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3 冀州民國時的兩所名校

河北省衡水市冀州區公元前201年建縣,距今已經2210多年,具有悠久歷史。

《隋史》稱,冀州居民“好儒學”。1929年版《冀縣誌》載:冀縣人“勤耕讀”;明朝時,冀州學校“冠於他州”;一首古詩讚美冀州:“大義於今人通曉,滿林盡是讀書聲”。

冀州文化底蘊十分深厚,千百年來,重視儒學,傳承儒學,薪火相傳,代代不息。

衡水故事 | 冀州民國時的兩所名校

民國前期,冀州就有兩所學校,聞名全省。一所是河北省立第十四中學(簡稱“14中”);一所是河北省立第六師範學校(簡稱“六師”)。

----“14中”,全稱是“河北省立第十四中學”。它位於老城區的中部十字街最北頭,背依老北城牆。

目前,仍然保留有距今已經70年至115年的建築群,內有百年以上的古槐及老樓,等等。

1923年修建的“U型樓”及一些建築物,歐式風格又融中國傳統特色,別具一格,氣勢恢宏,優美壯觀,樓房錯落,佈局合理,花木成蔭,景色宜人。它與毛澤東主席就讀的“湖南省立第一師範學校”如同。如今看來都很氣派。

衡水故事 | 冀州民國時的兩所名校

這個建築群,當時,就在方圓百里範圍內因少見而有名氣。如今,百年建築,保存完好,實為珍貴。

“14中”,建立在信都(原冀縣)書院舊址,前身是1902年建立的冀州中學堂和1913年建立的直隸省立第十四中學,1928年,更名為河北省立第十四中學,1948年停辦。1948年6月,在此建立冀南建設學院,後建為河北省冀縣師範學校 。

1923年出版的《冀縣新鄉土教科書》載:省立學校“修樓房”。1929年《冀縣誌》記載:“14中”“到1914年,大門1座,講室23間,存儲室9間,宿舍109間,浴室6間,飯廳、廚棚、伕役室共16間。”還有辦公室、禮堂、圖書室、閱覽室等若干間。

衡水故事 | 冀州民國時的兩所名校

據1929年《冀縣誌》記載,當時,“14中”為冀州及所屬南宮、新河、棗強、武邑、衡水5個縣合辦,學生來源,除去這6個縣外,還有今衡水市景縣、深縣(今深州市)、石家莊束鹿(今辛集市)、邢臺市隆平(今隆堯)等地的。

當時,學校只設初中部,實行雙軌制,常年在校生6個班,計學生240名左右。

“14中”開設課程有國文、數學、物理、化學,英語、歷史、地理、圖畫、音樂、體育、經濟原理、法制概要、文字源流等。

“14中”歷時35年,逐步形成自己的辦學持點:注重培養學生遠大理想和革命精神,注重學生全面發展,努力活躍學生生活,開展豐富有益活動,如繪畫、書法、體育等,使學生學有所長。學生自己管理自己,充分發揮和鍛鍊其組織才幹。

“14中”,學校領導出類拔萃,教師隊伍齊整、能力水平高強,而各有擅長。所以,培養出了大批國家棟梁之材。如紅五軍團軍團長董振堂、全國心理學研究所所長曹日昌、全國著名地方誌學專家傅振倫,等等。“14中”的部分畢業生,於20世紀20年代末在北京創辦了清明中學。

----“六師”,全稱是河北省立第六師範學校。位於冀州老城區南門外一公里處(今胡家莊一帶)。現在,遺蹟無存。

衡水故事 | 冀州民國時的兩所名校

“六師”建立於民國12年(1923年)。據民國《冀縣誌》記載,直隸省時有5所師範學校,一在天津,二在保定,三在灤州(今灤縣),四在順德(今邢臺),五在宣化。民國12年,由“省會議決復於冀縣設校”。由財政廳撥開辦費,購冀縣城南民地90餘畝建築校舍,定名“直隸省立第六師範學校”。民國17年(1928年),更名為河北省立第六師範學校。

民國26年(1937年)7月,國民黨宋哲元部隊於盧溝橋抗戰之後退居冀縣,佔據校舍,自此"六師"停辦。民國28年2月,日軍侵佔冀縣後,為修築碉堡,將“六師”校舍拆掉大部。1952年衡水農場遷來後,又將“六師”所剩遺蹟全部拆除。

