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2 “睡城”才是好地方啊

我在上篇文章《郊區買房指南》表示了一下對“睡城”的推崇,很多讀者表示“毀三觀“,希望再詳細談一談這個話題,今天也沒什麼選題,那就繼續聊聊這個。

幾乎每個超級城市,都有一兩個蔚為壯觀的“睡城”,比如北京的天通苑與回龍觀,上海旁邊的花橋,廣州的番禺北,深圳的龍華。顧名思義,所謂睡城,就是除了睡覺在這裡,其他一切社會活動都發生在市中心。

“睡城”才是好地方啊

“睡城”

在規劃師看來,“睡城”一種極為糟糕的存在。第一,它帶來了嚴重的職住分離與鐘擺交通現象;第二,它粗暴地破壞了城市的肌理,那些超級樓盤動輒圈地幾平方公里,然後圍蔽起來自成一體,成為一個個“腸梗阻”;第三,它功能單一,與產城融合、宜居宜業的規劃理論背道而馳。

規劃師說的都是對的,但問題是規劃師只考慮應然的東西,而不考慮實然的東西,所謂不當家不知柴米貴啊。產城融合、宜居宜業好是好,但你告訴大家怎麼做?過去十多年,像北上廣深這種城市,每年都有四五十萬外地人湧入,高峰期時,每年一百萬人不在話下,這突然闖入城市的海量人口,請問他們往哪裡住?

即便人人有實力住到市中心,市中心也沒那麼多房子啊,而建新城又是一個成本極高、效率極低的事情,沒有個10到20年以及數千億資金的沉澱,根本搞不出什麼名堂的,珠江新城的資質夠優秀吧,那也是十多年的苦心經營,才有今天這點成就。

但是“睡城”不同啊,賣一塊地馬上蓋房,快速賣出,拎包入住,政府不需要漫長的招商引資,不需要繁瑣地蓋學校、建醫院、修馬路、鋪水管……幾十萬人的大型社區幾乎一夜之間就冒出來了,而且整個過程,政府不用花錢也不用操心,開發商很會辦事,在蓋房子的同時,順帶把市政道路、學校、醫院、水管也給包辦了。

進一步說,睡城在本質上是一種”開發商辦社會“的現象。舉一個例子,廣州番禺的一些超級大盤,其自配的公交系統,可實現廣州城區、白雲機場、深圳、香港、澳門等多個城市的單線連接,線路之齊全、發車頻率之高、乘坐體驗之好,比廣州市客運站還強大。

寫到這裡,我的《郊區買房指南》應該還要補充一條:郊區買房基本靠開發商建配套,一定要買大盤,只有大盤才有大配套,小樓盤連樓巴都撐不起來,更別提辦學校、建醫院了。

所以,“睡城”其實是一種效率極高、成本極低的城市運營模式

,它做到了政府做不到的事情,無法想象沒有睡城的北上廣深會是怎樣的景象?要麼做不到這麼大城市規模,要麼會像國外很多大城市那樣到處都是亂拆亂建的貧民窟,各位如果去巴西的大城市看看,就明白了。

而對睡城的居民來說,無論是自住,還是投資回報率,其實都不錯,不像很多人想象中那麼糟糕。原因不復雜,睡城一般靠近主城區,在功能上可以視為中心城區的一塊飛地,其發展往往受市場的驅動,不受政策週期的干擾,表現出很好的自發性與連續性。再加上居住人群一般是中心區的上班族,素質較高,容易形成圈層與口碑效應,買這種地方的房子,不愁賣。

當然,本文的意思不是說“睡城”就完美無缺了,“睡城”自始至終都存在一個弊端,那就是“有社區而無城市”,配套設施過度依賴開發商,沒有機會就近享受高層次的城市資源,比如一流的公辦學校,高質量的就業機會,燈紅酒綠的豐富生活,肯定不會出現在睡城。在城市資源的分配上,睡城居民仍然是村民,而不是市民

根本原因是什麼?政府還是不重視啊,你想啊,政府的資源和精力都是有限的,他們的第一任務是搞發展,招商引資才是工作重心,而睡城有什麼?幾十上百萬人只是在那裡睡覺,不就業,不納稅,不消費,不為當地創造任何經濟價值,還要花錢為你們提供公共服務,吃力卻不討好。從城市運營角度看,這就是負資產啊。

所以,幾乎所有睡城的流動性都極強,小年輕一旦掙到錢,馬上就置換到中心區,過真正的城裡人生活。在傳統的城市經營邏輯裡,睡城的這個問題幾乎無解。但好消息是房地產稅要開徵了,這個稅一旦開徵,“睡城”會搖身一變,成為和CBD一樣萬眾矚目的“稅城”,政府當然就有動力來服務你們這些金主了,什麼配套都好商量。這個話題涉及到“物業稅如何改變城市運營邏輯”這個更深層次的話題,改日再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