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7 乾粉砂漿常見疑難問題及解答

供完混凝土不給錢?陳年舊賬怎麼辦?

專業建材欠款法律催收,和解調解快速回款!

“零風險、全墊資;先服務、後付款”

全國領軍建材行業法律服務機構:曠真法律集團


一、砂漿外觀質量問題

1.砂漿抹面後粘不住、易掉落

原因分析:砂漿和易性太差,粘結力太低;施工方一次抹灰太厚,抹灰時間間隔太短;基材界面處理不當。

防治措施:根據不同原材料不同基材調整配方,增加粘結力;建議施工時分層抹灰,總厚度不能超過20mm,並注意控制好各個工序時間;做好界面處理,特別是一些新型牆體材料,要使用專用配套砂漿。

2.砂漿抹面後出現掉皮、起粉、掉砂現象

原因分析:掉皮起粉主要是由於砂漿所用原材料砂子細度模數太小,摻合料用量過多,施工時過度壓光導致部分粉料上浮,聚集表面,以至於表面強度太低而掉粉起皮;掉砂的原因除了砂子細度模數太小外,還有砂子含泥量超標、膠凝材料比例偏少,從而導致部分砂子浮出表面,起

砂。

防治措施:嚴格控制砂子細度模數,顆粒級配,含泥量等指標,增加膠凝材料,及時調整配方,調整材料及添加比例,注意施工工藝和養護措施。

3.砂漿抹面後表面粗糙、無漿或抹面後收光不平

原因分析:預拌砂漿原材料中集料(砂)中的大顆粒太多,細度模數太高,從而導致所出漿體變少,無法收光。

防治措施:調整砂漿中集料的顆粒級配,適當增加粉料的用量。

4.砂漿硬化後出現空鼓、脫落、滲透等問題

原因分析:生產企業質量管理不嚴,生產控制不到位導致砂漿產品質量出現問題;施工企業施工質量差、沒有嚴格按照施工規範要求進行施工導致的使用問題;牆體界面處理使用的界面劑、粘結劑與乾粉砂漿不匹配所引起的;溫度變化導致建築材料膨脹或收縮;本身牆體開裂。

防治措施:砂漿生產單位應提高砂漿質量管理的措施及責任,同時施工企業也應提高砂漿工程質量的施工措施及責任,雙方共同對關鍵作業點的生產技術施工人員進行相關的業務技能知識培訓。

二、砂漿裂縫的質量問題

1.塑性裂縫

塑性開裂是指砂漿在硬化前或硬化過程中產生開裂,它一般發生在砂漿硬化初期,塑性開裂裂紋一般都比較粗,裂縫長度短。

原因分析:主要與砂漿本身的材料性質和所處的環境溫度、溼度以及風速等有關係:水泥用量高,砂子細度模數越小,含泥量越高,用水量大,砂漿就越容易發生塑性開裂;所處的環境溫度越高、溼度越小、風速越高,砂漿也就越容易發生塑性開裂。

防治措施:砂漿中通過加入保水增稠劑和外加劑,減少水泥用量,控制砂子細度模數及其泥含量、減小用水量,控制好施工時的環境,儘量避開高溫乾燥及風大的氣候條件,從而降低塑性開裂的風險。

2.幹縮開裂

幹縮開裂是指砂漿在硬化後產生開裂,它一般發生在砂漿硬化後期,幹縮開裂裂紋其特點是細而長。

原因分析:產生幹縮開裂的主要原因有砂漿中水泥用量大,強度太高導致體積收縮;砂漿施工後期養護不到位;砂漿中摻入的摻合料或外加劑材料本身的乾燥收縮值大;牆體本身開裂,界面處理不當;砂漿等級亂用或用錯,基材與砂漿彈性模量相差太大

防治措施:減少水泥用量,摻加合適的摻合料,降低收縮值,施工企業加強對相關人員業務知識的宣傳指導,加強管理,從各方面嚴格要求,並按照預拌砂漿施工方法進行施工。

三、砂漿工地出現結塊、成團現象,質量下降

原因分析:砂漿生產企業原材料使用不規範,砂子的含水率未達到砂子烘乾要求,砂漿攪拌時間太短,攪拌不均勻;施工企業在砂漿的儲存過程中沒有做好防雨、防潮工作,未能按照預拌砂漿施工要求及時清理乾粉砂漿筒倉及攪拌器。

防治措施:砂漿生產企業應制定嚴格的質量管理體系,加強生產工藝控制及原材料檢測;施工企業加強對乾粉砂漿的防護工作,提高砂漿工程施工質量責任措施,乾粉砂漿筒倉應設專人負責維護清理。

四、砂漿凝結時間不穩或不凝結

原因分析:

1、砂漿凝結時間太短:由於外界溫度很高、基材吸水率大、砂漿保水性不高導致凝結時間縮短。

2、砂漿凝結時間太長:由於季節、天氣變化以及外加劑超量導致凝結時間太長。

3、砂漿不凝結:由於水泥質量不合格或者外加劑計量失控,導致砂漿出現拌水離析,稠度明顯偏大,不凝結。

防治措施:根據不同季節、不同天氣、不同牆體材料調整外加劑種類和使用摻量;加強施工現場查看及時瞭解施工信息;加強計量設備檢修與保養,防止設備失控;加強操作人員與質控人員的責任心,堅決杜絕不合格產品出廠。

五、砂漿表面出現“返鹼”現象

原因分析:一方面是由於施工企業趕工期造成的(多發生在冬春季),還有就是使用了含SO4,Cl2或以它們為主的複合產品作為早強劑。

防治措施:儘量使用低鹼水泥和外加劑,優化配合比,增加水泥基材料密實度,減小毛細孔,避免在乾燥、颳風、低溫環境條件下施工,控制預拌砂漿攪拌過程的加水量,施工時地坪材料不能泌水、完全乾燥前表面不能與水接觸,也可使用返鹼抑制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