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30 「初中生的all學習法系列」之六、在學習上的2個大誤解和解決方法

這10年中,為了能讓幸運的曙光也降落到那些成績不好的學生身上,他邊執教輔導邊總結出了一套獨有的“能幫助不優秀的學生自發學習並出成果”的方法。

10年不可謂不短,但是有心更可怕——10年帶出了200多個學生,80%都是父母沒轍只好送輔導學校、培訓學校或者私塾的那種,但是他讓他們發生了改變,不再需要課外學校的“強制”,也能在家自主學習(一半以上都放棄了課外學校)。

再加上他用經驗彙總的學習方法,這些學生在掌握和養成習慣後,成績普遍得以提升,很多還如願考上了心願的高中,甚至一直到大學還在持續著他的教導。

順便說一下,他的家教以初中生為對象。

去年他成立了公司,正式向事業化前行。

以下我把和他對談總結了一個系列,非常實戰的學習經驗,命名為「初中生all學習方法系列」,希望對您有幫助。

「初中生的all學習法系列」之六、在學習上的2個大誤解和解決方法

第6集、關於中學生中存在很多的,在學習上的2個大誤解和解決方法

我教過的很多學生,在我教之前不可謂不努力,但是就是成績不理想。

我也教過的很多學生,在我教之前認真上培訓班輔導班,但是就是成績不提升。

低迷的原因在充分了解了他們之後漸漸明白。

然後我開始有針對性地減少這些誤解,他們的成績都不約而同地開始上升。

另外,這兩個誤解,與其說是學生自身的誤解,還不如說是學生父母的誤解更貼切。

「初中生的all學習法系列」之六、在學習上的2個大誤解和解決方法

1、中學生學習上的2大誤解

學習上的誤解01、只要上輔導班上培訓班就能提升成績,解決問題?

在我接觸的學習成績不太好,但是都在上輔導班的學習家長中,大部分的父母都有這樣的誤解,那就是,

* 上輔導班或者培訓學校就能解決成績不好的問題

* 實在不行就請個家庭教師上門輔導

的想法(實際也這麼做了)。

確實,輔導班或者家庭教師能起到支援學生學習的作用。

但是,注意要緊的地方。

不管是輔導學校還是家庭教師,能進行輔導的時間最長也不會超過2小時(費用也不便宜)。

這短短的時間,只佔學生每天學習時間的一小部分而已。

和去輔導班的時間或者家庭教師上門教學的時間相比,自己一個人自習的時間遠遠要多得多。

再者,輔導多半時間都會花在“指導”上,學生集中力再高,效率也不會高到哪裡去。

因此,只想依靠輔導老師的短時間輔導來提升自己的成績,說實話真的不太可能。

再進一步說,自己想學的學生,沒上輔導班沒有輔導老師一樣出成績。

所以本質上不是輔導班的問題,是學生自身對學習的認識和意識的問題,而這才是根本的動機所在。

也就是說,父母如果不考慮,“學生一個人時,用怎樣的方法可以推進自己的學習進步”,那麼學生的成績UP很可能只是泡影。

另外要說的一點,就是輔導班和輔導老師的質量和素質,父母在報名或者尋找時一定要花時間考察和分辨,否則後果只能是錢和時間的浪費。

如何分辨,下面會將會詳細介紹。

「初中生的all學習法系列」之六、在學習上的2個大誤解和解決方法

學習上的誤解02、問題習題做得越多越好?

這也是成績不升的中學生,經常會產生的誤解。

如果一本參考書、習題集、問題集都沒有完成,馬上就開始另一本,或者同時做多本的話,可以肯定的是,學習效果一定不會好。

一般,習題集、問題集中的內容都是按照教科書的學習順序,為了能讓學生跟進學習而精心設計的,目的是為了加深理解教材中的內容,為了輸出有效。

學生只要能做到“徹底掌握一本的精心甄別選擇的習題集、問題集”,那麼這個科目的所有問題也基本都能理解,能解決。

所以,首先是,找到“適合自己學習程度的習題集、問題集”,然後反覆做,每次做完還要連題目帶答案多讀幾遍(這是絕對好的加深記憶和理解的方法,可惜幾乎所有的學生都只會在做完後收起書本完事),再反覆回顧,直到能看到就能想到的程度——要徹底。

