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中國影像方誌》,帶你走進咸陽三原

紀錄片《中國影像方誌》陝西卷三原篇於2月24日下午在CCTV-10播出。該部紀錄片以影像的形式全方位、多角度的反映了三原厚重的歷史底蘊、民俗氣息、文化魅力、家國情懷。

大型紀錄片《中國影像方誌》陝西卷·三原篇時長40分鐘,分為地名記、書院記、紅色記、建築記、民俗記、當代記六個部分

《中國影像方誌》陝西卷·三原篇策劃啟動於2018年12月,2019年6月開機拍攝,攝製組先後赴柏社村地坑窯、古龍橋、城隍廟、于右任書法博物館、宏道書院、文峰木塔寺等地進行拍攝,拍攝內容涵蓋三原的人文風物、歷史文化、經濟建設、社會發展、風景名勝等內容,深入挖掘三原民俗、文化、歷史等具有代表性的地域元素,集中拍攝近半個月時間,後經多次補充拍攝,耗時近14個月精心製作。

該紀錄片用具體人物和故事,以直觀、形象、立體的方式展示了三原的地域特點、歷史文化、自然風光等,通過敘事的角度、宏大的場面、美輪美奐的鏡頭,詳細記錄三原人民勤勞、智慧、淳樸、奮進精神,向世人展示出一個經濟繁榮、社會穩定、生態優美、充滿活力的新三原。

《中國影像方誌》是一部大型記錄片,以我國當今縣(或縣市級)行政區劃為單位,從歷史演變和文化傳承的角度,以《地方誌》的體例和風格、重點介紹各地獨特的歷史傳統、文化特色、城市建設、經濟發展、自然資源等,展示該地區的時代風貌和滄桑鉅變。

三原縣

三原最初置縣是與其境內的三座黃土塬有關。白鹿原、豐原和孟侯原是抵禦北方遊牧部族侵擾的主要防線,公元352年,前秦景明帝苻健以這三道土塬為名,成立三原護軍。公元446年,北魏太武帝罷護軍置三原縣。

《中國影像方誌》,帶你走進咸陽三原

宏道書院:以書育人 以文傳道

陝西省明清四大書院之一的宏道書院坐落於清峪河北岸。

《中國影像方誌》,帶你走進咸陽三原

宏道書院的修建,與一位關中大儒有關,他就是關學三原學派的創始人王恕。

《中國影像方誌》,帶你走進咸陽三原

明弘治六年,公元1493年,77歲的王恕致仕回鄉,他一生為官46年,輔佐五朝君主,成為官至吏部尚書兼太子太保的一代名臣。

為了發展家鄉的教育,王恕回到三原之後,便命兒子籌辦講學之所。經過商議,他們在三原城北的普照寺舊址上建起了“弘道書院”,意在弘揚為官之道、處世之道、為民之道。這一名稱一直持續到清乾隆年間,因避諱改“弘道”為“宏道”。

《中國影像方誌》,帶你走進咸陽三原

明清時期,三原縣進士及第者百餘人,學子遍及西北各省。關中名儒牛兆濂、劉古愚都曾到三原講學。弘道書院為三原的文化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清代,宏道書院更成為西北學界的一面旗幟,省學衙署設在三原,府考亦在宏道書院舉行。

《中國影像方誌》,帶你走進咸陽三原

20世紀初,從宏道書院走出了一批堪稱國之棟樑的宏道學子,他們飽含“學以報國、學貴於有用”的家國情懷,在我國政治、文化、科技、教育等領域做出了突出的貢獻,這其中有百年巨匠于右任,中國現代水利事業奠基者之一李儀祉,中國比較文學研究奠基人吳宓等等。

《中國影像方誌》,帶你走進咸陽三原

2019年,三原當地政府開始籌建宏道書院博物館,設展廳四間,對書院的歷史和“弘道”精神進行了展示。

《中國影像方誌》,帶你走進咸陽三原

城隍廟:三原人共同的精神家園

在三原,有一個特殊的明清古建築群,其規模之龐大、建築之堂皇,被譽為畢土木之功,窮造型之巧,這就是三原城隍廟。

《中國影像方誌》,帶你走進咸陽三原

三原城隍廟始建於明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600多年來,在三原人不斷修葺和擴建下,三原城隍廟的建築面積達一萬三千多平方米,其規模,在全國同類建築中名列前茅。

《中國影像方誌》,帶你走進咸陽三原

三原城隍廟所供奉的守城護家的神祇,是唐朝的一代功臣,三原名將李靖。李靖一生為大唐開疆拓土。三原百姓懷著對先人建功立業的敬仰,為家鄉的英雄修建起這座宏偉的城隍廟。

《中國影像方誌》,帶你走進咸陽三原

1986年,三原縣博物館在三原城隍廟落成。許多反映三原歷史文化的重要文物都在這裡進行展出。

《中國影像方誌》,帶你走進咸陽三原

如今,城隍廟成為了三原人舉辦廟會和文化節慶的重要場所。每年農曆八月十七,三原人都會在城隍廟舉辦大型的民俗活動,向守城護池的將軍李靖表達敬意,祈求風調雨順,百業興旺。

《中國影像方誌》,帶你走進咸陽三原

黃毛村:花燈寄鄉愁

清代,因黃河決堤,山東受災,許多山東人遷居陝西,史稱“闖關中”。黃毛村便是這樣形成的村落,至今,這裡的村民們依然講著山東話,曾經照亮他們遷徙之路的車軲轆燈,便成為黃毛村人世代沿襲的鄉愁。

《中國影像方誌》,帶你走進咸陽三原

舊時,每逢農曆正月十五,黃毛村的大人們便會給孩子紮起車軲轆燈,曾經的引路燈,成為了太平歲月裡的一抹亮色。

在廟會的民俗表演環節,車軲轆燈閃亮登場,圓場、交叉、列隊……挑擔人時走時停。演員們將“闖關中”百姓艱難前行,追尋希望的感情展現得淋漓盡致。

《中國影像方誌》,帶你走進咸陽三原

2016年,在第十一屆中國藝術節上,車軲轆燈表演大獲成功,三原縣的民俗之花在藝術殿堂上絢麗綻放。

《中國影像方誌》,帶你走進咸陽三原

地坑院:平地起炊煙

“上山不見山,入村不見村,平地起炊煙,忽聞雞犬聲。”

《中國影像方誌》,帶你走進咸陽三原

這首陝西民謠,生動地描繪了三原縣柏社村的獨特景觀。繁茂的楸林之中,暗嵌著一個個地坑式四合院。平地向下取土,挖一口方形地坑,再向四周開窯,便獲得了居住空間。這種黃土高原上古老的民居,被譽為人類穴居文明史上的“活化石”。

《中國影像方誌》,帶你走進咸陽三原

如今的柏社村,共有地窯225座,是渭北地區保留最多、最為完整的地窯村落。

《中國影像方誌》,帶你走進咸陽三原

地窯四周築有攔馬牆,家家戶戶都在院子裡種植果樹,樹冠剛好伸出地面,除了美觀的作用外,還可以防止行人跌落。

《中國影像方誌》,帶你走進咸陽三原

2014年,柏社村被列為中國歷史文化名村。

《中國影像方誌》,帶你走進咸陽三原


黃土三道塬,清水定雙城

城隍奉英雄,書院傳文脈

待疫情過後,相約遊三原

賞歷史文化遺存,品地道特色小吃

約嗎?

(WGQ)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