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8 昔日魚肉百姓的匪兵,在國難當頭之際,他們卻選擇了英勇就義

一提及民國時期百姓疾苦的根源,人們多會想到軍閥割據。說實在話,民國時期的軍閥與歷史五代十國的狀況很是相近。很多草根、混混、野心家都在想著割據一方,自稱天下。當然,這種想法本身無可厚非,畢竟時代造就人,在生活嚴重受到壓迫的情況下,誰不想自立,誰不想翻身?可問題就在於民國時期軍閥的名聲實在不怎麼樣。

昔日魚肉百姓的匪兵,在國難當頭之際,他們卻選擇了英勇就義

可能要首先聲明一點,並不是所有軍閥都如此聲名狼藉,有些就很正規,但有些卻極混亂,用兵匪來稱呼他們一點不為過。比如今天我們要說的鎮嵩軍,就一度非常讓人頭疼。這支隊伍的當家人是近代史較有名氣的“劉瞎子”,原名劉鎮華,他絕對算是一個棄筆投戎的典型人物。當年劉鎮華出身商販之家,考中過秀才,肚子裡的墨水可不少。

昔日魚肉百姓的匪兵,在國難當頭之際,他們卻選擇了英勇就義

不過,機緣之下劉鎮華加入了反清革命,並且在辛亥革命之前就因為鬥爭而擁有了一支“刀客”出身的小隊伍。可以這樣說,這支刀客隊伍對劉鎮華的影響非常深遠。後來因為反清活動受挫,劉鎮華投靠到陝西大都督張鈁部的門下。隨著民國成立,劉鎮華又被張鈁舉薦給了袁世凱,並且等到了管理鎮嵩軍的機會,從而一舉開始自己的軍閥人生。

昔日魚肉百姓的匪兵,在國難當頭之際,他們卻選擇了英勇就義

劉鎮華這個人怎麼樣其實並不複雜,他不過是個多次投靠大軍閥,從而保存自己實力的人。但他的鎮嵩軍就相對複雜多了,前面說過這支隊伍有很多人是曾經的“刀客”,說白了也就和現在那些替人要債的人性質差不多,不僅如此,這些人又與豫西土匪有著斬不斷的關係,如此一來,就可以想象鎮嵩軍人員的素質了。當時的老百姓對他們都是繞著走的,就連他們的上司也瞧不起他們,自然有什麼好事都與他們無緣了。

昔日魚肉百姓的匪兵,在國難當頭之際,他們卻選擇了英勇就義

人家劉鎮華到底是喝過墨水的,雖然下手狠,可心智不糊塗。面對這姥姥不疼,舅舅不愛的局面,他決定改造自己的隊伍。首先劉鎮華下大力度整頓軍容軍風,其次帶著他們去消除土匪。而且,劉鎮華狠起來六親不認,凡不聽從軍紀,不遵守軍規的人,絕對不輕饒,據說當時就有幾千人被他給滅了。如此一來,鎮嵩軍的形象大為改觀,重量也有了全面的提升。

昔日魚肉百姓的匪兵,在國難當頭之際,他們卻選擇了英勇就義

劉鎮華帶著自己這支成了氣候的隊伍,一路東奔西走,今天依偎在袁世凱門下,明天又投奔了段祺瑞,後天則是吳佩孚……反正當年什麼馮玉祥、閻錫山都收留過劉鎮華,這與三國時期呂布“三姓奴娃”的稱號也好不到哪去了。但沒有辦法,當時天下就這麼混亂,真的想單幹不是那麼容易的,他只能依附大樹不斷吸收養分滋養自己的根系。果然,至1926年,劉鎮華的鎮嵩軍真的揚眉吐氣了,原因是他帶著這支隊伍耗時多半年時間,攻克了西安城這塊硬骨頭。就此“劉瞎子”的大名巷尾皆知,同時也成了可以與當時幾大軍閥比肩的人物。

昔日魚肉百姓的匪兵,在國難當頭之際,他們卻選擇了英勇就義

但這種威風劉鎮華沒享受多長時間,1929年,以馮、閻為首的軍閥開始反蔣鬥爭,劉鎮華不想參與其中而退居二線,鎮嵩軍則交由他弟弟劉茂恩打理。很快,劉茂恩帶著這支隊伍投靠了老蔣。之後大家就都清楚了,抗日戰爭爆發,鎮嵩軍雖然與紅軍有過不少對抗,而且在後來抗戰結束,劉茂恩也曾帶人清剿過抗日革命力量。

昔日魚肉百姓的匪兵,在國難當頭之際,他們卻選擇了英勇就義

不過,回到抗日時期,鎮嵩軍面對國難當頭,是選擇了抗日的。在中條山戰役中,劉茂恩九死一生,跟隨他的鎮嵩軍損失慘重,經過十四天的抵抗,除了劉茂恩及少數近從脫險之外,其他人直接戰到彈盡而亡。可能在這一刻,鎮嵩軍的成員才是真正找到了自己的骨頭,才從內心瞭解了自己是一箇中國人的現實,所以他們選擇了為國難而獻身。至於自身生前的種種,只能都留於後人各自評說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