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从流水线工人到山药少年,小伙翻身狂揽300万,一线白领都比不上


山药,又名薯蓣,生长于海拔150-1500米的灌丛中,喜温。适宜疏松深厚的土壤,温县便是一个这样土壤适宜的地方。


从流水线工人到山药少年,小伙翻身狂揽300万,一线白领都比不上


俗语讲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温县这片土地也孕育奇迹,"新农人"郭功铭便是其中一个。


他二十那年,在毕业之后去到江苏昆山小工厂做了仓管,每日机械地重复着动作。"天天在仓库里,我甚至能一眼看到我老年时样子。"郭功铭这句话饱含了作为青年却无所作为的辛酸。


于是他选择了回乡创业,可是如何选择却是一大难题。思来想去,他看中了自家种的山药。


从流水线工人到山药少年,小伙翻身狂揽300万,一线白领都比不上


可是作为土生土长的温县人,他却是一点都不会种山药,虽然家里有着十几年的种山药经验,可对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真就是"门外汉,不懂行"。


而他也通过农民了解了些许:种山药在于选地。土壤湿度,温度等等都要考虑,一位经验丰富的农民,一铲下去,便知有无。可是一旦"地没成事",农民也只落得干瞪眼,空流泪。


再加上近年来山药价格持续走低、行情低迷,导致菜贱伤农。中间商赚差价,市价七八元的山药,农民只能从中获利两到三毛钱,更是令农民利润微薄。


小郭另辟蹊径,借助互联网途径解决山药销量问题,打造"互联网+山药",可如何去寻找平台成了当务之急!


转机在2018年国庆节,郭功铭拉上"发小"周超、郭大伟,三人对比一番,选择了拼多多,让家乡特产铁棍山药搭互联网快车推销出去。

一说起销量,郭功铭便笑得合不拢嘴,去年十月中旬,网店开业第二天便迎来了第一个订单——"一提高端礼盒,48元。"郭功铭至今记忆犹新,那一单他亲自送,十几里的路,伴着笑声过去。仅去年,郭功铭的网店便获利二十余万元。


从流水线工人到山药少年,小伙翻身狂揽300万,一线白领都比不上


"没有了中间商赚取差价,农民与消费者直接线上交易,不但省去时间成本,而且也为农民获得了大量利润。"郭功铭说着,"高峰的时候一百多单,到了春节更是火爆!"

从流水线工人到山药少年,小伙翻身狂揽300万,一线白领都比不上

随着销量的增加,郭功铭等人渐渐为人熟知,主动找上门的乡亲越来越多,乡里也越来越多地谈论。在郭功铭的带动下,纷纷跃跃欲试。


看着一车车的山药,郭功铭笑着说:"定个小目标——今年赚他三百万。"

从流水线工人到山药少年,小伙翻身狂揽300万,一线白领都比不上

从二十万到三百万,既是郭功铭的未来目标,更是新一代农民对美丽乡村的憧憬,也意味着那个"离乡务工"的时代终将过去,"回乡务农"不再是空谈、笑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