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才子被國君派去談判,敵國皇帝卻讓10個文盲前去“應戰”,還贏了


才子被國君派去談判,敵國皇帝卻讓10個文盲前去“應戰”,還贏了

日覺儒風薄,誰將霸道羞。亂臣無所懼,何用讀《春秋》。——徐鉉

說起五代十國北宋初期的著名詩人,很多人都會想到李煜、李璟等。然而在李煜手下還有一個口才極佳的詩人,他叫徐鉉。徐鉉是"江南三徐"之一併且與韓熙載齊名。他被李煜派去敵國北宋談判,當對方知道徐鉉是一個口才極佳而且還是著名大才子帶著目標來談判,當時宋朝的文武百官無一人敢應戰最終皇帝趙匡胤就派了一個最文盲的人來對付徐鉉。

"江南三徐"之一

公元916年徐鉉出生於如今的浙江紹興,家中世代為官。後來他的父親徐延休升遷官江都少尹,一家人也隨著父親搬遷到了江蘇揚州。從小徐鉉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在父母的教育之下,徐鉉五六歲就能吟詩作對,在他10歲的時候就能寫出文章,後來被稱為江南三徐。

才子被國君派去談判,敵國皇帝卻讓10個文盲前去“應戰”,還贏了

當時唐朝滅亡之後一個叫李昪的人自稱是唐朝的後代建立了南唐。在李昪的統治之下,南唐成為五代十國時期版圖最大的政權。直到李昪的孫子李煜繼位,南唐便開始逐漸衰弱,因為李煜雖然精通書畫,詩詞以及音律但他並沒有作為一名統治者的才能。

公元960年,趙匡胤在開封建立了宋朝。建立北宋初期,趙匡胤看到天下勢力林立,於是便決定揮軍南下,開始了統一戰爭。先後攻佔了荊湖,攻滅了後蜀,趙匡胤又將目光轉向其他國家,特別是拒絕依附宋朝的南漢。公元969年,趙匡胤帶領士兵攻克了南漢多處地方,到公元971年隨著南漢之主劉鋠的投降宣告了南漢滅亡。

李煜看到趙匡胤收復了南漢之後,心中害怕,也知道自己沒有辦法能抵擋得住宋朝的攻打於是他就想著自降身份派使臣前往北宋進行談判,保住南唐。雖然李煜臣服於趙匡胤,但趙匡胤心中依舊想重新整頓士兵,準備拿下南唐,實現南北統一

才子被國君派去談判,敵國皇帝卻讓10個文盲前去“應戰”,還贏了

而李煜為了證明自己臣服的決心,將"唐"這個國號去掉,把之前的南唐改成江南國,而自己也不再是皇帝只是趙匡胤手下的一名國主,而且還經常派人向宋朝進貢。但李煜也看出了趙匡胤的心思。

談判無果而反

後來李煜就派徐鉉為使者,前往宋朝跟趙匡胤談判

,第一次談判是在公元974年11月,主要是針對"南唐該不該存在"這一問題展開談判。當時徐鉉的口才在南唐十分出名,只要碰上辯論,他就能引經據典,滔滔不絕,令人難以反駁。

所以當時擔任吏部尚書的徐鉉作為使臣到達宋朝之後,就跟趙匡胤說李煜作為南唐的皇帝對待您就像對待父親一樣敬重,一直都是安安分分,從來沒有過任何的過失,為什麼如今一定要討伐南唐呢?趙匡胤看到徐鉉如此發問,便回答道:"既然你說是李煜將我當成父親一樣尊重,一家人應該在一起才合適分開顯得太不合適了。"徐鉉聽到趙匡胤的反駁,一時間也無可奈何,不知道如何回答。就返回了南唐,並將此事告訴李煜。

才子被國君派去談判,敵國皇帝卻讓10個文盲前去“應戰”,還贏了

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

沒過多久李煜為了保住南唐以及自己的性命,秉持堅持不懈的精神。藉著來宋朝進貢的理由派徐鉉來進一步談判。徐鉉這回是有備而來,準備再次向趙匡胤發起挑戰。徐鉉對趙匡胤說如今李煜因病不能前來拜見陛下,他從不敢推掉召見,他只是請求讓宋朝緩兵保住南唐百姓的性命,不要因此發生戰爭禍害了無辜的百姓啊。

這一次徐鉉說的每一句話言語都十分懇切,與宋太祖趙匡胤反覆辯論。趙匡胤與他說來說去總是說不過徐鉉,被徐鉉堵得無話可說。一怒之下就拔出劍怒斥徐鉉:"你沒有必要說太多話了,你說的沒錯江南國主確實是什麼罪都沒有。但天下一家,我自己的床鋪旁邊,怎麼能讓別人呼呼睡大覺?"

這句話其實就是趙匡胤流傳了千年"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這句話在後來被很多人用來比喻了不允許別人侵入自己的利益範圍。徐鉉聽到這句話,也就沒有什麼反駁的話語了,只好告退。

才子被國君派去談判,敵國皇帝卻讓10個文盲前去“應戰”,還贏了

絕佳應對之法

但李煜和徐鉉並沒有真正的放棄,心中還抱著一絲希望。當趙匡胤知道徐鉉又再一次拜訪時,便召集朝中眾臣前來商議應對之策。趙匡胤提出由誰主動去迎接徐鉉時,本來還在議論紛紛的,滿朝文武瞬間都安靜了下來。面對徐鉉那張口若懸河的嘴眾人心生怯意,沒有一個人敢去應戰。

趙匡胤得知了這件事情之後,對待眾人都畏懼徐鉉的口才,也很是無可奈何。思考了好一會兒,突然想到了極佳的人選。他命令侍從找到一些不識字的人過來,隨後又從中挑選了十人,將他們組成迎接南唐的使者團。甚至趙匡胤還任命了10個人中最文盲,最不會說話的人作為團長。

朝中文武百官對趙匡胤的選擇有一些莫名其妙不知皇帝到底在想什麼?而那個使者團團長心中也很是莫名其妙。但自己作為下人面對皇帝的任命,只能迎難而上。當徐鉉來了之後,他就帶領著其他人前去迎接徐鉉。

才子被國君派去談判,敵國皇帝卻讓10個文盲前去“應戰”,還贏了

徐鉉一進入宋朝就開始與迎接他的使者們辯論了起來,當然這裡指的辯論是他一個人的單口相聲。在徐鉉出口成章引經據典講得口乾舌燥時,宋朝的那個使者都沒有回答。因為宋朝的使者根本就不明白徐鉉在講什麼,也不知道該說什麼話生怕自己說錯了話壞了國家大事,所以他便一言不發。

剛開始徐鉉還以為這個使者深藏不露,有著極大的辯論功底。結果當他連續辯論了好幾天後才發現對方一句話都沒有說。後來他實在是說得太累了,他也知道自己再講多久都沒有用,於是便沒有再說話了,最終敗下了陣,宣告談判結束。

從這也看出趙匡胤的足智多謀,用這樣的方式來對付一個口才極佳的才子,確實也讓人哭笑不得,同樣也能看出徐鉉的口才是有多厲害才能讓宋朝文武百官都不敢應戰。

才子被國君派去談判,敵國皇帝卻讓10個文盲前去“應戰”,還贏了

最終趙匡胤還是將南唐滅了,而徐鉉也跟隨著李煜歸順宋朝。在宋朝成為了一名常侍,博學多才也受到了趙匡胤的賞識與重用,但是後來卻遭到了他人誣告被貶至邠州,最終抵擋不住嚴寒,感染了風寒,在公元991年逝世,享年76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