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6 北方遊牧民族-鮮卑

在中國古代東北區域有三個民族,分別是東胡、濊貊、肅慎。東胡是一個部落聯盟,包括了當時族屬相同而名號不一的大小部落,鮮卑族就是東胡民族中的一支。

鮮卑族是繼匈奴之後在蒙古高原崛起的古代遊牧民族,屬阿爾泰語系蒙古語族,興起於大興安嶺。為魏晉南北朝對中國影響最大的遊牧民族,分佈在中國北方。秦漢之際,東胡被匈奴冒頓單于打敗,分為兩部。分別退保烏桓山和鮮卑山,均以山名作為族名,形成烏桓族和鮮卑族,受匈奴奴役。所以鮮卑族的風俗習慣同烏桓、匈奴相似。

公元45年鮮卑跟隨匈奴侵擾邊境,鮮卑才作為民族實體被中原王朝所知。匈奴分裂後,鮮卑族逐漸擺脫其控制。85年和87年,鮮卑兩次攻打匈奴,反抗壓迫。91年,受到東漢和南匈奴打擊的北匈奴被迫遷往中亞,鮮卑族趁機佔據蒙古草原。

二世紀中葉,檀石槐率部統一鮮卑各部,檀石槐死後,鮮卑陷入分裂。三世紀前葉,軻比能重新統一東部和中部鮮卑,但軻比能死後,各部落又開始獨立發展。在此期間,鮮卑同中央王朝時和時戰。

晉代發生八王之亂後,鮮卑迎來了發展的新機遇,先後建立了10個王朝。不過,最強盛的還要數北魏王朝。385年,拓跋部建立北魏,並在439年統一北方。

鮮卑諸政權中建立最早的是拓跋氏的代國,310年,拓跋部首領拓跋猗盧同西晉幷州刺史劉琨結盟,共抗石勒,被西晉封為大單于,代公。315年,又封為代王,置百官,拓跋代國至此建立。

北方遊牧民族-鮮卑


拓跋氏的代國曾經被苻堅的前秦所滅,但前秦的覆滅同樣給了拓跋珪機會,慕容垂復國的同時,拓跋珪也復國成功。之後,拓跋珪在慕容垂的幫助下,滅賀蘭部、獨孤部,一統代北,之後拓跋珪又滅後燕,入主中原。

拓跋珪之後,其孫子魏太武帝拓跋燾攻滅胡夏(赫連勃勃)、北燕、北涼,降伏西域的鄯善、龜茲、粟特等國,同時驅逐吐谷渾,攻取劉宋河南重鎮,統一我國北方。這一年是公元439年,從此我國北方進入北朝時代-北魏。

北方遊牧民族-鮮卑


493年,北魏孝文帝拓跋宏遷都洛陽,大舉漢化。534年,北魏分裂為東魏和西魏。557年,北周取代西魏。

待隋朝統一中國後,以鮮卑族作為主體建立的鮮卑國家不復存在。鮮卑族建立政權後,部落大都解體,人民多轉向定居農業生產,隨著封建化進程的加深,同各民族的融合加快。到了隋唐時期,鮮卑作為民族實體和政權實體融入到其他民族中,逐漸消亡。

如今的民族中,已經沒有鮮卑族。那麼,哪些民族具有鮮卑族血脈呢?

1、錫伯族

根據資料記載,鮮卑族入主中原後,還有一少部分人留在故土,算是鮮卑部落的古老遺民。在漢文史書中,不同時期曾有幾十種不同譯音譯法,如須卜、鮮卑、犀毗、犀比、悉比、失比、失必爾、師比、西卑、室韋、失韋、斜婆、西伯、史伯、洗白、西北、席白、席北、錫北、錫窩等, 直到明末清初時才統一為錫伯。

在金朝的時候,錫伯族還曾在今吉林省長春市雙陽區建立錫伯國,存在了466年, 強盛時曾統御永吉、磐石、樺甸、伊通以及長春、吉林兩市的邊緣地帶 。

如今,錫伯族主要在東北的瀋陽、開原、新民、鳳城、扶余、內蒙東部以及黑龍江省的嫩江流域有散居。

北方遊牧民族-鮮卑


2、土族

另外,在鮮卑族的發展歷史中,有一支在吐谷渾的帶領下,在今日的青海省南部和甘肅南部,建立吐谷渾王國。 公元663年,吐蕃攻佔吐谷渾全境,遺民則逃到今日甘肅武威,後來又到了寧夏,經過與當地其他民族融合,發展成為今日的土族。

如今的土族主要居住在青海的民和、大通兩縣和甘肅的天祝藏族自治縣也比較集中,其餘的則散居在青海的樂都、門源、都蘭、烏蘭、貴德、共和、西寧和甘肅的卓尼、永登、肅南等地。


北方遊牧民族-鮮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