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9 解讀淝水之戰:被人們誤讀了千年的一場經典戰爭

人多勢眾的道理對於人口大國的我們來說,並不陌生。這種優勢在古代戰爭中亦有體現。但萬物皆有兩面,人多勢眾未必一定帶來優勢和勝利。東晉時的淝水之戰,就有一個企圖以優勢兵力取得勝利卻一敗塗地的典型。 

解讀淝水之戰:被人們誤讀了千年的一場經典戰爭

關注|窺探歷史成就未來

兩漢到三國時代 不斷內遷的蠻族在西晉內亂中開始出頭公元266年,司馬家取代曹魏建立西晉王朝。但這個終結三國時代的大一統政權,註定是一個短命的王朝。建國後僅僅24年,就爆發了持續16年之久的八王之亂。這次叛亂給了西晉的統治帶來了致命一擊。

公元306年,苟延殘喘的西晉王朝,又迎來了少數民族和破產農民掀起的大起義。兩年後,起兵反晉的匈奴貴族劉淵稱帝,建都平陽並改國號為漢。但劉淵還來不及有所作為,就很快就病死,其四子劉聰殺太子劉和繼位為帝。剛一繼位的劉聰便派弟弟劉曜和將領王彌、石勒、呼延晏等人,率軍征討西晉餘部。經過一連串的勝利後,於311年攻破西晉首都洛陽。

解讀淝水之戰:被人們誤讀了千年的一場經典戰爭

五年後,劉曜的漢軍圍攻長安,晉愍帝投降,西晉宣告滅亡。長江以北淪為少數民族和漢族政權爭奪的競技場。晉朝的殘餘力量。則渡過黃河往南避難,史稱衣冠南渡。他們與江南的世家大族一起擁立司馬睿為晉元帝,將都城設在位於長江東段的南京。苟延殘喘的東晉王朝,正式開始。

退守南方後的東進 將北方丟給了各方勢力做戰場十六國時代 不少異族政權都與南方的東晉保持微妙的關係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氐族的苻氏家族登上了歷史舞臺。這個家族興起於苻洪,他在西晉時期,是一個氐族部落的小首領。西晉末年,勢力尚且弱小的苻洪,先後歸附於前趙、後趙兩個政權。

解讀淝水之戰:被人們誤讀了千年的一場經典戰爭

公元349年,趁後趙陷入內亂之際,苻洪率部眾向東晉請降,從而獲封徵北大將軍坐鎮河北。隨後苻洪又先後自稱大都督、大將軍、大單于、三秦王,準備回師關中,建立霸業。但降將麻秋趁酒宴之際,將苻洪毒死。

苻洪的兒子苻健繼位,方便向西征討,攻破盤踞長安的杜洪,便主動去掉了秦王稱號,繼續使用東晉所封的封號。很快,他就得償所願的擊敗杜洪,控制關隴地區。公元352年,苻健開始稱帝,將其國號命名為秦。為區別與戰國時期的秦國與後來的另一個十六國政權,苻健的秦被稱為前秦。前秦軍很快便掃蕩了關中地區的各個割據勢力,佔據了這個中國北方的龍興之地。更先進的騎兵戰術與勇武的作風 讓五胡在華北馳騁數百年。

解讀淝水之戰:被人們誤讀了千年的一場經典戰爭

公元354年,痛感被前秦當槍使的東晉,派大將桓溫率軍4萬北伐。苻健採取堅壁清野的戰術,成功將東晉軍隊擊敗。第二年,苻健病死,他的第三子苻生繼位。但和前兩位先祖相比,苻生只是殘暴不仁的庸主。結果,他的堂弟苻堅,在貴族支持下誅殺了暴君,篡位為帝。至此,五胡十六國歷史上的一代雄主,粉墨登場。

繼位後的苻堅,堪稱華北亂世中的天降偉人。他沒有秉承民族間嚴重對立的芥蒂,大膽啟用了王猛、呂婆樓、梁平老等漢臣。在他們的輔佐下,前秦打擊地方豪強以加強中央集權。通過興修水利、勸課農桑等建設性的政策,苻堅時代的前妻發展農業,實力大增。他還主張興辦教育,以培養為自己所用的人才儲備。

解讀淝水之戰:被人們誤讀了千年的一場經典戰爭

這些舉措對於飽經戰亂的中華大地來說猶如一場及時雨,也使得前秦國力得以提升,此後的軍事征伐都有了強大保障。苻堅的大軍先也在公元370年滅亡慕容氏所建前燕,又在第二年兼併世居仇池山的氐族首領楊氏。最後在公元376年,前秦滅亡張氏所建的前涼和鮮卑拓跋氏統治的代國。對於被攻滅的對手民族,他也以少有的懷柔手法對待,將各族首領和軍隊都收入麾下。這使得很多在爭霸戰爭中不如意的地方勢力,都不會拒絕暫時依附在他的勢力之下。

至此,以聖主形象示人的苻堅,已基本統一北方,與東晉形成南北對峙的局面。他甚至還派出一支軍隊,遠征西域。到他入侵南方的東晉前,苻堅幾乎已經完成了重建魏晉兩代的壯舉。苻堅在他所處的時代 是非常寬厚仁慈的統治者。

