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2 四川省監察委員會掛牌成立3個多月 新機關有何新氣象

四川省監察委員會掛牌成立3個多月 新機關有何新氣象

這是5月一個普通的工作日。下午3點半,同往常一樣,省紀委監委信訪室幹部李建榮走進委辦一樓的一間辦公室,打開郵寄交換箱取出信件。

抱著一摞沉甸甸的信件,李建榮發現,省監察委員會成立後,隨著監督範圍和對象擴大,信件數量也有所增加。

這一天,距四川省監察委員會掛牌成立已有3個多月。

2月2日,省監委成立並與省紀委合署辦公,我省紀檢監察體制改革翻開了新的一頁。新機關有何新氣象,職能定位、機構設置有啥變化,怎麼監督省管幹部,怎麼查辦案件?近日,記者走進省紀委監委,揭秘監察委成立後的紀檢監察機關。□本報記者 陳松

A

機構怎麼調整,人員怎麼使用?

改革後,一線監督力量佔比達77.8%

建立黨委統一領導下的集中統一、權威高效的反腐敗工作體制機制是國家監察體制改革的目標。四川如何確保這一目標實現?

省紀委組織部副部長石成銀告訴記者,據估算,我省三級監委成立後,全省監察對象數量從改革前的58萬人增加到216萬人,“省紀委監委的工作對象也相應地擴大了。”

監察委成立後,按照監察法規定,監察委必須認真履行監督、調查、處置的職責。監察委職責與紀委紀律檢查的監督、執紀、問責職責之間既互補增強又相互不可替代。

如何順應新形勢、新職能,實現黨中央既定的監察體制改革目標,成為四川省紀委監委思考和探索的課題。省紀委監委探索創新組織制度,調整內設機構,不斷深化機構、人員融合,使監督的鐵拳攥得更緊、威力更大。

省監委成立後,省紀委監委共設立27個內設機構。其中,監督執紀機構21個,包括信訪室、案件監督管理室、16個紀檢監察室、案件審理室、黨風政風監督室、紀檢監察干部監督室等,一線監督力量佔到全機關紀檢監察干部的77.8%。

“最明顯的例子是,改革前省紀委有9個紀檢監察室,現在增加到16個。”石成銀介紹,每個紀檢監察室又增加人員配置,以強化一線監督力量。“改革中,省檢察院有101名幹部轉隸充實到了省監委。”

伴隨幹部轉隸的是職能劃轉。省監委掛牌後,省檢察院查辦職務犯罪的職能一併轉到省監委。因此,無論對於轉隸幹部還是老紀委幹部來說,新崗位新使命都對他們提出了新要求。

第四紀檢監察室副主任張旅是從事職務犯罪偵查工作十多年的“資深反貪幹部”。

“以前在檢察院,思維是要把犯罪嫌疑人送上法庭,轉隸後反腐敗的主題沒有變,但角色發生了轉變。”張旅一邊說,一邊瞟了一眼放在辦公桌上的《紀檢監察機關辦案常用法規手冊》等書籍,“紀委監委是政治機關,不僅要拔爛樹,還要正歪樹、治病樹,所以轉隸後必須加強學習,提升紀檢業務素質。”

同樣,監察委成立後,工作上要求紀法銜接,因此即使長期在執紀監督崗位上的幹部,也必須充電,補齊短板。作為老紀委幹部,第十四紀檢監察室主任苟紅兵認為短板就在“紀法銜接和理解認識尚有欠缺”。

如何讓監察委成立後的紀檢幹部儘快適應新形勢,熟練履行新職責?省紀委監委從人員配置上進行優化組合,將轉隸人員和原紀檢幹部“交叉配置、混合編成”,絕大部分轉隸幹部充實到了執紀監督和審查調查部門。比如,第十四紀檢監察室10個人,5名原紀委幹部,5人是省檢察院轉隸幹部。“通過人員交叉配置,取長補短,工作效能上實現了1+1>2的效果。”苟紅兵說。

“信任不能代替監督,在改革中,省紀委監委還非常注重以制度設計預防‘燈下黑’的出現。”省紀委監委相關負責人介紹,掛牌後的省紀委監委在機構設置上與過去最大的不同是,將執紀監督和審查調查部門分設。

具體表現在,目前,省紀委監委部分紀檢監察室負責聯繫市州和省直部門日常執紀監督,運用“紅臉、出汗、咬耳、扯袖”,延伸監督觸角;部分紀檢監察室負責線索初核和案件辦理,不固定聯繫單位和地區,一事一交辦,一案一受理;案件監督管理部門發揮中樞協調作用。“通過明確劃分職責和權力邊界,實現內部權力的相互監督、相互制約。”該負責人說。

B

對幹部日常監督如何開展?

