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 《中國影像方誌》· 惠民篇

CCTV-10

2019.12.2 15:38播出

《中國影像方誌》山東卷 惠民篇

惠民縣所處的地域,在秦代就設立了厭次縣,是中國最早的行政縣之一。

《中国影像方志》· 惠民篇

從明初至明中葉,黃河河道頻繁地南北擺動。

為了保護一方百姓的生命財產安全,州內的官員組織民眾挖掘了一條人工河道,將積水導入沙河,平定了水患。後來,人們為了紀念官民協力的功德,稱這條溝為惠民溝。

《中国影像方志》· 惠民篇

雍正十二年,已經易名為武定府的這片地域,重新設縣,因城東南有惠民溝惠及於民,且被百姓感念,於是正式定名為惠民縣。

《中国影像方志》· 惠民篇

魏氏莊園百年滄桑

魏氏莊園始建於清光緒十六年,公元1890年,佔地面積四十多畝,耗時三年才得以完工,是當時惠民縣的名門望族魏氏家族的宅第,與煙臺的牟氏莊園、四川大邑的劉文彩莊園並稱為中國三大莊園。

《中国影像方志》· 惠民篇

魏氏莊園是我國唯一一座將北京四合院式民居風格和具有軍事防禦功能的城垣建築融為一體的城堡式建築群。

《中国影像方志》· 惠民篇

北城牆的鋸齒狀女兒牆,最窄處僅能容一人通行,充分體現了“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軍事防禦思想。

《中国影像方志》· 惠民篇

2019年,惠民縣已經完成魏氏民居和魏集古鎮的規劃和重建。

《中国影像方志》· 惠民篇

紅色精神傳承

作為當年渤海革命老區黨政機關駐地和中心區域的惠民縣,在淮海戰役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中国影像方志》· 惠民篇

根據史料記載,渤海區曾先後四次掀起較大規模的參軍熱潮,約17.2萬人入伍,佔山東省同期入伍人數的28%以上。參軍入伍的人數如此之多,在全國各地也不多見。

《中国影像方志》· 惠民篇

從渤海革命老區,先後走出了五支英雄部隊,他們南征北戰,將紅旗插遍了祖國的萬里江山,到處都傳頌著他們英勇作戰的事蹟。

《中国影像方志》· 惠民篇

流光溢彩的燈籠

滾燈,是一種能在地上翻滾,而燈裡的蠟燭卻可以照常燃燒的燈籠,出自淄角鎮土戶王村的老手藝人王相華之手。

《中国影像方志》· 惠民篇

造型古樸典雅、色彩鮮明的蓮花燈被冠以“聚財氣、聚人氣”的吉祥寓意,幾百年來備受歡迎。

《中国影像方志》· 惠民篇

張大官村張洪斌製作的傳統燈籠是由蘆葦杆和畫著五彩圖畫玻璃紙組成的。

《中国影像方志》· 惠民篇

在張大官村,幾乎所有的村民都會製作蘆葦燈籠,而他們的產品,在濱州和東營等地有著廣泛的市場。

《中国影像方志》· 惠民篇

東路梆子唱腔高昂

惠民縣東路梆子戲也叫山東吼。清朝中期,來自山西和陝西的梆子藝人,跟隨商客,沿黃河來山東謀生,並受當地文化、方言、民間戲曲的影響,在唸白、唱腔及表演方面兼容幷蓄,大膽革新,由此而形成了個性鮮明的東路梆子。

《中国影像方志》· 惠民篇

東路梆子作為小劇種,已經很少有人能夠了解其中獨具韻味的特色。正如惠民人的性格一樣,東路梆子的表演粗獷、逼真,很講究運用“絕活”。東路梆子的行當齊全,服裝嚴格,堅持寧穿破不穿錯的原則,臉譜正規大方。

《中国影像方志》· 惠民篇

全國聞名的“繩網之鄉”

2018年,李莊繩網獲得了2022年北京冬奧會雪上項目賽事指定用品的“入場券”。

《中国影像方志》· 惠民篇

邢玉平的兒子邢光波,自2000年開始跟隨父親做繩網產業。

《中国影像方志》· 惠民篇

2009年,邢光波建立實驗室,使用廢舊塑料瓶製作新一代繩網。在四年多的時間裡,邢玉平團隊逐漸破解了分子式轉化難題,成功生產出第一批塑料繩網。

《中国影像方志》· 惠民篇

如今,惠民縣李莊鎮早已成為全國聞名的“繩網之鄉”,產品出口70多個國家和地區。

《中国影像方志》· 惠民篇

惠民原耕,是惠民縣傾力打造的山東省第一家遵循自然農法,培育原生態農產品的縣域農產品公用品牌。

《中国影像方志》· 惠民篇

惠民縣還將孫子文化和民俗文化納入到文化惠民的建設當中。孫子兵法城、孫子故里森林公園和民間廟會的修建與恢復,是生態與文化的結合,更帶動了旅遊業的蒸蒸日上。

《中国影像方志》· 惠民篇

2019年5月25日,惠民縣榮獲“中國最美生態宜居旅遊名縣”榮譽稱號。

《中国影像方志》· 惠民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