解讀淝水之戰:被人們誤讀了千年的一場經典戰爭

勢在必行的南下統一北方後的前秦與東晉形成南北對峙苻堅的迅速成功,掩蓋了新生的前秦治下的諸多潛在問題。但已經習慣了勝利者形象的前秦皇帝,只有以繼續勝利來加強自身的權勢。攻滅南方的東晉,與其說是他的個人追求,不如說是他事業的勢在必行。

公元378年2月,苻堅調派號稱有17萬人的大軍,分四路進擊東晉。這也是中國歷史上,北方政權第二次對南方地區的全面進攻。

解讀淝水之戰:被人們誤讀了千年的一場經典戰爭

可能是參考了過去西晉攻滅吳國的戰略,苻堅也準備以軍隊的數量優勢,發起泰山壓頂式的碾壓。按照他的設想,尚書令苻丕將率7萬步騎直取長江中游的重鎮襄陽。屯騎校尉石越率騎兵1萬於今河南魯山西南出擊配合。京兆尹慕容垂、揚武將軍姚萇率兵5萬,出湖北地區的南鄉。領軍將軍苟池與強弩將軍王顯率軍4萬出武當。苻堅和他的前秦幕僚們都明白,在這幾路人馬中,對襄陽的進攻才是重中之重。

同年4月,苻丕與石越部會合於沔水以北逼近襄陽。此時襄陽的守將朱序卻認為前秦沒有船隻渡河,疏於防備。於是,屯騎校尉石越趁機率所部騎兵一萬人,乘戰馬強渡沔水。猝不及防的朱序只能固守內城,將外城丟給石越。奪取外城的前秦軍也順便繳獲了百餘艘船隻,北岸剩餘的前秦軍便乘坐這些船隻度過沔水,在苻丕的監督下展開了對襄陽內城的圍攻。

解讀淝水之戰:被人們誤讀了千年的一場經典戰爭

雖然襄陽僅剩內城,但前秦軍卻久攻不克,縱使得到了奪取南陽地區的慕容垂所部的支援也未能打開局面。直到公元379年2月。才在內應李伯戶的幫助下將其攻破,守將朱序被生擒。通過此戰,前秦已經獲得了足夠多的船隻,主力軍隊可以順利的向南方的江湖水網地區前進。

就在襄陽還被圍困時,東面的彭城、盱眙、魏興等地也遭前秦軍的圍攻。東晉於是派遣右將軍毛武生率軍5萬,駐紮在揚州附近,與秦軍對峙於淮南一線。接著,名將謝玄率萬餘人解救彭城。

解讀淝水之戰:被人們誤讀了千年的一場經典戰爭

兵力處於劣勢的謝玄,利用佯攻彭超輜重所在地的方法,逼迫彭超回防的方式解除了彭城的圍困。雖說彭城解圍,但數量稀少的東晉軍還是無力保住此地。於是謝玄率彭城的全部軍民撤離,前秦軍還是如願的奪得此地。

已經佔領兩個要地的前秦軍,一路披荊斬棘,又在這個月攻陷了魏興。5月,他們攻佔盱眙,推進到三阿一帶,佔據了整個淮南之地。

如此危急時刻,東晉的大部分軍隊只得沿江列守,形式岌岌可危。謝石率領水師駐守滁河流域,右衛將軍毛安之與遊擊將軍司馬曇的4萬人屯駐六合以北的。謝玄則從廣陵出發,解救被圍困的三阿。

解讀淝水之戰:被人們誤讀了千年的一場經典戰爭

依靠手裡數量不多的精銳--北府兵,謝玄連續5次大敗俱難、彭超等所率的前秦軍,逼迫前秦軍一退再退,最後只得鎮守彭城。整個南下征服戰爭,不得不暫時告一段落。

公元382年,由於在淮南爭奪戰遭到不小的挫折和損失,前秦朝廷群臣相繼上書反對繼續出兵伐晉。但苻堅卻不以為然,他認為自己的百萬大軍,只能在勝利中前進,而不能在失敗中停滯。便力排眾議,決定繼續伐晉!

公元383年,苻堅下令大量徵發兵員與牲畜。此次出征比前一次聲勢更為浩大,史載部隊共有步卒60餘萬、27萬騎兵,分東、中、西三路進擊南下。如果算上各類動員的後勤力量,則總兵力可以達到奇幻的百萬之眾。

解讀淝水之戰:被人們誤讀了千年的一場經典戰爭

面對來勢洶洶的前秦大軍,東晉繼續任用此前多次擊敗前秦的謝玄,封其為先鋒都督配合征討大都督謝石,統軍8萬沿淮水抵禦前秦。

9月,苻堅親率中路軍,直撲地處淮水流域的壽陽。很快,苻堅便奪得此地,還將一支準備援救壽陽的東晉援軍圍困在安徽硤石。就在此刻,東晉大軍在謝石、謝玄的帶領下,趕赴洛口旁的洛澗。在聽到壽陽失守的消息,以及看到洛澗被佔後苦於兵力不足後,東京軍隊只得原地駐守,等待前秦進攻。戰爭從一開始,就陷入了江局。