為被監督單位政治生態“畫像”,對省管幹部早提醒早糾正

近日,張旅列席了省國土資源廳黨委召開的民主生活會。會上,張旅結合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組織部門相關規定等,對會議程序、會風等進行監督。會後形成報告,存入第四紀檢監察室為該單位設立的廉政檔案中。

監察委掛牌後,監督是紀委監委的首要職責。

“改革中,我們將紀檢監察室一半以上的力量向執紀監督傾斜,通過第一到第九紀檢監察室專業化開展監督。”省紀委監委相關負責人介紹,他們突出日常監督,重點掌握被監督單位的政治生態情況。

因此,開展對聯繫單位的日常監督就成為第四紀檢監察室的主責主業。張旅介紹,他們聯繫成都、巴中兩個市和國土、交通、住建等7個部門。通過信訪舉報、執紀中發現問題等各種渠道,第四紀檢監察室定期要為聯繫單位政治生態“畫像”。作出黨風廉政意見回覆、對有問題反映的幹部進行談話函詢……這些外界看起來的“平常事”,如今成了四室的“重要業務”。

如果把一個單位的政治生態比喻為一片“森林”,那麼,幹部就是組成森林的一棵棵樹木。維護森林的良好生態需要治病樹、扶歪樹。

在監督執紀“四種形態”中,針對省管幹部,第一到第九紀檢監察室運用得最多的是第一種形態:通過對有問題反映的幹部採取談話函詢等方式,讓咬耳朵、扯袖子、紅紅臉、出出汗成為常態,“這就是治病樹、扶歪樹。”黨風政風監督室負責綜合協調執紀監督部門,該室副主任馮志高告訴記者。

“對於第一到第九紀檢監察室來說,更多的時間和精力花在抓早抓小上,對黨員幹部身上的苗頭性、傾向性問題做到早打招呼、早提醒。”馮志高說,把工作做在違紀之初,這既是監督應有之義,也是保護幹部的必要之舉。

監察委掛牌後,撤銷了預防腐敗局和預防腐敗室,這是否意味著預防腐敗的職能被弱化?

“以前預防腐敗是抓體系建設,現在是抓具體的人和事。”馮志高認為,紀委執紀監督像老中醫望聞問切,關注全身心的健康,注重懲前毖後,防患於未然。

“幫助聯繫單位構建良好政治生態也是我們的職能之一。”張旅給記者講了一個故事,不久前,他列席一個廳局的會議,該廳領導在會上談及省紀委派駐該廳紀檢組與該廳相處得融洽和諧,抓黨風政風成效明顯。從談話內容中,張旅感覺沒對勁,就該問題與該廳領導作了溝通交流,釐清落實黨風廉政建設黨委主體責任和紀委的監督責任,不能把紀檢組當自己的部門用。

馮志高介紹,所有接受函詢談話的同志均要在本單位民主生活會上說明情況,“這種公開方式,對其所在單位黨員領導幹部都是一場警示教育。”

“通過監督,圍繞問題抓早抓小,把源頭把握好了,案件就少了,預防腐敗的效果也就達到了。同時,黨風政風監督室也透過監督中發現的規律性問題,強化預防腐敗的制度建設,紮緊權力運行的‘籬笆’。”馮志高最後說。

C

違紀違法案件怎麼查辦?

問題線索在談話函詢後如果沒說清楚,可初核立案

3月26日,省紀委監委官方網站“廉潔四川”發佈一條“權威發佈”:四川省旅遊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黨委專職副書記蘭蓉記涉嫌嚴重違紀違法,目前正接受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

這是省監委成立以來,“廉潔四川”發佈的首個省紀委監委的留置案件。

拔掉政治“森林”中的“爛樹”是維護良好政治生態的必有之舉,也是紀委監委核心職能。從掛牌後,類似蘭蓉記這樣的留置案是怎麼查辦的呢?

記者採訪當天,李建榮抱著信訪件到信訪室後,就與同事一起,對信件消毒、分拆,是檢舉控告類的,就錄入信訪信息管理系統並自動生成一個代碼。“代碼如同信訪件的身份證,便於查詢、跟蹤、督辦、回覆。”信訪室負責同志說。

據瞭解,省紀委監委信訪室接受線索的渠道有四個:來信、來訪、電話和網絡。這些線索如果涉及省管幹部,就會即刻轉到案件監督管理室。

而案管室的主要職能之一就是線索管理。“接到線索後,案管室首先將線索按聯繫地區和部門分送給第一到第九紀檢監察室。”案管室副主任李洪斌告訴記者。

記者在張旅的辦公室採訪時看到,他正在修改一個環保督查方面的初核情況報告。“最近從案管室收到一批共28件相關問題線索,必須及時提出處置意見。”他說。

記者獲悉,執紀監督部門處置意見主要包括談話函詢、初步核實、暫存待查、予以了結四種方式。“如果談話函詢後認為問題說不明白或性質嚴重,就要初核。該不該初核,是很慎重的,要集體討論並報委領導同意。如果明確為初核,該線索又移交回案管室,由案管室交給屬於審查調查部門的第十到十六室來辦理。”張旅介紹,而案管室是綜合協調和監督管理、執紀監督和審查調查工作的一個樞紐。

D

審查調查怎麼開展?

