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2 羅定:一條渡槽見證美好家園蝶變

在羅定市羅平鎮,有一個叫長崗坡的地方,那裡連綿沃野,青山環繞,一條渡槽橫空飛架,綿延十里,蔚為壯觀。站在渡槽上,可以看到滔滔流水在陽光的照耀下冉冉生輝,永不停歇地奔流向遠方。這就是有著“人工天河”之稱的長崗坡渡槽。從過去的十年九旱,到今天的水匯金銀湖、稻米滿倉香飄萬里,長崗坡渡槽見證了羅定人民美好家園的蝶變。

我們見證 | 羅定:一條渡槽見證美好家園蝶變

“山上不長草,黃泥往下倒。若要保老命,舉家往外逃。”這是一首描寫羅定“十年九旱”的民謠,新中國成立前在羅定地區流傳甚廣。羅定地處雲開大山和雲霧大山之間,擁有廣東最大的盆地。雖然境內有多條河流,但由於自然水源分佈不均,河流高低落差大,水利設施缺乏,旱澇災害不斷。旱災和洪澇如同惡魔徘徊在羅定大地,成為羅定人不堪回首的痛苦回憶。為了謀生,不少羅定人成群結隊外出,出遠門行商、行伍、行醫,這就是當時人們常說的“走三行”。

新中國成立後,當時的羅定縣委發動群眾興修水利,以“引蓄結合,長藤結瓜”的方式,解決了羅定縣大部分農田用水問題,但是中部乾旱缺水仍十分嚴重。要徹底解決這一問題,必須修建一座能滿足農業灌溉的水利設施。羅定縣委經過多次調研並聽取多方意見後,提出了建設長崗坡渡槽的設想。

1976年11月,長崗坡渡槽動工興建,一開工就面臨巨大的困難。資金匱乏,是橫亙在建設者面前的一座大山。建設長崗坡渡槽預算超過2000萬元,比當時的羅定縣兩年的財政收入總和還要多。為了節省開支,建設者們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沒有道路自己修、沒有工具自己造、沒有水泥自己做、沒有炸藥自己制……為建設渡槽,建設者們無私奉獻,流血流汗,有的甚至獻出了自己的生命。1979年10月31日,花鹿坑山塘土壩出現塌方事故,6個年輕的生命永遠離開了。困難和犧牲都嚇不倒堅強勇敢的羅定人,他們前赴後繼,攻堅克難,為建設渡槽奮鬥著。1981年2月,歷時4年零2個月,1500多個日日夜夜,4萬多名建設者用自己的鮮血與汗水,用自己的智慧與力量,建成了這條全長5200米的“人工天河”。

我們見證 | 羅定:一條渡槽見證美好家園蝶變

近期出版的《中國長崗坡》一書記錄了通水時人們的歡樂場景:“村中所有的人一概脫光了鞋,捲起褲腿,一溜赤足懸吊,排坐在槽沿上,祖祖輩輩走不完的乾旱路,今天就要到此終結,他們首先要用腳接受水的洗禮,有的頑童還說要痛痛快快洗個澡。一位雙目失明的老人被人攙扶著也來到現場,有人說你眼睛看不見,來做什麼?他說我來聽水,於是把耳朵緊貼著槽壁凝神諦聽。正是他,最先報告了水的訊息,連聲說水來了、水來了!果然,從不遠處的上游,傳來了另一個村人的歡呼聲,緊接著,渠水就嘩啦啦湧到了跟前。”短短几句話,當時人們欣喜若狂的場景躍然紙上。

自1981年通水以來,長崗坡渡槽每年把近4億立方米的河水橫空輸送到金銀河水庫,灌溉8萬多畝農田,保障了羅定城區以及鄉鎮50多萬人口的生產生活用水,旱澇災害頻繁成為了歷史。生產生活用水得到保障後,羅定開始強化森林資源的培育、保護和管理,水土得到保持,過去的荒山變成綠水青山。羅定的林業走出了生態林與經濟林緊密結合的特色之路。經濟林基地包括肉桂、竹、松香、油茶等,成為廣東省內聞名的林業特色產業,肉桂、蒸籠等還成為國家地理保護標誌產品。

羅定的稻米種植業也迅速發展起來,先後5次摘取“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稱號,“亞燦米”、“聚龍米”、“青州米”等優質大米品牌聲名遠播,羅定成為名副其實的“廣東糧倉”。從2012年以來,羅定每年都舉辦盛大的稻米節,至今已成功舉辦6屆。羅定稻米已成為羅定的一張響亮的名片。“沒有過去幾十年堅持不懈的興修水利根治旱患,沒有長崗坡渡槽工程的建設,哪有今天的羅定稻米香飄四方?”羅定市一位幹部說出了很多人的心聲。

我們見證 | 羅定:一條渡槽見證美好家園蝶變

2016年2月,國家林業局批覆,同意羅定金銀河水庫溼地開展國家溼地公園試點工作,金銀湖溼地公園成為全省15個國家溼地公園之一。金銀湖溼地公園以金銀河水庫為核心區,擁有云桂山觀湖、金銀湖雲海等美景,已成為羅定知名的觀光休閒景點。羅定市還依託長崗坡渡槽建設黨員教育基地,並在渡槽下的雙蓮村開展新農村建設,打造特色鄉村旅遊線路。從金銀湖溼地公園到長崗坡黨員教育基地,羅定市將傳承紅色基因的教育基地與市民休閒旅遊觀光的勝地融為一體,“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得到了充分體現。

羅定優良的生態、優美的環境,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外商來羅定投資創業。1995年,雅達電子有限公司落戶羅定,20多年來規模不斷髮展壯大,生產線越來越先進,產品越來越豐富,帶動了羅定社會經濟發展。繼雅達電子落戶後,中順潔柔、一力製藥、微容電子、華耀科技、銓欣集團等大批知名企業紛紛到羅定安家落戶,羅定產業轉移工業園已初步形成高新電子、日用化工、機械裝備、生物製藥四大產業集群,工業經濟快速發展。

時光荏苒,三十多年過去了,長崗坡渡槽的河水依舊奔流不息,哺育著羅定大地。而它腳下的羅定大地,已換了模樣。

我們見證 | 羅定:一條渡槽見證美好家園蝶變

來源 | 雲浮發佈

值班主任 | 覃俊傑

投稿/報料 | [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