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9 周明海:嵩縣民國將領韓文英逸聞錄

  韓文英(1893~1944),出生於嵩縣閻莊鎮焦澗店村,後隨父遷至嵩縣田湖鎮毛莊村定居,曾任鎮嵩軍連長、營長、團長、國民革命軍少將旅長、七十五師中將師長,一○○軍代理軍長等職務。韓一生從目不識丁的一介農夫,十餘年間,一躍而成為正規國軍中將,除時勢、機遇外,更多的是自己努力與拼搏,一生中富有很多傳奇故事,現摘錄幾則於後:


  鍘草傷人去投軍


  韓出身農家,家庭貧寒,常飢不得食,寒不得衣,家裡一年四季經常揭不開鍋,少年時即挑起生活重擔,與父分憂,為此從未進過一天校。1920年,與同伴鍘草,不慎誤傷同伴右手,這在家貧如洗的年代,可是闖了大禍,在萬般無奈的情況下,只得出逃,到陝西投奔鎮嵩軍,在同鄉萬選才(嵩縣閻莊街人,時為營長,後為河南省政府主席)營部任衛士。

周明海:嵩縣民國將領韓文英逸聞錄


  購置武器保村寨


  韓文英當上少將旅長後,風風光光回到家鄉,村人遠接高送,並向韓反映了不少情況。毛莊保曾建有村寨,時,盜匪猖獗,由於缺少槍支彈藥,不斷有刀客攜槍械到村搶劫,有不少村民為此吃盡了苦頭,韓到家鄉,立即與保公所負責人商議保寨護村辦法,自己出資購置步槍20支及部分彈藥,交給保公所,用以保護村寨之用,又購置銅水菸袋10支,送村中耄耋之人,讓其享永。


  拳打腳踢無義嫂


  某年,韓文英又一次回到村裡,閒談中得知,原來向保公所捐贈的槍支及銅水菸袋,自己離開家鄉後,又被家中二嫂要回,並變賣自肥,並聽到不少二嫂不義之事,韓聞知後,怒火萬丈,立即將二嫂喚至庭院,讓其說明情況,二嫂自知理虧,不敢多言,韓當眾面斥其敗壞門風,損人形象,讓衛士用馬鞭抽打;衛士念起為親嫂,不敢用力。韓恨上心頭,自己拳打腳踢無義嫂,直至其嫂認錯。


  犟騾踢死親生父


  韓文英任旅長期間,其父被本村鄰居石姓人家栓著的騾子踢死,韓帶兩個排士兵回到家鄉奔喪,石家人聞聽後,知道引火燒身,大難臨頭,嚇得四處躲避,不敢回家。韓回到家裡,並無絲毫為難,讓人給石家傳信“牲畜不通人性,不怪你們,我不會惹你們,安心回家吧”,石家人聽到確鑿消息後,才敢回家,對韓寬宏大量,感恩戴德行為感激不盡,逢人必講,代代相傳,村人也為韓文英此舉感到自豪,被當做佳話傳頌多年,名著鄉里。


  “韓範風高”受讚頌


  抗日戰爭爆發後, 韓文英擔任陸軍七十五師副師長兼二二三旅旅長及廈門警備司令。在日軍進攻廈門時,韓身先士卒,率部英勇反擊,身受重傷,仍堅持指揮戰鬥,戰後升任七十五師中將師長。1939年,韓率部痛殲日軍,收復昭安。1940年2月,採用“出其不意速戰速決、分進合擊截斷歸路”的戰術,迫使汪偽軍黃大偉部3個團全部投誠。韓繼升為一○○軍副軍長。時漳州各界為昭安光復,舉行祝捷大會,贈以“韓範風高”的金字匾額。


  組織軍官奪大橋


  某次,韓帶領部隊作戰,行軍至一大橋附近,該橋屬於戰略要道,被日軍重兵把守,由於連續作戰,戰士疲憊不堪,韓文英為體恤戰士,組織連排長以上軍官參戰奪橋,此戰殲滅日軍30餘人,一舉拿下嚥喉要道-大橋,但自己也傷亡連長一名、排長二名。部屬師長朱惠榮及其師參謀長崔廣森(遼寧人,少將,後任一○○軍參謀長)聯合,以“目不識丁,有勇無謀,行動魯莽”為由,密告於蔣介石,蔣介石聽到後,大為惱火,免去韓一○○軍代理軍長職務,調二十五軍任副軍長。

  韓得到軍令後,憂憤成疾。1943年4月初,經軍長黃伯韜(國民革命軍陸軍上將,曾任兵團司令,淮海戰役中被解放軍擊斃)批准,韓返福建省光澤縣休養。1944年4月28日,突患腦溢血病逝,享年51歲。韓文英去世後,部隊將其安葬於光澤縣中山公園,後遷葬於附近山麓,墓碑上書“河南國民黨人士韓軍長之墓。

  (本文部分資料由劉聚社先生提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