「初中生的all學習法系列」之六、在學習上的2個大誤解和解決方法

2、分辨好壞輔導班的要點

有好幾個家長問過我,“上了輔導班,為什麼孩子的成績就是不提升?”。

其實,中學生的成績UP,和輔導班之間的“距離感”非常重要,很多父母不知道這點,那就怪不得了。

這個距離感指的是從“客觀的角度分析”。

看清看透孩子到底要不要上輔導班

學生要不要上輔導班,仁者見仁,但是最終的決策點應該是在能否幫助學生實質性地提高成績上,而且最好是快見效。

當然,如果只是沒有主見的跟風,因為班上的同學都去上了,所以自家的也要上,那就無話可說了。

學生上輔導班,究竟能不能提高成績,關注點有2個。

第一個是,“輔導班的水準和質量,是不是符合自家孩子的學習程度和學力?"

輔導班的學習,主要有2種類型:

* 比學校的課程科目學習,先行一步的”進學系的輔導班

* 作為學校的學習內容的補足:補習系的輔導班

如果學生本身在學校學習中已經“很辛苦”的話,那麼“進學系”的輔導班所教授的課程,基本也不會理解,也就是說非常不適合。

所以,選擇時找到輔導班的側重點和分辨師資能力,還有是否符合自家孩子等等條件的思考,都很非常重要。

最好是父母自己能參與試聽,從自己的旁聽者角度去進一步瞭解和深入。

第二個是,“輔導班的課程中,如果學生問題積累很多,那麼有沒有可容易提問,可容易幫助解決的環境?”

怎麼理解呢?

具體的說,就是“對於學生的提問,有沒有老師能完整詳細地幫助解決?”的環境。

當然,環境中還包含,“是否是可以簡單提問的氛圍”這個重要點。

不管是學校還是輔導班,只要上課了肯定會有“很多不懂的地方”出現。

然而輔導班總會有一個簡單,中間和稍難的內容定位,而大部分的輔導班都是多人數一起上,如果是針對中等程度學生的輔導,那麼平均程度以下的學習者就會感到“吃力,或者聽不懂解釋說明”。

另外,即使同是中等程度的學生,每個人感到有疑問的地方也會不盡相同。

這些問題如果不解決,那麼提高成績就會有問題。

而放任不管,則疑問會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多,之後再想複習前面的跟上後面的,學生自己都會糊塗和失去信心。

——>

能完全滿足這2個條件的輔導班,才可期待能幫助學生提高成績。

但是說實話,現在的輔導班萬萬千,但是這樣的輔導班趣很難找,名不符實的很多。

父母要記住,“輔導班不是萬能的”,與其把心思用在輔導班上,還不如下點功夫思考一下,

“如何讓孩子在家的學習更充實,效率更高?

並幫助孩子去達到這個目標。

所以,父母必須參與到孩子的學習場景和情景中區,從與孩子不同的學習側面,比如學習方法,學習時間,學習效率,自身條件等方面進行深入學習和了解,去引導和幫助到學生的學習。

「初中生的all學習法系列」之六、在學習上的2個大誤解和解決方法

3、兩種錯誤思維

1)父母,“總之去上輔導班”的姿態,有時反而會發生弊害.

比如,學生去了輔導班,沒有跟上課程,反而對學習本身失去了自信——不懂-不能提問—更加不懂—不知道問什麼—算了,無論怎樣都行—學習失去信心,開始討厭學習。

2)學生,“反正今天上過輔導班了,學習過了,回家就可以玩遊戲了”。

當學生有了“學習=交給輔導班的老師=去了輔導班,今天的學習任務已經完成=不是擇機的問題,是專業老師應該做的事”的想法時,表明,

本來是想通過上輔導班來幫助學生自主自立學習的,現在反而成了學生的“靠山,依靠”,會對學生的學習產生不好的影響。

「初中生的all學習法系列」之六、在學習上的2個大誤解和解決方法

【一句話】

如果想讓中學生的孩子去上輔導班,那麼請父母先確認:輔導班是否和自家孩子的學力一致?孩子有不懂地方時,這裡是不是個提問容易,回答細緻,能解決問題的輔導班?的2點。

「初中生的all學習法系列」之六、在學習上的2個大誤解和解決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