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現雷州旖旎風光人文風情

近日,記者從雷州瞭解到:央視科教頻道(CCTV10)播出了專題片《中國影像方誌(廣東卷·雷州篇)》,節目還上了互聯網,向海內外觀眾生動展現了天南重地——雷州的旖旎風光和人文風情。

據悉,央視《中國影像方誌》是以我國行政區劃中的縣和縣級市為拍攝主體,旨在充分展示我國各地經濟社會建設取得的巨大成就和滄桑鉅變,揭示中國傳統文化根脈,凝聚中國力量,講好中國故事,增強文化自信。

專題片《中國影像方誌(廣東卷·雷州篇)》中,一邊播放著雷州城鄉的美麗風光,一邊由主持人娓娓道來:隋末唐初,古雷州之地由合浦郡改為東合州。貞觀五年(公元631年),唐太宗為了穩定邊疆,任命當地深孚眾望的漢人陳文玉出任東合州刺史。唐太宗貞觀八年(公元634年),陳文玉奏請朝廷,將自己的故土東合州之名,改為“雷州”。

雷州人祭雷的風俗在多民族的融合中不斷演變,成為享譽國內的人文奇觀——“雷州換鼓”。“雷州換鼓”更被明代著名文學家馮夢龍稱為“天下四絕”之首。據介紹,雷劇是廣東四大劇種之一,被譽為雷州半島民俗文化的“活化石”。雷劇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秦漢時期。但直到20世紀50年代以後,雷劇才建立起兼具板腔體和曲牌體的聲腔體制,讓靈活而機動的音樂唱腔成為雷劇的最大特色。2011年,雷劇被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這門地方傳統戲曲,逐漸登上了時代的舞臺,成為許多年輕人喜愛的戲曲藝術。還有被譽為“南方兵馬俑”的雷州石狗,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附著在石狗身上的歷史文脈再次受到矚目,石狗雕刻的技藝也逐漸受到年輕人的關注。為了重現這獨具風采的嶺南農耕文明,雷州市以“稻海桑田,石狗守護”為主題,構建了“萬畝良田國家農業公園”。

《中國影像方誌(廣東卷·雷州篇)》節目中,還介紹了素有“廣東糧倉”之稱、位於雷州南渡河畔的東西洋田,蛤蔞米粽,“中國珍珠第一村”——雷州流沙村等。以中國風表現形式,將雷州歷史文化、旅遊景區景點、美食文化、經濟社會發展等生動呈現出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