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0 李自成進北京做皇帝居然是被逼的!

李自成進北京做皇帝居然是被逼的!​ 公元1644年,農曆甲申年,這一年,闖王李自成率領農民軍從西安一路殺來,幾無波瀾,順順利利地攻破千年古都北京,崇禎帝朱由檢在煤山上吊,明朝滅亡;而後,大明遼東總兵吳三桂又衝冠一怒為紅顏,接應滿清入關;小皇帝福臨在叔叔多爾袞的輔佐下,登上了紫禁城權力的頂峰。  

如果翻開史書,仔細審視當年這一系列讓人眼花繚亂,甚至有點陰差陽錯的事件,人們會發現,當初李自成進京很可能只是一場偶然的誤會。  

進京之路,李自成硬著頭皮走下去。1644年正月初一,北京城大風霾,飛沙走石,不見天日。佔得卦曰:風從乾起,主暴兵至,城破。如此不祥之兆,開啟了這個風雲變幻的年份。在上一年年底,李自成率領的農民軍攻入潼關,佔領了西安,取得了階段性的勝利。李自成在西安建立了“大順”政權,經過十幾年的奮戰,他終於看到了勝利的曙光。 
李自成進北京做皇帝居然是被逼的!​ 

1644年二月二十二日,大順軍攻佔了山西北部一處不起眼的關隘寧武關。寧武關既不是雄關要隘,又不是什麼通往北京的必經之處,寧武之戰本不應是多麼起眼的戰鬥,卻因為是李自成進京過程中為數不多的硬仗而聞名遐邇。在明清鼎革之際諸多史料中,寧武之戰大有文章。  

農民軍從陝西過來幾乎一路迎降,直到寧武關才發生了像樣點的抵抗,山西副總兵周遇吉率領手下先是在代州迎戰,不敵,跑到了寧武關。李自成又追了上去,經過十數日的激戰終於擒殺周遇吉,擊敗了這位明末文人筆下描繪的忠勇之將。  

但如果仔細分析這個故事,會發現問題實在不小。首先雙方先在代州開打,翻閱中國歷史地理學家譚其驤編的中國歷史地圖集會發現,從忻州(今忻口)北上,在原平附近分出兩條岔路,右邊一條,過代州(振武衛),往東經平型關、廣昌、浮圖峪出太行山,就來到了紫荊關,過拒馬河就是房山,然後就是北京城,這是從山西去北京最快的道路。 
李自成進北京做皇帝居然是被逼的!​ 

那麼周遇吉守代州,無疑是農民軍進軍京城的攔路虎,李自成向代州進攻自然是正確的—前提在於李自成想由代州這條路進軍京城。但是李自成在代州打跑了周遇吉,並沒有取捷徑殺奔北京,而是回過身又往西去了寧武關,非要跟周遇吉拼個死活。周副將就這樣被逼著與李自成血戰到底,殺身成仁。可能到死周遇吉都很奇怪,你不是要去京城嗎?我都給你讓路了,為何還要跟我過不去?  

結果這場兩敗俱傷的大戰,讓李自成也非常鬱悶,他對手下道:“寧武雖破,受創已深。自此達京,尚有大同兵十萬,宣府兵十萬,居庸兵二十萬,陽和等鎮兵合二十萬。盡如寧武,詎有孑遺哉!不若回陝休息,另走他途。”一路順風順水的李自成在此小隘挫傷了銳氣,他不知道之後的大同、宣府精兵還要造成多大的麻煩。進退之間,李自成打起了退堂鼓。  

