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3 你真的清楚吗?猪皮肤发红发紫是得了什么病?

仔猪腹泻和黄白痢问题随时发生,大多数人误以为小猪拉肚子就是黄白痢,那就大错特错啦,很有可能是由于饲养管理不当造成的腹泻。了解仔猪腹泻和黄白痢造成的原因及怎样防治仔猪腹泻和黄白痢在养猪生产中显得尤为重要。

一、仔猪腹泻

1、母源性因素:母猪在妊娠期间,若出现营养不良、便秘、脱霉素滥用等,都会造成仔猪宫内发育迟缓(IUGR)。

2、应激因素:哺乳仔猪对气温变化较为敏感,气候骤变、贼风入侵、保温不当等都可造成仔猪腹泻。

断奶仔猪对各种应激因素如断奶后母仔分离、食物变化、转群后伙伴变化、环境及其温度、湿度的变化等非常敏感,产生一系列应激反应,最终导致采食量下降、生长受阻、体重下降、腹泻,甚至死亡。

3、营养因素:营养性腹泻由管理不当引发,高危群为断奶仔猪。一般仔猪营养性腹泻的原因是缺乏必需微量元素、饲料酸碱度及电解质失衡、饲料成分单饲料霉变或有毒物质超标等。仔猪容易缺乏的微量元素是铁、锌、硒,这些均与腹泻密切相关。

4、疾病因素:疾病因素是引发仔猪腹泻危害最为严重的因素,仔猪较易突发的腹泻疾病有猪流行性腹泻、猪传染性胃肠炎、轮状病毒并仔猪黄白立寄生虫性腹泻等。

5、预防:

①卫生消毒都是必须的,不必细说了;

②从母猪抓起,使用传染性胃肠炎苗或二连苗。

③产前7天控料,生产前停喂一顿。产后喂料从日2.5公斤逐步增加至自由采食。(日增加0.25公斤)

④哺乳前母猪乳房用高猛酸钾溶液擦洗消毒(浓度0.1%)。非常重要的产房,保温。

二、仔猪黄白痢

1、仔猪黄痢:

肠粘膜充血、水肿,甚至脱落。肠壁变薄,松弛,充气,尤以十二指肠最为重要,肠内容物呈黄色,有时混有血液。心、肝、肾有变性,重者有出血点或凝固性坏死。

2、仔猪白痢:

病死仔猪脱水,消瘦、皮肤苍白。胃粘膜充血、水肿,肠内容物灰白色,酸臭或混有气泡。肠壁变薄半透明,畅粘膜充血、出血易剥脱,肠系膜淋巴结肿胀,常有继发性肺炎病变。

3、如何防治?

仔猪黄痢:

1、做好母猪产前产后管理;加强新生仔猪的护理;

2、中药预防。仔猪出生后,给母猪喂服四黄止痢颗粒,净化乳汁,可有效预防仔猪腹泻;哺乳仔猪腹泻,同样给母猪喂服,可有效治疗仔猪腹泻;

3、西药治疗。先打一针阿托品,然后用痢菌净、土霉素、恩诺沙星等肌肉注射,腹泻严重的,可让口服“鞣酸蛋白+庆大霉素”,连续口服2-3天;

4、微生物制剂预防:通过调节仔猪肠道微生物区系的平衡,从而抑制大肠杆菌;

5、利用疫苗进行免疫接种:方法是对妊娠母猪在产前30天和15天接种,疫苗选择大肠杆菌基因工程苗。大肠杆菌K88、K99和987P三价灭活菌苗或大肠杆菌K88,K99双价基因工程天灭活苗,以通过母乳使仔猪获得保护。

仔猪白痢:

应采取抗菌、止泻,中药解除湿热内因、提高免疫力、使肠道内环境正常液等综合措施。

1、清热燥湿止痢:四黄止痢颗粒,预防量100g拌料300斤,治疗量加倍使用,用5-7天;

2、抗菌:痢菌净、硫酸庆大霉素、土霉素、安普霉素、链霉素、环丙沙星、恩诺沙星、阿莫西林。如:痢菌净按每公斤体重每次10~15mg口服,每日2次,连用2~3天;硫酸庆大霉素每次5~10mg/kg体重口服,每日2次,连用2~3天;

