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0 大城市年味难寻,品年味,来这个小镇就对了

拥有数千年历史化的安昌,至今还完好保存着1.5千米的依河街市,传统的店铺,凝重的台门,别具特色的作坊,错落有致的翻轩骑楼,曲折幽深的石板小弄,古老的小桥。享有“

碧水贯街千万居,彩虹跨河十七桥”的美誉。

大城市年味难寻,品年味,来这个小镇就对了


位置 浙江省绍兴县安昌镇,位于绍兴市西北约18千米处,南靠柯桥,北邻杭甬高速公路。

历史背景 安昌原名安沧,可能因为古时镇北是滩涂和沧海。在新石器时代,就有越族先民在这一带活动。相传大禹曾在镇东涂山娶妻成家。896年,钱镠奉唐王朝之命屯兵该地平董昌之乱,遂命其乡为安昌。明清年间,安昌成为重要的集镇。清朝初期,周边农村盛产棉桑,织品集中在安昌交易,也带动了其他行业的发展。

特色 安昌明清老街依河而建,全长1747米,两旁的明清民居至今基本保存完好,简朴宁静。古镇还“盛产”师爷,有一所别具特色的“师爷馆”。

大城市年味难寻,品年味,来这个小镇就对了


旅游导览

师爷馆

在中国明清两朝的政治舞台上,曾经活跃过一群被称为“师爷”的人物。师爷即旧时官府衙门的幕僚,专门替主人出谋划策,参与机要,起草文告,处理案卷,相当于今天高级官员的顾问。绍兴出师爷最多,安昌又是“绍兴师爷”荟萃之地。

师爷馆开设在镇上清末师爷娄心田的故居内,前后四进,是一幢典型的江南水乡民宅。馆内主要介绍了师爷的种类、工作、生活、学幕概要与著名师爷的简历,师爷的典故,师爷的职业道德等。展品中有师爷的工具书、作品、手稿,多为当世绝品。

安昌民俗风情馆

安昌历史悠久,雅俗文化丰厚。在"走马楼"式宝树堂开设的民俗馆,共有展室15个,展出古镇典型地道、丰富多姿的风情旧俗。

清朝初期,安昌棉布因质量好被誉为“南沙哔叽”。馆内就有一个“南沙哗叽”室,里面展示有乾隆三十年的御题棉织图12幅及古时纺织的器具。另外,游客在馆内还可以看到鲁迅笔下《祝福》的场景和安昌城隍庙会的泥塑偶像。还可了解各种旧时生产、生活、礼仪和岁时等习俗。

大城市年味难寻,品年味,来这个小镇就对了


古台门

在绍兴,比较像样的房屋都称作台门,台门有以姓氏或官职命名的,也有以开过的店号或干脆以方位命名的,旧时绍兴习俗,凡中举的人,便可立旗杆。所以,绍兴的旗杆台门为数不少。

安昌镇区早时是仕宦和商贾聚集之地,故民居汇集。镇上现存的台门有明末清初时建的方家台门、方源台门,清朝时建的义和当台门、隆盛堂、宝树堂和敦诚堂等。还有聚族而居的娄氏宅第;古朴独特、毗连而建的白洋十台门;陈家娄的旗杆台门、茂德台门等。

绍兴仁昌酱园

位于安昌古镇的仁昌酱园,创建于清光绪十八年,距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是专门生产酱油、米醋腐乳等传统调味品的老字号。酱园占地面积18000平方米,有酱缸500余只,木榨10余具。这里的生产全以传统手工制作,配以天然独特的江水,酿造成独具风味的酱油和米醋。

城隍殿

在镇街东端,建于明朝晚期,前后三进,建筑雄伟,飞檐翘角,为四方众庙之最。

正殿供奉城隍“永镇侯李”旁有其子行宫坐像,塑像威严,正气凛然。后殿大楼3大间,两侧厢楼各15间,中间有一大庭院,两边花坛植有梧桐两株。殿宇西侧厢房,民国初年是棉、布业会馆及盛生花行。民国十一年(1922),后进东侧厢房和大殿楼上曾作校舍。

大城市年味难寻,品年味,来这个小镇就对了


水乡绍兴

距安昌18千米外的绍兴市,由于地处丘陵山地和河网平原的衔接地带,水道密布,自古有“桥乡的美誉,现在较著名的桥还有70多座,而整个水乡,桥多达3000多座,其中以市内八字桥一带的乡风貌最为典型,是游客必到的景点之一。在三味书屋沈园、咸亨酒店、秋瑾故居、鲁迅广场等地,游客还可以乘坐绍兴地道的乌篷船,沿古老的水巷畅游一番。

水乡民俗

腊月风情节

每年的腊月,安昌这个小小的水乡古镇便会热闹非凡,狭长的廊棚里挂满了鱼干、酱鸭盒香肠,各家各户都忙着打年糕,包粽子…从2000年起,每年农历腊月初七,安昌都举行腊月风情节。主要活动有古镇风貌游览、民俗民风展示和腊月风情游等,游客可尽情领略小镇过年的传统风俗。

大城市年味难寻,品年味,来这个小镇就对了


美食特色

腊肠

安昌的特产,四季都有供应,又以冬季所制的为佳。好的腊肠要求以猪后腿肉为原料。品尝腊肠,可以直接到古镇上的酒家,一般都是店家自己灌制的,蒸熟后切片即可食用。

扯白糖

又名线糖,是安昌的民间传统小吃,趁热将条状的麦芽糖剪成一段段,入口甜韧而易化。在街上有摊贩售卖。

大城市年味难寻,品年味,来这个小镇就对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