雖然謝玄和謝石能等,但圍困於硤石的東晉軍卻等不下去。彈盡糧絕的他們,只能派人聯繫謝石請援兵,卻被苻堅的偵察兵在半路上截獲。

解讀淝水之戰:被人們誤讀了千年的一場經典戰爭

得知這個消息的苻堅便在下屬的勸導下,帶8千精騎趕赴壽陽坐鎮,準備徹底擊潰被圍困於硤石的東晉軍。同時苻堅安排此前降服的東晉將領朱序去勸降謝石,企圖誘導謝石倒戈,至少為其攻破硤石拖延時間。

但苻堅萬沒想到,朱序在到達晉營後,反過來把駐守洛口的前秦軍情況一五一十的告訴了謝石,還獻計要求突襲前秦這支前鋒。謝石在謝琰的勸導下,安排劉牢之率5千精銳乘夜渡過洛水突襲前秦軍營。結果猝不及防的前秦軍全面潰敗,被殺被俘者多達1.5萬人。

解讀淝水之戰:被人們誤讀了千年的一場經典戰爭

獲得勝利的東晉軍,乘勝追擊,一路逼近前秦軍所在的淝水對岸。得知此事的苻堅,居然因害怕失敗而顯得反應過度。在看到八公山上的草木搖動後,疑神疑鬼的說是晉軍來了,對著弟弟苻融大喊:此亦勁敵也,何謂少乎!

前秦一邊的驃騎將軍張蠔卻面無懼色。他的騎兵渡過淝水後,成功逼退了趕來阻擋的晉軍步兵。但因為晉軍嚴陣以待,張蠔無機可乘,便只能退回淝水對岸。雙方繼續隔著淝水互相對峙。前秦一邊因人多勢眾,所以物資損耗極大,當地很難有效的供應大軍進行曠日持久的消耗戰。而東晉一邊則想辦法突襲對手,否則依然沒有勝算。

解讀淝水之戰:被人們誤讀了千年的一場經典戰爭

面對這樣的局面,知道苻堅人渴望正面會戰的謝玄,遣使通知苻堅的弟弟苻融,希望前秦軍稍微後撤,好讓東晉軍渡河來決一死戰。求之不得的苻堅,果不其然的下令全軍向後退卻。但令人大跌眼鏡的是,他的大軍稍一退卻,便陣勢大亂。東晉軍渡河後立刻發動突襲。身在曹營心在漢的朱序,也在前秦軍陣後大喊秦兵敗矣,引得更多不明真相的人,互相踩踏。

解讀淝水之戰:被人們誤讀了千年的一場經典戰爭

已經全面瓦解的前秦軍,日夜不停的向北逃跑。除了士卒自相踐踏,飢餓困凍也導致大量傷亡。統帥苻融落馬後為晉軍所殺,苻堅本人也在逃跑時身中流矢。追擊的晉軍,輕鬆收復壽陽,拿回了幾乎所有的失地。

淝水之戰的失敗,讓前秦建立的北方統一政權分崩離析。僅僅2年,苻堅就為羌人貴族姚萇所殺,整個前秦政權亦在兵敗9年後徹底滅亡。

解讀淝水之戰:被人們誤讀了千年的一場經典戰爭

淝水之戰是古代百萬大軍派的標誌性失敗。在生產力與技術水平都不夠發達的年代,通過原始積累與強制手段來糾集一支規模過於龐大的軍隊,大都沒有什麼好下場。除非可以迅速獲得勝利,否則都會迅速耗盡補給,造成軍心混亂。而過於龐大的軍隊,也非常不利於指揮官統領全局,在具體戰鬥中反而容易落入被動挨打的境地。

解讀淝水之戰:被人們誤讀了千年的一場經典戰爭

相比西晉滅吳時的精心策劃,前秦對東晉的戰爭準備也非常粗糙。一意孤行的苻堅,只看到了西晉對吳的兵力優勢,卻沒有注意到西晉大力發展水師的過程。雖然在遠征的早期,攻克襄陽並奪取船隻,卻始終沒有編練自己的水軍。結果,整支前秦軍隊,始終只能在江北,面對不斷趕來迎擊的晉軍。而當年的西晉,恰恰是以水師為主導,讓陸軍掩護水軍側翼。

解讀淝水之戰:被人們誤讀了千年的一場經典戰爭

淝水之戰,同樣暴露了苻堅霸權的脆弱性。大量非氐族部隊混跡在秦軍之中,其忠誠度與戰鬥慾望都非常低下。苻堅從未給自己留下足夠的時間,去重新管理和佈置治下民族集團。在他的頭腦中,只有不斷向前衝,製造勝利奇蹟這一條道路。這也註定了他的盛世,如此短暫,無法持久。

解讀淝水之戰:被人們誤讀了千年的一場經典戰爭

點個關注給個贊。祝你發財,桃花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