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8 銷量持續下滑的長安汽車,能借“最強大腦”實現雄起嗎?

國內汽車行業在2018年遭遇了一股“寒流”,而進入2019年之後,這股“寒流”的餘勢仍在,不少車企都受到了影響,在銷量上呈現出了連續的“頹勢”。

根據乘聯會發布的最新綜合銷量數據顯示,3月份中國乘用車銷量同比下降12.1%,這已經是連續第10個月同比下跌。

大環境如此,每個車企也不好過。這其中,就有長安汽車

業績不好看,銷量下滑幾乎成為常態

銷量持續下滑的長安汽車,能借“最強大腦”實現雄起嗎?


從銷量上來看,長安汽車已經出現了連續下滑。2019年1-2月,長安乘用車累計銷量為11.04萬輛,同比下滑18.96%,旗下CS15、CS35、CS55、CS75以及CS95五款SUV銷量全面下跌,其中CS55跌幅達到39.46%。而3月份銷量依舊下滑嚴重,月銷量跌幅超過了20%。

其實,銷量下滑,幾乎已經成了長安汽車這一年多來的一個“常態”。

銷量持續下滑的長安汽車,能借“最強大腦”實現雄起嗎?


銷量的下滑,帶來的是業績的下滑。

長安汽車(股票代碼000625)4月14日晚公告,預計2019年一季度虧損17億元-25億元,去年同期盈利13.92億元。當晚,公司還發布了2018年度業績快報。公司2018年實現營業收入662.98億元,同比減少17.14%,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6.54億元,同比減少90.83%,2017年同期實現淨利潤71.37億元。當然這其中長安的合資品牌車型銷量下滑比自主品牌厲害的多。

長安的前世今生

銷量持續下滑的長安汽車,能借“最強大腦”實現雄起嗎?


提到重慶,現在的年輕人想到的一定是洪崖洞、長江索道、磁器口等等這些網紅景點,但是其實,重慶,還有一個著名的車企——長安汽車。

說起來,長安汽車可能是很多家庭的第一輛汽車,在那個汽車還不是家家戶戶標配的年代,長安汽車,承載了不少人童年裡關於車的第一印象,長安麵包車在那個年代的火熱程度,不亞於當下的蘋果手機。

長安汽車最早可追溯至1862年創立的上海洋炮局,距今有157年之久,是中國歷史最為悠久的工業企業。


銷量持續下滑的長安汽車,能借“最強大腦”實現雄起嗎?


1957年,中國第一輛吉普車在長安誕生;1983年,中國最有價值的小型車品牌“長安”誕生。緊跟時代步伐的長安汽車於1984年從軍品企業進入汽車行業,生產出中國第一批小型汽車,正式進入汽車領域。通過一代代長安人的拼搏奮鬥,成為當前唯一一家“軍轉民”至汽車產業並存活的央企。

銷量持續下滑的長安汽車,能借“最強大腦”實現雄起嗎?


2006年,隨著第一款自主品牌轎車“奔奔”下線,長安汽車抓住市場機遇,大力進軍自主品牌乘用車,成為了第一個銷量超百萬的自主車企。在當年,長安同時成立了意大利設計中心,開啟全球研發佈局。2009年,成為中國汽車四大集團之一。2014年,長安系中國品牌汽車產銷累計突破1000萬輛,成為第一家跨入“千萬俱樂部”的中國品牌。2016年,長安汽車集團年銷量突破300萬輛。

銷量下滑會持續多久?

縱觀長安汽車走過的百年曆史,其實,它真的堪稱是中國汽車行業裡的“百年老字號”,而且這個“老字號”的招牌,也曾萬丈光芒。

那如今的長安汽車,銷量下滑為何成了常態呢?

首先必須要承認,這是大環境使然。老話說“覆巢之下安有完卵”?雖然聽起來有點“危言聳聽”,但是實際上,這兩年,整個中國汽車行業都不景氣,這樣的“寒流”之下,很難有一個某個企業的一枝獨秀。

實際上長安汽車的發展一直處在自主品牌的第一陣營,早在2015年就奪得國產車銷冠,並在2016年達到114萬輛銷量高峰,隨後兩年雖然銷量出現暴跌,但在2018年仍以85萬輛位居自主品牌銷量第三名,相比上汽乘用車的70萬輛依舊稍勝一籌,成為國有車企自主品牌發展的標杆。

從這個角度分析,也許長安的銷量下滑,只是戰略轉型期的一個短暫表現。

因為,目前的長安汽車,正在進行著更大格局的規劃。

大手筆打造“最強大腦”,長安汽車能否實現觸底“雄起”?

