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3 萬里:社會主義口號喊得再響……與群眾利益不聯繫,就是一句空話

孫明傑

1977年,萬里主持制定《中共安徽省委關於當前農村經濟政策幾個問題的規定》,又稱《六條》,提出尊重農民利益,尊重生產隊自主權,與大寨經驗分道揚鑣。《六條》是一個具有歷史性意義的文件,它是中國農村改革的一個重要信號,實際上從這裡拉開了中國農村改革的序幕。

他積極推廣農村改革成果,為“包產到戶落‘戶口’”。1980年1月在中共安徽省委召開的農業工作會議上,萬里就農村建立多種形式生產責任制的問題發表意見,明確指出包產到戶是責任制的一種形式,正式為包產到戶在安徽落了“戶口”。在這次會議上,萬里指出:“包產到戶不是分田單幹,分田單幹也不等於資本主義,沒有什麼可怕……群眾已經認可了”。“到底建立哪種責任制合適?主要看增產是否顯著,農民收入是否增加,大多數群眾是否歡迎。”有研究表明,這是自1962年以來中共高層領導人第一次公開表明支持包產到戶的立場。1981年3月,萬里在農業部黨組會上指出,“社會主義口號喊得再響,責、權、利解決不好,與群眾利益不聯繫,就是一句空話。有些同志不從農民的根本利益出發,在這些同志的眼中,只有一個抽象的農民,哪怕農民餓肚子他們也不理。作為領導,我們的責任是總結農民的創造,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要真正瞭解農民,尊重他們的民主權利和經濟利益,使他們迅速增加收入,提高生活水平。”

1985年10月,萬里在全國農村工作會議上總結了中國農村改革成功的三條經驗,一是堅持群眾觀點,尊重群眾的首創精神;二是堅持實事求是,堅持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三是衝破阻力,堅持改革,勇於擔當。在這些經驗中,無不凝聚著這位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民本思想。這一思想,始終貫穿於萬里推進農村改革的過程之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