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0 为什么不投资股市?近一半人给了这个理由


为什么不投资股市?近一半人给了这个理由

Photo by Stanley Dai on Unsplash


为什么不投资股市?

提出这个问题的,是继续十年牛市的美国市场上的金融机构。

就在上周五,美国的三大股指均以创纪录的收盘价结束。即便如此,仍然有大量潜在的投资者选择观望。

为了了解市场心理,摩根大通对约1200名投资者和非投资者进行了一项调查。调查显示,让投资者对股市望而却步的原因可归结为5个字——流动性问题。

而在中国,近年来股市新增投资者的数量波动也显出市场的心态。至于高净值人群,通过股票投资获利的比例也比想像的低。


1.


根据调查结果,42%的潜在投资者表示,觉得自己没有足够的钱去投资而不敢进股市。

摩根大通数字财富管理主管凯利•基奥(Kelli Keough)表示,那些不敢投资股市的投资者觉得这年头要存到足够多的钱并不容易。

63%的人认为自己至少需要存到一定数量的钱才能开始投资,但事实并非如此。基奥认为,对于金融机构而言,需要帮助人们了解,投资并没有最低要求。

然而,更突出的理由还在于,婴儿潮一代和千禧一代的习惯差异越来越明显。

根据基奥的观察,真正投资的千禧一代正在掌控局面,他们中71%的人是自己在做投资——千禧一代更多借助非传统的资源来投资,比如主流媒体、播客和朋友的建议。

对比而言,68%的婴儿潮一代习惯与投资顾问合作。这几乎是一个颠覆性的差异——因为千禧一代选择的合作者是数字化的顾问,这个比例是婴儿潮一代的两倍。

更普遍的理由则是,人们害怕投资股市的波动性,比如市场崩盘的可能以及经济的不确定性,都让他们不得不更加谨慎。

在投资中最重要的一个词便是多元化。

“真正重要的是,不管你年龄多大,都要充分考虑多元化。因此,要确保你投资的不是一只股票,而是一个涵盖适合你风险承受能力的资产类别的范围。”基奥这样说。

事实上,婴儿潮一代和千禧一代的最终目标都是投资于他们的未来。尽管投资者和非投资者都承认,进入市场是他们最可怕的活动——甚至比纳税、申请抵押贷款或偿还信用卡债务还要可怕。但是,那些没有投资的人对实现退休目标明显信心不足。

为什么不投资股市?近一半人给了这个理由

Photo by Annie Spratt on Unsplash


2.


在国内,中国结算最近披露的数据也给出了股市投资的现状和趋势。

中国结算披露数据显示,2019年12月证券市场新增投资者80.93万人,按年减少5.17%,按月减少2.08%。

2019年全年新增投资者1324.8万人,比2018年的新增数量(1192.45万人)有所增加。不过,仍然低于2017年的1605.1万人和2016年的1900.5万人。

新增投资者的增加,与股市回暖以及全球低利率环境下中国资产比较优势凸显有关。

国内一家财经媒体发布的《2020年第一季度个人投资者调查报告》显示,有60%的投资者表示在2019年实现了盈利,较2018年增加26%。

其中,盈利在10%以内的投资者比重为35%,盈利在10%至30%左右的投资者比重为16%,盈利超过30%的投资者比重为9%。有17%的投资者表示在2019年的股市投资中亏损,较2018年大幅减少32个百分点。另有24%的投资者表示整体持平。

展望2020年,投资者对股市的信心也明显增强。相信2020年股市将上涨的个人投资者占比高达76%,较2019年第一季度投资者调查数据大幅增加16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外资正在或打算增持境内股票、债券等金融资产。

在本月17日国新办举行的2019外汇收支数据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外汇局新闻发言人王春英给出了一组数据:2019年末,境外投资者持有的境内股票和债券余额近6500亿美元。近年来,外资增持境内债券和股票余额快速增加,2019年末相对2016年末上升一倍多。从占比看,目前境外投资者在中国债券、股票市场的持有比重在3%至4%左右,比2016年末外资持有比重都几乎翻了一倍。

有分析人士认为,境外投资者对中国资本市场的热情在今年有望延续,预计外资机构今年将加大力度配置新兴市场,尤其是A股市场,全年外资流入A股规模或将达3000亿元左右。

为什么不投资股市?近一半人给了这个理由

Photo by Steinar Engeland on Unsplash


3.


鸡蛋不要放在同一个篮子里,而股市这个篮子,在中国人的经验里,远不如房地产那么靠谱。

恒天财富联合吴晓波频道最近推出的《2019—2020中国高净值人群财富报告》提出,中国人买房创富的概率远远高于买股票创富。这体现在高净值人群的财富来源上,即是依靠房产投资成为高净值人群的比例,是依靠股票投资人群(2.9%)的4.6倍。

和美国投资界注意到千禧一代与婴儿潮一代的差别不同,上述报告关注到了中国高净值人群在决策方面的特点。

该人群在做决策时相当依赖小圈子,比如私人理财顾问和社交圈;而在打理财富的方式上,他们的主要方式是听取财富管理等专业机构的建议,占比达81%;自己或家人自行决策和打理的,则占61%;听取朋友的建议达22%;全权委托财富管理等专业机构打理仅21%。

在投资理财上,高净值人群最大的痛点是宏观环境不确定性太大,投资项目出现爆雷现象,以及无法判断合适的投资时机。其次是投资回报率下降,找不到合适的投资品类/项目,不知道如何制订资产配置方案和投资品类太多等。

该报告称,随着“去刚兑化”的进一步深入,高净值人群的类似烦恼,不会在未来几年中减少。

当然,绝大部分的高净值人群,看好中国经济的转型和进一步发展。这点和外资加大流入的趋势一致。

从家庭整体的资产结构而言,“国内为主,国外为辅”仍然是主流,并且主辅之分还相当明显。

不过,高净值人群仍然计划继续增加海外资产的投资。而海外资产配置的原因,主要是风险分散和实际使用需要,比如子女求学和海外移民,其次才是高回报。

随着高净值人群对财富管理需求的升级,让专业的人来做专业的事,越来越成为共识。这也对财富管理机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The End -


撰文 小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