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5 AiLink创始人李伟:区块链时代社交的落脚点应是用户价值

“我不觉得,击败微信的会是一个区块链版本的微信。”

AiLink创始人兼CEO李伟如是说。

作为在中国稳坐头把交椅的社交APP,微信的成功毋庸置疑,但长江后浪推前浪,总会出现新的社交产品把微信拍在沙滩上。

我们不禁会问:“是什么?方向在哪里?”

每个时代总有几个风口,区块链这一风口被人追捧起来后,似乎和区块链沾边的概念都能迅速窜红。

那么区块链技术在社交领域是否有应用价值?区块链技术能为现有社交体系带来怎样的改变?李伟的观点或许是个不错的启发。

其实在社交体系中,社交的主体——人,虽然一直被置于重要地位,但是人的价值却是被忽略的;我们需要认知到的是,用户行为的累积为微信、Facebook这样的社交平台确实带来了无法估量的价值,但相对而言用户自身并没有获得多少收益。

“生态系统的价值要归还给整个系统的创造者和参与者。”这是李伟对个人价值的终极肯定。

AiLink创始人李伟:区块链时代社交的落脚点应是用户价值

价值归还生态贡献者

在金牛财经对李伟进行采访的过程中,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他清晰的条理和犀利的观点,这或许和他毕业于计算机系,最初从事技术开发工作有脱不开的关系。刚开始,李伟主要在电商平台做一些to B方面的项目,曾负责上海世博会票务平台的开发,后来又在外企负责B to C的电商平台搭建,这段工作经历为他积累了丰富的开发经验。

2012年,李伟加入了大众创业这波浪潮,开发了一款用户数近百万的记账理财软件。在开发经验和用户运营经验都已经完备的情况下,13年,李伟毫不犹豫的杀入了游戏领域,开发了聚会玩这一项目。据了解,这款囊括“谁是卧底”、“狼人杀”、“真心话大冒险”等多个爆款聚会游戏的APP很快就成为年轻人手机里的应用新宠,并成功聚集了超2000万的精准用户,获得了超高的好评率;同时,聚会玩项目获得了追梦者基金、创新谷包括360的投资,平台估值上亿元,正是有了这款现象级APP,才有了我们后面的故事。

作为一名10多年都奋斗在一线的的互联网人,李伟对用户以及互联网的运作模式再熟悉不过了;但在2017年,区块链这一概念却颠覆了李伟的认知,其中给李伟冲击最大的一点就是“价值归还生态贡献者”。

是什么让微信或者Facebook这样的平台市值千亿美金?

在李伟看来,用户行为是其中关键。他解释道:“比如用户发了一张照片、对某篇文章进行点赞、跟好友不断的互动聊天等,正是用户这些点点滴滴积累起来的行为,赋予了微信、Facebook这类大平台价值。”

但是,大平台的价值、收益跟用户之间并没有直接的利益关系,例如平台的广告收入都是归平台所有,就算用户创造上千点赞的优质内容,也可能无法获得任何回报。

“这些由用户行为创造的价值应该属于创造者本身,而不是属于平台;平台在整个生态系统中的定位应该是基础设施,而不是做一个最终的受益者。”对价值归还生态参与者这一理念,李伟的解释是:“一个健康的生态系统,其价值要归还给整个系统的创造者和参与者,而不是像传统的互联网产品,价值只属于平台。”

结合区块链技术,这一理念就有了完美的解决方案:一方面,对平台的贡献可以用Token奖励来盘活,用户基于自己的行为、内容产生的价值可以获得相应的回报;另一方面,区块链技术利用算法进行背书,可以有效避免中心化平台作恶,比如超发货币、随意修改数值或资源的产出数量。

李伟还打了一个有趣的比方,“如果你拥有一把屠龙刀,明天起床发现已经人手一把屠龙刀的情况在区块链时代不会出现。”

正是基于这样的核心理念,李伟在聚会玩的基础上创立了AiLink。

AiLink—基于区块链的开放社交平台

李伟给AiLink的定义是,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可信网络,一个开放的社交平台。切入点是游戏化社交,之所以选择这一切入点,李伟坦言,“首先聚会玩项目的成功让团队在游戏领域沉淀了海量的用户以及丰富的运营经验,从擅长的地方入手,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而更重要的是,从游戏角度切入,能够让用户以一个非常低的门槛认识到区块链带给大家的真实价值。”

针对市场方面,自从年前基于以太坊的游戏“CryptoKitties”爆火之后,区块链游戏一度霸占人们的视野。

但李伟认为,“真正有意义的区块链游戏产品其实在目前的市场上还处于空白期,可以预见的是,这将是一个非常广阔的蓝海市场。”

但这里有一个疑问,作为一个社交平台,真的需要区块链技术吗?

