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3 带你解读传统“汉八刀”工艺

汉八刀是指一种刀法简练的工艺风格。《说文解字》释“八”:八,别也。象分别相背之形,八分相背法刀法工艺, 一目了然的八字形刀法干脆利落。

所以说,“汉八刀”应有两层含义。其一,形容其刀工简练、粗放,宛若八刀而就;其二,因之用刀讲求左右对称,奏刀后左右两道线槽形成了“八”字的效果。

带你解读传统“汉八刀”工艺

说是“汉八刀”,其实不仅仅是刀,因为玉质太硬,必须先加工浸泡,用硬刀划出深痕,再以刀与碾交叉。千古卓越的“汉八刀”作为汉代特有的刀法,其实分为刀与琢两部分。先以刀定位定型大致切削成坡度,再以碾的砣轮反复琢磨而成。以刀痕皆作磨平润滑为准。

中国玉文化历史悠久,玉石雕刻传承至今,玉蝉在古代玉文化中的地位非常重要。据考古资料记载,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有玉蝉出现,著名的商代殷墟“妇好”墓,曾有玉蝉出土,同时出土的玉坠、玉琮也有一些饰以蝉纹的。可见蝉的形象作为一种装饰,已经问世好几千年了。

带你解读传统“汉八刀”工艺

在古人眼中,蝉不食人间烟火,性高洁,饮露而生,正式古代文人“清高廉洁”的象征;而它出土蜕变重生,与古人追求“灵魂永存,羽化成仙”的观念相合,因此也被用来比喻人的轮回重生。

带你解读传统“汉八刀”工艺

千百年来,蝉入诗入画,既成为文人墨客笔下的常客;同时,蝉的形象被大量运用在葬俗中,寓意死后灵魂升天。

带你解读传统“汉八刀”工艺

玉蝉分三种,一是佩蝉,顶端有对穿;二是冠蝉,用于帽饰无穿眼;三是含蝉,在死人口中压舌,体积较小,不过一寸余长,刀法简单没有穿眼。

唅蝉,即含在口中随葬的玉蝉,一般刀工简单,无穿眼。玉晗作蝉形,以蝉之春生秋亡、反复不息来借喻生命的周而复始来赋予死者特定的意义,意即人死后,可“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脱胎于浊秽污垢之外,羽化成仙。

带你解读传统“汉八刀”工艺

佩蝉则是用来当作佩饰的玉蝉,顶部有眼,以便于佩戴。佩蝉可以辟邪,也有一些人以一枚玉蝉佩在腰间,谐音“腰缠(蝉)万贯”,或将佩挂在胸前的玉蝉取名为“一鸣惊人”,来为自己祈福增寿带来运气等等。

带你解读传统“汉八刀”工艺

冠蝉是古代达官显贵用于装饰顶冠之物,成为权势与地位的象征。

带你解读传统“汉八刀”工艺

冠蝉

佩蝉、冠蝉和含蝉的区别在于,佩蝉在头部有对钻成“∨”形的象鼻眼,用以穿系,便于佩带;冠蝉则于腹部穿眼,眼形有直穿眼也有象鼻眼,可以穿线固定在帽子上;至于含蝉就不需要穿什幺洞眼了,三者是不难区分的。

带你解读传统“汉八刀”工艺

工匠们以美玉或雕或刻而成玉蝉。玉蝉,既有玉的温润,也有蝉的高洁;既有玉的不朽,又有蝉的重生。二者结合堪称完美。玉蝉历代皆有,但以汉代玉蝉最具魅力。

带你解读传统“汉八刀”工艺

翁仲,是个人名,姓阮,是秦始皇时的一名猛将。相传是越南人,叫阮翁仲。他身高魁梧,作战勇猛,攻无不克。秦始皇曾命他出征匈奴,兵守临洮,威震匈奴。死后为纪念他,铸其铜像立于咸阳宫司马门外,以镇邪驱恶。匈奴人来咸阳,远见该铜像,还以为是真的阮翁仲,不敢靠近。

带你解读传统“汉八刀”工艺

此后,大凡得点功名的人死后,都刻石翁仲立于墓前或墓道两侧。他成了镇邪驱魔保平安的象征。于是后人就把立于宫阙庙堂和陵墓前的铜人或石人称为“翁仲”。

带你解读传统“汉八刀”工艺

我们通过玉翁仲,似乎欣赏到了宋代瓷器的简约美。如此简约的处理方法,当与翁仲辟邪功能的庄重肃穆有关。

带你解读传统“汉八刀”工艺

在玉翁仲的制作上,我们注意到,仍然是采用“汉八刀”的技法,一切从简,尤其脸部,一概三刀。其它,帽,服饰,一切从简,寥寥几刀,似乎超越了时代。

带你解读传统“汉八刀”工艺

其实“汉八刀”的精髓不仅仅表现在形状上,它的制玉方法也是高超的。

带你解读传统“汉八刀”工艺

一是刀工豪放刚劲,玉面纹路采用粗刀,刀口开沟较宽,坡度较小,基本呈U形,沟底再加入陡刀,以加深加重粗刀显示的效果,好似用锋利的小刀在橡皮泥划切槽沟那般。

带你解读传统“汉八刀”工艺

二是制作异常精致,玉体上加工痕迹打磨得一丝不现,线沟砣纹均要磨光,只能用高倍放大镜尚可看到残存的琢玉痕迹。

带你解读传统“汉八刀”工艺

三是选用上好的和田玉,制做出来的器物晶莹剔透、熠熠生辉,在保持本身特色的同时,还兼有水晶的美丽。所以现在人们见到的“汉八刀”玉器,都是非常了得,精美别致、精妙绝伦,无不精气满溢、光彩夺目。

带你解读传统“汉八刀”工艺

当前市面难觅“汉八刀”玉器,伪品赝品有之,只能工其形,绝无古人刀法的特征和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