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安徽黄山:“五比五并重”抓实防疫与人居环境整治

安徽省黄山市坚持农村地区疫情防控与人居环境整治“两手抓、两促进”,以“干干净净迎小康”为主题,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突出问题排查整改为切入点,突出“五比五并重”,切实改善村庄环境质量,提升村民精神面貌,助力打赢疫情防控战。

比普及率,做到防疫宣传与整治宣传并重。根据疫情防控要求,抓住春节期间外出人员返乡、农村人口较多的有利契机,通过致农民一封信、广播喇叭、锣鼓巡逻队等传统方式,与短信、微信、QQ等相结合,一方面进行防控知识和政策宣讲,提高村民戴口罩、勤洗手等防护意识,遵守不拜年、不集聚、喜事停办、丧事简办等特殊时期要求;另一方面,进行卫生改厕、垃圾分类、“五清一改”等环境整治政策宣传,摸底征求村民改厕意愿。据统计,黄山市累计开展各类宣传活动6184次,发放宣传资料13.8万张,张贴标语3632条,手机(微信)信息100余万条(次),以村(组)为单位宣传普及到位,村民安全防护和卫生意识明显提高。

比整洁率,做到院貌整治与村容整治并重。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通过党员示范带动,在安全有序开展“春节村庄清洁行动”的同时,引导村民做好室内卫生死角清理、厕屋(公厕)消毒和院内垃圾清理、杂物堆放整理,不仅村容村貌明显提升,村民庭院整洁度显著提高,也有效降低了病毒粪口传播风险,铲除了卫生死角细菌滋生的土壤。1月以来,累计4.17万人次参与整治,近10余万人次开展庭院整治,清理农村生活垃圾1.337万吨、畜禽养殖粪污等废弃物695吨、沟渠950公里,清理乱搭乱建2265户,拆除废旧广告牌3100个,清理无功能建筑1.35万平方米。同时,市农业农村局与市创城办联合开展文明城市创建村庄“擂台赛”活动,从3月开始,采取自荐和抽查相结合的方式,每月对各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情况分区和县两组进行现场测评,每组前三名行政村给予资金奖补,后三名行政村重点督促整改。

比满意率,做到问题整改与竣工验收并重。坚持以农民满意、管用实用为标准,扎实推进农村改厕突出问题排查整改。抓全面排查,从乡镇自查、区县抽查和市级复核三个梯度进行排查,累计排查户厕36484户、公厕800座,排查出施工不规范、上水未接通等问题户厕1543户,保洁不到位、设施损坏等问题公厕77座。建清单台账,由乡镇梳理问题户厕、公厕,建立问题、任务、标准、责任“四个清单”,市县建立问题整改台账并加强日常督查,确保完成整改。严格对账销号,针对户厕1543个、公厕77个问题项,严格要求乡镇建立“四个清单”,逐村逐户对账销号,目前已销账502个问题点。同时,按照省厅3月底全部完成上年度已竣工厕所验收、系统录入等要求,坚持验收现场“四到位”(乡镇经办干部、村委负责干部、施工技术人员、改厕户代表),验收核查“四看二问”(看产品质量、看施工质量、看使用情况、看改厕台账,问群众满意度、问粪污后续处理),组织各地高质量、严标准开展竣工验收。目前,2019年度改厕竣工验收12517户、验收率55.8%。

比合格率,做到质量监管与改厕进度并重。坚持因地制宜、村民自愿原则,统筹考虑2020年底一二类县无害化卫生厕所(卫生厕所)普及率要求,摸排全市年度改厕计划11272户。在抓好改厕进度的同时,对照省厅印发的《农村改厕、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备忘录》(以下称《备忘录》)要求,强化改厕质量的日常监管。比产品合格率,对统一采购的三格化粪桶,严格参照国家标准进行完整性、厚度、密封性、过粪管安装、三格比例等参数核查,确保质量合格。比施工合格率,对一体化三格化粪桶地埋安装或砖砌三格化粪池施工、上下水接通和抽水箱、厕具安装等环节,严格按照《备忘录》改厕施工安装质量11条要求规范施工,确保施工规范。比验收合格率,验收环节严格按照《安徽省农村户用厕所改造验收办法》要求组织开展,验收表必须由改厕户或其指定的委托人签字,坚决杜绝只埋桶、上下水未接通,有厕所无厕屋,改而未用、不实用等突出问题。1月以来,已完成新改厕175户。

比复工率,做到整治建设与疫情防控并重。召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暨美丽乡村建设工作视频调度会,部署安排疫情防控期间涉农建设项目有序复工开工,目前累计复工项目337个、复工率84.25%,其余项目也正积极组织复工。为确保项目建设安全有序,市农业农村局安排一名干部作为重点项目联络员,专门负责服务指导项目建设和疫情防控措施落实,做到项目复工建设与疫情防控“两手抓、两不误”。同时,印发《关于切实做好市域内涉农物资和产品运输通畅保障工作的紧急通知》,建立市农业农村局有关领导干部联系服务制度、运输保畅联络员协调联系制度,累计协调解决涉及运输通行、复工返岗等问题8起,帮助屯溪区、歙县为返工返岗人员协调口罩1.67万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