銷量持續下滑的長安汽車,能借“最強大腦”實現雄起嗎?


正如現如今很多傳統“老字號”都在謀求新發展,長安汽車這個汽車行業的百年“老字號”,也在時代的變革中,不斷擴展著自己新的事業版圖。

長安汽車在2018年發起了“第三次創業——創新創業計劃”,開始從傳統汽車製造企業向智能出行科技公司轉型,聚焦智能化、新能源領域,以創新為驅動,大力開展品牌升級與產品升級。

4月9日,長安汽車全球智慧研發平臺開放暨全球研發中心正式入駐重慶兩江新區,有人評價,這是長安汽車大手筆打造的“最強大腦”,同時也標誌著長安汽車邁入“自主創新,全球協同”的研發4.0時代。在此次平臺開放活動中,長安汽車與華為、騰訊、博世、青山攜手成立聯合創新中心,持續深化智能化、新能源領域的產業合作。

銷量持續下滑的長安汽車,能借“最強大腦”實現雄起嗎?


與此同時,長安汽車,也在產品上進行了探索。4月1日,長安汽車發佈了CS95的全新車型,顏值更加吸睛,而汽車配置和內部空間等方面,也做出了一定的改變。

銷量持續下滑的長安汽車,能借“最強大腦”實現雄起嗎?


說起CS系列,這也是長安汽車的另外一個優勢,一直以來都肩負著長安汽車的銷量重任。據乘聯會的3月的數據顯示:長安汽車4款車型入圍了SUV銷量榜單前15,在車市大環境不好的情況下,成為SUV市場的大贏家!

去年長安汽車銷量86.18萬輛,其中長安CS35、CS55、CS75依舊是暢銷車型,2018年銷量分別為13.14萬輛、16.51萬輛、14.42萬輛,佔據長安汽車銷量的半壁江山;而CS系列中作為旗艦SUV車型的CS95銷量一直未見起色。

銷量持續下滑的長安汽車,能借“最強大腦”實現雄起嗎?


至於新款的CS95能否打破國產大型SUV銷量的僵局,這還有待市場的檢驗,但長安這種“倚老煥新”的探索姿態,是值得肯定的。

積極革新之外,在營銷上,長安也花了心思,不同於個別車企在增值稅下調之後,採取的華而不實的讓利活動。長安汽車通過指導價下調、現金優惠、金融貼息、置換補貼等定製化優惠政策,降低購車門檻、減輕購車負擔,讓消費者獲得了真正的實惠,短期內也實現了企業與消費者的雙贏!

前進,與你更近

銷量持續下滑的長安汽車,能借“最強大腦”實現雄起嗎?


通過分析,可以發現,長安汽車目前或許正在藉著“第三次創業”下一盤大棋。這盤棋就如同《天龍八部》中無崖子擺的“珍瓏棋局”一般,置之死地而後生。也許當下的長安汽車,並不過分擔憂於銷量的下滑。其實總的來說,長安汽車的實力在逐漸增強當中,在2018年中國工業科技技術獎終評結果當中,斬獲9項大獎,它的獲獎總數佔據汽車行業的第一名。

所以在長安汽車的胸中,或許有一個不僅僅只是著眼於銷量的未來。

重慶人喜歡說“雄起”,長安汽車的廣告語是:前進,與你更近。

如今,前進的步伐已經邁出,2019年開始,長安汽車能否在“第三次創業”中觸底反彈,能否“雄起”,能否與你我更近一步,創新是戰略,但更重要的還是要看產品。

就如同媒體行業奉行“內容為王”一樣,汽車行業,同樣需要“內容為王”,這個“內容”,就是獨一無二、讓用戶認可的汽車產品。

銷量持續下滑的長安汽車,能借“最強大腦”實現雄起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