升级。西部地区再次崭露头角,成为发展新星。具有代表性的有贵安数字经济产业园、重庆两江数字经济产业园等。业内专家丁鹏认为,从某种程度说,“软件制造”产业园、“云物大智”产业园都属于“数字经济”产业园的范畴。

西部地区数字产业异军突起

腾讯研究院数据显示,中西部地区正在形成数字经济新的增长极、增长带。

产业指数的绝对值呈现明显的东高西低的态势,中部、西部与东部的绝对值相差较大。产业指数的增长延续了2016年西高东低的局面,产业发展速度西高东低的局面未来可能持续。

比如,2017年,四川省数字经济总量近1.1万亿元,占全省GDP总量的29%,领跑西部地区;数字经济增速达25%,居全国第4位;在显示器件、集成电路、信息安全等领域形成国内领先优势。

在数字经济产业园发展方面,两大代表性园区位于西部,西部地区形成相对优势。

最有代表性的是2018年1月21日重庆两江数字经济产业园开园,总规划面积达40.8平方公里,将重点发展数字基础型、数字应用型、数字服务型三大类产业,2018年实现阿里巴巴等34个项目签约入驻,总投资额超183亿元人民币。

此外,贵州的数据交易中心建设也走在全国前列,已经成为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机遇典范。近两年,贵州积极推动大数据战略,以应用为中心,吸引了惠普、微软、阿里巴巴创新中心、百度、腾讯等大数据行业的领军企业,涌现出数据铁笼、智慧法院、社会和云、云上贵州APP等一批大数据应用模式。贵安数字经济产业园已初步构建了以软件开发、数字加工、数字文化、互联网电商和大数据孵化为主的产业生态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