在李伟看来,其实两点必不可少:首先,用户的数据,用户的价值应该属于自己而不是运营方,这点非常重要,也是AiLink和其他任何产品形态的本质区别;其次,AiLink很多相应的生产及生成规则是基于智能合约的方式来约定好的,可保证数据的公开透明、真实可靠。

现象级社交游戏“开心矿工”

区块链技术饱受质疑的一点就是没有真实的应用场景可以落地,但对于AiLink来说,却不成问题。作为一个利用区块链技术特点搭建的开放平台,聚会玩是AiLink的第一个落地应用。

李伟介绍到,“我们会把聚会玩的整套经济系统全部接入到AiLink上,区别是之前的数据主要放在中心化的服务器上,而利用Token代替原有的消费奖励机制,整个平台币的流通性会更好;其次,这样的衔接对生态系统中的各个角色的激励作用会更加明显。”

李伟强调,项目的落地性是第一位的,而不是去炒作概念。目前,AiLink的游戏化社交产品——开心矿工已经上线公测。

“把区块链的挖矿概念引入到游戏中主要是因为可以增强游戏体验。”李伟补充道,“我们的玩法是雇佣好友为你挖矿,把好友直接映射到区块链网络中,其中体现的观点是,人本身就是最重要的资产。”

对开心矿工,李伟的期待是:一款“杀手级”社交游戏。用来打穿币圈、链圈社群,可以让用户以最低的门槛来体验区块链的产品形式。

没有辜负李伟的期望,开心矿工公测24小时即吸引27000+零推广用户,AiLink项目荣登区块链百强榜Top30;在5月28日,AiLink也将强势登陆Hotbit和CoinBene两家交易所,并与Hotbit达成深度战略合作,Hotbit是一家专业的数字资产交易平台,日交易量约为1500万美元,主要面向全球用户提供比特币、莱特币、以太坊等数字资产交易服务。

AiLink创始人李伟:区块链时代社交的落脚点应是用户价值

以“六度人脉理论”为核心的开心矿工以一种势不可挡的姿态闯入了人们的生活。据了解,开心矿工公测后,李伟给币圈知名人士“宝二爷”(郭宏才)发了条信息,宝二爷体验之后,发朋友圈表达了对开心矿工的支持。目前,宝二爷在开心矿工中的身价是53941,暂时位居身价排行榜的第六位。

AiLink创始人李伟:区块链时代社交的落脚点应是用户价值

从开心矿工的推出到落地,AiLink正按着李伟团队规划好的方向扎实推进。

李伟向金牛财经透露了项目的第二步计划,即提供更加丰富的互动玩法,同时也会不断完善整个平台的基础设施。此外,基于区块链社区共同开发、维护的项目的特点,AiLink项目鼓励用户贡献优质的内容和互动形式。“团队会把开发门槛降低,人人都可以成为生态系统中的开发者,也鼓励更专业、优质的开发者去开发一些更复杂的功能和玩法。”

李伟还提到了AiLink整个平台底层将来要支撑的一些业务,除游戏外,还可能会涉及到娱乐的内容,比如直播。在整个用户人群覆盖已经非常广阔的情况下,也会考虑和线下的商家进行打通;同时,在整个平台搭建好商业系统后,用户可以在平台上发布一些商业任务,平台上的其他人完成任务后,就可以获得相应的奖励。

“对整个平台来说,不会去把利润抓在自己手里,而是分配给完成任务、创造了价值的这些人。”李伟强调。

在李伟看来,AiLink的优势在于和其他项目的切入点及整体定位的差异化。例如把微信和区块链概念相结合的项目,本身还是一个中心化的IM工具,只是在上面罗列了很多功能,套用了区块链这一概念。

我不觉得击败微信的会是一个区块链版本的微信,项目的落脚点应该是结合区块链后,能带给用户实际价值的产品;要用区块链思维来思考,而不仅仅是说,我要打败你或者区块链厉害这样;做一个区块链版的微信我就肯定能打败你,肯定不是这样的逻辑。”

区块链行业的红利是认知

区块链技术的魔力在于能够颠覆很多我们以往的认知,这也是李伟迅速All in区块链的原因。李伟新组建的团队也是对区块链概念认知接受度比较高的。“我觉得这个时代敢于去做转变的人其实很难得,因为接触新的东西需要很大的认知成本或者说试错成本;一旦出现新的事物,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它靠不靠谱?是不是炒作?这里其实存在一种认知红利。”

认知红利主要针对两种人群,一部分人是由于本身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差,对于新的概念,可能一时想不清楚,想不明白,完全不了解;另外一部分人,则是对于传统互联网的游戏规则、商业模式太熟悉,他熟知这个世界的运转规则,在新的事物到来时,这类人会觉得这个东西不靠谱,或者说跟自己现有的商业模式、商业价值会产生直接冲突,包括一些主流的基金和在互联网时代比较成功的创业者。

李伟讲到,“他们可能一是没有时间去认真思考新生事物,第二就是觉得这个东西跟我的模式是违背的;因为传统的盈利模式或者商业模型都是中心化的,和区块链的去中心化是截然相反的概念;从盈利角度来说,也很难接受,例如我的项目每年有几千万甚至上亿的营收,我为什么要去做一个跟我利益相违背的事情,我是不是要一切重头再来?在成本居高不下,整个方案还没有确认过是否可行的情况下,为什么要去冒险呢?这是我对于认知红利的解释。”

比较典型的就是“股神”巴菲特对比特币的强烈抵制,称比特币是骗局,是赌博甚至是老鼠药。他曾说:“我们永远都不会购买加密货币,即便是我自认为懂一点的东西也给我带来了足够的麻烦,我为什么还要购买一些我不了解的事物呢?”在李伟看来,真正了解区块链的人,基本上都是All in的状态,在整体发展节奏非常快的区块链时代,这些认知以及接受新事物能力比较强的人或许只是不想错过区块链这趟快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