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7 中國加快國有資產監管職能轉變 推動形成以管資本為主的國有資產監管體制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李琳):近日召開的中國共產黨十九屆四中全會明確要求,要形成以管資本為主的國有資產監管體制。中國國務院國資委日前下發一份文件,圍繞“管資本”這條主線,從總體要求、重點措施等維度,推動以管資本為主的中國國有資產監管職能轉變。據瞭解,國務院國資委權力和責任清單也將及時修訂,進一步釐清國資監管職責邊界。

國有資產監管體制改革是中國國有企業改革的重要內容。這份《關於以管資本為主加快國有資產監管職能轉變的實施意見》,結合近年來中國推進國有資產監管職能轉變的工作實際,堅持問題導向,進一步明確了國有資產監管職能轉變的起點和目標。中國國務院國資委副主任翁傑明27日在北京表示,文件從轉變監管理念、調整監管重點、改進監管方式和優化監管導向等方面,確保國有資產監管職能轉變精準到位,“轉變監管理念,從對企業的直接管理轉向更加強調基於出資關係的監管;調整監管重點,從關注企業個體發展轉向更加註重國有資本整體功能;改進監管方式,從習慣於行政化管理轉向更多運用市場化法治化手段,更加註重以產權為基礎,以資本為紐帶,通過法人治理結構履行出資人職責;優化監管導向,從關注規模速度轉向更加註重提升質量效益。”

翁傑明說,《實施意見》堅持授權與監管相結合、放活與管好相統一,在明確管資本重點內容的基礎上,同步調整優化監管方式,更多采用市場化、法治化、信息化監管方式,實現監管職能與方式相互融合、相互促進。近期,國資委還要做好與《國務院國資委授權放權清單(2019版)》的有效銜接,及時修訂國務院國資委權力和責任清單,進一步釐清國資監管職責邊界。“以國資委權力責任清單為基礎,釐清職責邊界,將不該有的權力攔在清單之外,保證清單內的權力規範運行;依法制定或參與制訂公司章程,依據股權關係向國家出資企業委派董事或提名董事人選,更好體現出資人意志;根據企業不同特點,有針對性地開展授權放權,充分激發企業活力;切實減少審批事項,實現實時在線動態監管,加大對制度執行情況的監督檢查力度。”

自2014年以來,中國國務院國資委先後選擇在21家中央企業和122家地方國有企業開展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試點,在體制機制、模式等方面進行探索實踐。招商局集團就是其中的一家試點企業。在試點過程中,該企業持續優化總部職能,將管理資源和焦點向戰略引領和風險管控等關鍵職能集中,總部“管資本”能力顯著增強。同時通過發佈年度管控優化清單等方式,不斷加大對二級公司的放權和授權力度,擴大所出資企業的經營自主權,企業活力和競爭力明顯提升。

招商局集團副總經理王宏表示,國務院國資委出臺的《關於以管資本為主加快國有資產監管職能轉變的實施意見》,堅持放管結合、突出權責一致,充分彰顯了國資委進一步推動自我完善、自我革新的決心和信心,對於廣大國有企業尤其是國有資本投資公司來說,意義重大,“它的出臺和貫徹落實,將有助於加快解決國有資產監管中的越位、缺位、錯位問題,有助於合理界定並理順國資監管機構與國有企業、國有資本投資公司的權力邊界,有助於進一步提高國有資本運營和配置效率,為實現國有資本保值增值、防止國有資產流失、發展壯大國有經濟提供了堅強的制度保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