“六師”辦學之初,建房130間,其中大門1座、教室18間、宿舍68間、浴室5間、存儲室9間;圖書室3間、商店2間,遊藝、診療、接待室6間,飯廳、廚房、伕役室18間。

校舍經民國17年(1928)擴建後分為主校舍、女部和大操場及“附小”幾部分。佔地面積約135畝,其中校園(主校舍和女部、附小)60畝,大操場、菜地等約75畝。學校規模擴建後,教室30間,宿舍108間,浴室、洗漱室8間,存儲室9間,圖書館3間,閱覽室3間,商店2間,遊藝室、接待室6間,飯廳、廚棚等18間。校園內佈局合理,花木成蔭。大操場設有4個籃球場、4個排球場、2個網球場、1個足球場,還有單槓、雙槓、跳高、跳遠場地。

衡水故事 | 冀州民國時的兩所名校

“六師”先後有6任校長。第一任曹秉國,冀州馬廠莊人,曾留學於日本和美國。其志大才富,精於學道,任職“六師”7年(包括建校一年),成就顯著。他注重師資,聘請許多社會名流賢士執教“六師”。學校生活緊張、活潑,師生關係融洽;校風純樸,校貌整齊。第二任鄭朝熙,衡水桃城鄭家河沿人,是著名小學教育家,民國19年(1930年)接任校長後,推行“知行合一”新教育思想,採取啟發、疏導新教法。應社會需要設女子班,年招生40名,4年畢業。注重發揮學生特長,於課餘開展討論會、辯論會和文娛、體育活動,為學生提供自身發展機會。第三任校長範金蘭,在任一年有餘,後又換孫文錦等人。

“六師”設有訓育處、教務處、秘書處、庶務處等機構,共有教職工40名左右,教師素質普遍較高。教學科目有:語文、代數、幾何、理化、植物、動物、礦物、英語、中外地理、歷史、體育、音樂、美術等。還設有兒童心理學、教育學、教材、教法、測驗統計等專業課程。學生大多成績優良,學有所成。

“六師”學習氣氛濃厚,校長曹秉國以其聲望聘請名師,使學生如魚得水,大多學有所成。“六師”校紀嚴、校風正,課餘生活集知識性、娛樂性、正義感、愛國熱情於一體,教學注重開拓學生思路,強化個性發展。每至晨操或集會,六師師生齊唱校歌。該校學生自辦文學研究會,組織“演講會”“辯論會”。師生熱衷小發明,如自制“馬拉割麥機”、改造農用雙輪大車,曾受到有關部門和國民黨要員何應欽嘉獎。“六師”重視學生體魄發展,師生共同活躍於運動場上,每當省舉辦運動會都有“六師”代表隊參加,並屢次取得優異成績。

“六師”在全省很有名望,前來求學的學生,北起博野、安國,南到清河、威縣;西至柏鄉、廣宗,東至山東平原、恩城,多達39個縣。該校先後共招收前師班、後師班、女子班等計40餘班2000餘名學生。另在城內貢院舊址建立“附屬小學”一所兩個班,是師範畢業生實習之地。“六師”辦學15年,始終致力於培養鄉村教師,開拓冀南文化,造就優秀園丁。

“六師”是冀南最早的革命發源地之一,“六師”黨組織不僅為冀縣播下革命火種,而且隨著黨員和進步學生走向社會,又將革命種子撒向天南海北。據不完全統計,六師畢業生中先後出現40多位省軍級以上高級領導幹部,包括中央人民政府辦公廳主任、全國政協秘書長齊燕銘,中紀委委員、國家外交部副部長張海峰,國家財政部副部長貝仲選,國家教育部副部臧伯平長,國家鐵道部副部長趙文普,河北省副省長王東寧,天津工學院黨委書記耿汝功,中國人民解放海軍學院副政委吳罡,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軍需副部長劉汝清,駐阿拉伯也門共和國大使種漢九,武漢市市長張雪濤,等等。

(作者簡介:辛向黨,河北省作家協會會員,曾任河北省冀州市委農協中心主任,高級政工師,河北省農經學會理事。代表作品《隨筆集》《鄉土情懷》《回溯集》《徐家莊村志》《冀州史輯》《冀州那些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