違紀違法一起查,12項調查措施形成紀法貫通

第十一紀檢監察室副主任曾毅目前正負責一個問題線索初步核實工作。作為辦案“老紀檢”,說到查案就打開了話匣子。談及掛牌前後的變化,他說:“現在集中精力在辦案上,不聯繫地方單位,要超脫些。但任務更重了。”

“與過去不同,現在紀委監委查案是違紀違法一起查,包括了違紀、職務違法、職務犯罪案件三大塊。”曾毅介紹,監督執紀“四種形態”,除“紅臉出汗”第一種形態歸執紀監督的第一到第九室外,“後面警告處分以上的三種形態的處置都是審查調查部門的職能。”

談及國家監察法的頒佈,曾毅用了“眾望所歸”四個字。“監察法賦予監委談話、訊問、搜查、留置等12項調查措施,紀法貫通,可以確保審查調查質量更高、效果更好。”

談及監察委成立後給紀委監委帶來的變化,李洪斌坦言,在運用12項調查措施上,比如原來紀委要凍結財產,需向法院提請申請,現在監察委直接要求金融機構凍結,這是監察法賦予的權力之一。

“我們的工作對象都是省管幹部,因此,辦案人員不僅要懂辦案程序,必須要有較強的政治意識和政治站位。”曾毅告訴記者,與外界想象的不一樣,對被調查對象開展黨內審查時,辦案人員要著正裝,談話時佩戴黨徽,以黨內語言交流,文明辦案,“有一個案子,恰好遇到‘七一’,我們為被調查對象舉行一個重溫入黨誓詞活動,讀他30多年前在部隊寫的入黨申請書,面對黨旗宣誓,被調查對象觸動非常大。”

E

短兵相接如何交鋒?

三個問題攻破被調查對象心理防線

苟紅兵看上去溫文爾雅,不像“三堂會審”的黑臉包公。但事實上,近年來苟紅兵參與突破了我省一系列大案要案,正廳級幹部李某貪腐案就是其中之一。談及那次談話,苟紅兵記憶猶新。

短兵相接最見真章。2015年10月,作為內審組組長,苟紅兵頭天接到指令,之後用了兩天接觸外圍人員,第三天就與李某面對面交鋒。“李某長期在政法部門任職,從閱歷、水平和反偵查能力上,你去給他講大道理肯定不行。”苟紅兵告訴記者,設計談話方案看似簡單,就三個問題:第一個,苟紅兵問李某:“這麼多年,你聽沒聽說過,省紀委辦過冤假錯案?”李某想了半天,謹慎認真回答“確實沒有”;第二個,“像你這樣的領導幹部,省紀委沒有過硬的證據會不會動你?”李某猶豫了很久後回答,“應該不會”;第三個,“你認為你這個案子可不可能成為省紀委的第一個冤假錯案?”他不想回答,但苟紅兵一直盯著他的眼睛,反覆追問,最後李某表態說“應該不會”。

李某的心理防線就在這三個問題後開始動搖了,後面就是回答“問題是什麼”了。“李某後來感慨,他完全沒有想到,談話的同志會從這個角度問他。”苟紅兵告訴記者。

“現在,對監督對象既涉嫌違紀又涉嫌違法犯罪的案件,紀委監委審查和調查要同時啟動、同步進行,嚴把事實關、程序關和法律適用關,提高證據標準,使證據直接運用於司法審判。因此,對我們工作提出了更高標準和要求。”苟紅兵說。

但是,信任絕不能代替監督。省紀委監委通過機制設置,確保案件查辦人員不違規越界。

案管室還有一項重要職能,對查辦案件全過程進行監督。如何監督?“運用制度。”李洪斌說,比如,案件辦理中的定期備案制度,案管室對備案進行核查。還有實施搜查、凍結等調查措施時,審查調查部門必須要到案管室開具手續,由案管室審核把關。

當審查調查部門對被調查對象涉嫌違紀違法事實進行調查後,還需要對案件質量進行進一步把關。審查調查部門會將審查調查報告交給案件審理室,“我們是辦案的最後出口,對案件進行全面審核,並寫出審理報告,給出處置意見,並向省紀委常委會提交。”案件審理室副主任楊寧告訴記者。

怎麼把關?楊寧介紹,審理室要對全案材料從程序到內容進行合法性、合理性、合紀性審查,比如,詢問等重要證據工作必須要有同步錄音錄像佐證;有無非法取證行為,“監察委成立後,現在還必須按刑事訴訟法對證據的要求,對職務犯罪證據進行嚴格審查。”

楊寧告訴記者,有些有疑點的證據,審理室還要求審查調查部門補充旁證或重新取證,如果不能印證,證據將不被採信。

“懲前毖後、治病救人始終是黨的一貫方針。”楊寧最後說,監察委掛牌後,省紀委監委更強調做好紀律審查的“後半篇文章”,即對執行情況和被執紀對象個人表現進行跟蹤反饋,達到教育挽救的目的。

採訪結束,華燈初上,省紀委監委辦公樓許多窗戶透出明亮的燈光。記者感慨,隨著國家監察體制改革的深入推進,這一重大政治體制改革所蘊含的制度優勢正不斷轉化為治理效能,推動反腐敗鬥爭壓倒性態勢向壓倒性勝利轉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