就在李自成決定“刻期班師”的時候,一隻蝴蝶扇動了翅膀—天上掉餡餅了,大同總兵姜、宣府總兵王通竟然同時送來降表,本來已經喪失了信心的李自成也許覺得這是上天的賜予,天與弗取,必受其咎。於是李自成在這條通往北京的路上,無論如何都要硬著頭皮繼續走下去。從豪氣萬丈到騎虎難下,幾乎所有史書都把李自成從西安出發向山西進軍當成攻打北京的一部分,那麼在這場問鼎天下的大戰中,農民軍出動了多少兵力?史料中一般說李自成東征兵力為50萬人,圍太原號稱50萬,但號稱就是吹牛的另一種說辭。實際上從西安出來的農民軍很可能只有不到10萬。《明季北略》中說,李自成派劉宗敏作為先鋒過河兵力是兩萬。劉宗敏在東征檄文中說:“特遣本首於本月二十日,自長安領大兵五十萬,分路進徵為前鋒;我主親提兵百萬於後”。照此比例,李自成的主力也就4萬人。如果加上南線劉芳亮的偏師,不到10萬人是合理的估計。因為在日後李自成親征山海關時,所率之軍也就是6萬人,這也從側面印證了進入京城的嫡系農民軍也就是這個數而已。以不到10萬人東征,怎麼看也不像攻打京城的樣子。但既然來了還是要出言恐嚇一下的。劉宗敏過了黃河到了山西,就發出了檄文,對朝廷一聲斷喝:“嗟爾明朝,大數已終,嚴刑重斂,民不堪命。誕我聖主,體仁好生,義旗一舉,海宇歸心。止有晉燕,久困湯火。不忍坐視……”這分明就是氣勢洶洶來取爾項上人頭的叫囂,讓擋在面前的明朝官將都納土而降。  

但當一切順利攻下太原後,李自成發出了著名的永昌元年(1644年)詔書,這份詔書的語氣與之前的檄文相比,反而十分客氣,“諮爾明朝,久席泰寧,寢弛綱紀。君非甚暗,孤立而煬蔽恆多;臣盡行私,比黨而公忠絕少。”李自成幾乎是在給崇禎皇帝開脫罪責,天下事做不好,也不都是你的責任,而是身邊的“煬蔽恆多”,“臣盡行私,比黨而公忠絕少。”一言以蔽之,都是奸臣太多,耽誤了皇上。這一份詔書顯然少了一些罵人的衝動,卻多了幾分講理的平和。一場你死我活的定鼎之戰,為何就這樣語氣軟了下來?  

前文所述,當姜、王通的降表送來,李自成只能硬著頭皮走下去。投降到他手下的明朝兵將也越來越多,這些人還都要用銀錢來安撫。李自成後來招降左良玉和吳三桂,開價都是四萬兩銀子。不給銀子,那些降兵降將如何能服帖?過了大同、宣府後,“居庸及各鎮總兵白邦正劉芳名等並昌平文武相次乞降,迎表飈集。”李自成就是這樣,被一封封降表送過了險關要隘,一步步迎進了京城。可以想象,此時的他已是騎虎難下,前面的路想不走都不行了。從主動要求城下之盟到“無奈”進京三月十七日,農民軍五六十騎抵達西直門,宏偉的北京城終於等來了要命的人。但是,面對這座在大明歷史上數度被人進攻、卻從來沒被攻下的堅城,李自成終於撐不住了,他已經沒有了任何奪取京師的雄心,反而主動要與大明簽訂城下之盟。這天夜裡,他派出太監杜勳進城與崇禎皇帝談判,“勳言李欲割西北一帶,敕命封王,並犒軍銀百萬,退守河南。受封后,願為朝廷內遏群賊,外製遼瀋,但不奉詔入覲。”崇禎帝也確實有與對方達成協議的想法,只是因內閣首輔魏藻德不支持最終不了了之。有人或許要問,既然兵臨城下了,為何李自成還主動與崇禎皇帝談判,甚至是主動要求有條件退軍?當李自成在三月十七日抵達城下時,他肯定想不到兩日之後就坐進了紫禁城。因為北京這座城池太堅固了,有明一朝無論蒙古的也先、滿洲八旗都曾多次兵臨城下,但都無功而返。李自成如何能預料到,自己短時間內就能打開北京城呢?要知道之前的開封,一守就是一年,北京可比開封堅固多了,如果到時候屯兵城下,四周明軍勤王之師雲集,豈不是進退兩難?  

早在寧武關就打過小鼓的李自成,此番再度打起了退堂鼓。只是歷史的蝴蝶又一次扇動了翅膀,三月十八日,崇禎皇帝的親信太監曹化淳打開了彰儀門(今廣安門)投降了。直到此時,李自成最終“無奈”地被他的驕兵悍將簇擁著進入了北京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