3、止泻:鞣酸蛋白;

4、助消化吸收:食母生、小苏打、胃蛋白酶等;

5、补液:口服葡萄糖生理盐水及多维。葡萄糖生理盐水的配方:1000ml水中加葡萄糖20克,氯化钠3.5克,氯化钾1.5克,碳酸氢钠2.5克;

6、预防:菌苗预防效差,较为有效的方法为——仔猪出生后第一天口服恩诺沙星/土霉素0.5ml,前三天都要在仔猪吃完奶后将其赶入保温箱(产房一定要配有保温箱,并采用挂保温灯等方式使箱内温度达35度左右),7日龄再口服恩诺沙星1ml或肌注土霉素1-2ml,其实保温最重要。

一、猪附红细胞体病

猪附红体病又称“红皮病”。病猪精神不振,食欲下降,体温升高到40℃以上。全身皮肤潮红或紫红色。四肢特别是耳朵边缘发紫,时间长可能出现坏死,毛孔处有针尖大小的出血点。尿色变深,呈黄色。发病初期皮肤上有针尖大小的出血点,发病中期红点变成紫斑,背上毛孔有铁锈色斑点。后期病猪贫血,皮肤和粘膜苍白。血液稀薄,凝固不良。

背上毛孔有铁锈色斑点

防治方法:用药物防治:

(1)三氮脒(血虫净)由于本品毒性较大,安全范围窄,每千克体重5毫克肌注,48小时1次。一般注射2次即可。用长效土霉素注射液每千克体重0.1-0.2毫升。

(2)10%盐酸多西环素,每吨饲料添加1000克,连用5-7天。

又称“烂肠瘟”。病猪体温升高到40.5~41℃,持久不退,食欲减退或不食,精神沉郁。眼结膜发红,有脓性分泌物,先便秘,后腹泻。腹部、四肢,甚至全身常有红色或紫色的出血点,逐渐扩大连成片或出血斑,有的耳朵由红色变成紫色甚至蓝紫色,逐渐坏死,指压不褪色。病程7-10天,死亡率较高,用药物治疗无效。

防治方法:本病无特效药物防治,主要靠疫苗预防才是最经济有效的方法。根据猪场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免疫程序。

(1)种猪:种公猪一年2次;经产母猪:产后20天免疫一次;后备母猪:按仔猪免疫程序,至8月龄配种前加免一次;

(2)仔猪在20日龄首免,60日龄二免。适时进行抗体检测,凡抗体不合格的猪,需及时补免。

病猪体温升高到41℃,精神沉郁,食欲废绝,腹泻为黄绿色恶臭稀便,一般在发病的2-3天,在鼻镜、耳朵、颈部、腹部和四肢内侧皮肤上出现紫色斑,皮肤可见紫红色斑。慢性型的病猪皮肤干燥无弹性,在腹内侧、四肢内侧发生红疹点或疹块,类似湿疹样。

急性仔猪副伤寒耳、鼻端、肢体末端皮肤淤血

防治方法:饲料中添加恩诺沙星预混剂或多西环素或阿莫西林拌料,发病后及时隔离治疗,建议肌注恩诺沙星(每公斤体重2.5毫克)或头孢噻呋(每公斤体重3-5毫克),每天一次,连用3-5天。

四、猪败血型链球菌病

发病急,病猪突然减食,体温升高到41-42℃,呼吸困难,结膜发绀,卧地不起,口鼻流出淡红色泡沫样液体,在病猪颈部、耳朵、腹下、四肢末端皮肤呈紫红色,有出血点,出现跛行,关节肿大的现象,脑膜炎型的会出现神经症状。

病猪颈部、耳朵、腹下、四肢末端皮肤呈紫红色

防治方法:

(1)加强饲养管理减少外伤,搞好环境卫生消毒;经常有本病流行和发生的猪场可在饲料中添加磺胺间甲氧嘧啶或恩诺沙星预混剂拌料。

(2)可用疫苗进行预防,建议母猪产前4周进行免疫;仔猪在30日龄和45日龄各接种一次。

(3)发病后及时隔离。

三、猪副伤寒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