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1 電動汽車領域的中日大戰,中國沒有退路,必須打贏

電動汽車領域的中日大戰,中國沒有退路,必須打贏

導讀:

越來越多跡象表明,日本正在從混動向純電領域發力,未來電動汽車領域,中國將面臨日本車企的殘酷競爭。電動汽車領域,中日終將有一戰。中國能打贏這場“戰爭”嗎?

1、混動有日本,純電有中國

汽車行業有句話說得好,“混動有日本,純電有中國”,說的是中日兩國在汽車行業不同的選擇和現狀。

說起混動技術,日本稱第二,沒人敢稱第一,日本的混動技術世界一流。特別是豐田,作為混合動力技術的開拓者和領先者,很早就就意識到混動汽車的巨大市場。經過20多年的投入,豐田擁有了大量的混動技術專利,為混合動力開發了一系列高效自然發動機,成就了混動領域絕對的霸主地位。

而中國,汽車工業薄弱,燃油技術只能跟在歐美后面跑,而混動技術又比不上日本,所以確立了純電動的技術發展路線。發展純電動的新能源技術,是中國汽車工業面對未來的必然選擇,也是中國以舉國之力,在汽車工業上實現對歐美日趕超的希望之所在。

電動汽車領域的中日大戰,中國沒有退路,必須打贏

2、日本開始向純電進軍

但是堅守混動的豐田,現在已經開始在電氣化領域發力。首先豐田將原計劃在2030年實現年銷售550萬輛電動車的目標,大幅提前到2025年,屆時豐田在全球銷售的所有車型均配備有電動化專用車或者電動化車型選擇。並且到2050年,豐田將實現零排放,即所有車型都將是純電動汽車。

連一向保守謹慎的豐田都開始激進起來,更何況其他車企。本田預計到2030年,將實現電動汽車銷量佔自身總銷量的三分之二,進一步加速電動化方面的佈局,明年推出的新飛度和新雅閣,也將實行電動化。

日產2018年至2019年,日共推出5款電動化車型,包括去年推出的軒逸·純電,以及今年東風啟辰推出的3款電動化車型。而一向痴迷於內燃機的馬自達也開始轉變態度,已經推出首款量產純電動車型—馬自達MX-30。

電動汽車領域的中日大戰,中國沒有退路,必須打贏

3、中國能打贏日本嗎?

隨著各種技術發展和革新,汽車工業正在經歷前所未有的變革。動力方面,燃油、電力、氫能源等,都有很多的擁躉。但是毫無疑問,新能源汽車,特別是電動汽車代表著未來。電動汽車作為一個新的發展趨勢,正迎來越來越多的各國玩家,除了中國和日本,還有美國的特斯拉和德國的大眾。

李書福、尹同躍、魏建軍、徐留平等用了30多年的時間,將中國的汽車工業拉近了與日本的距離。而今天,電動車領域,中國的後起之秀們,能夠打敗日本嗎?

2018年全球新能源車的銷售量為200萬輛,其中中國銷售125萬輛,佔比再次超過全球銷量的一半以上,達62.5%。中國一舉成為全球最大的電動車汽車市場。在此過程中,湧現出了寧德時代、比亞迪、國軒高科等一大批電池企業,電動車整車領域有比亞迪、北汽新能源等車企,還有威馬、小鵬、蔚來等造車新勢力。

在電動車領域,相對日本來說,中國已經具有先發優勢。目前而言,電動汽車的主力市場在中國,中國也具備了市場規模優勢,規模化效應有利於車企的盈利。

另一方面,在補貼退坡後時代,國家政策已經從補貼車企向充電樁等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傾斜。中國強大的電力供應網絡,以及快速增長的充電樁,都將極大助力電動車行業的發展。

但是,豐田、本田、日產、馬自達等日本車企的實力不容小覷,它們來勢洶洶,中國電動車行業必須提高警惕,扛起重擔,爭取在電動車領域能夠打敗日本,為中國汽車行業贏得一個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