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6 衡水說水系列報道之九:引來外水解“衡水之渴”

衡水說水系列報道之九

引來外水解“衡水之渴”

衡水日報記者 王貴鎖 沈曉燕 劉金橋

6月中旬已到汛期,但引水工作卻還在衡水市水務局局長張彥軍腦海裡揮之不去:“作為嚴重缺水區域,近年來,衡水市委、市政府凝聚智慧和力量,把水情、號水脈、定水策,把外流域調水作為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最大限度引用外來水,讓地下水‘休養生息’。這成為破解衡水水資源困境的重大戰略抉擇。”

攤開衡水市引水線路示意圖,可以看到:黃河水、衛運河水、嶽城水庫水,沿著縱橫交織的河道、溝渠,形成了一張巨大的水網。

故城縣和平閘是衛千渠的渠首,也是衛運河和嶽城水庫水進入衡水的唯一入口。6月12日,市水務局引水處副處長王成說:“最近幾年,衛運河水量充沛,水質較好,價格也便宜,我們每年3月到5月至少引一次,除了給衡水湖補水,也為故城、棗強、景縣、武邑等地輸水,緩解了沿線地區農業灌溉缺水及地下水超採狀況,改善了生態環境。僅去年,我市就從衛運河引了1億方水。”

故城縣境內有23條縣級骨幹河渠、4座引水閘涵、25座渠道節制閘、800多個大小坑塘,這些都是引水的有力“武器”。“我們堅持‘有水必引’,今年準備把全縣溝渠坑塘都蓄滿,讓莊稼‘吃飽喝足’,能省不少地下水。”故城縣水務局管理所所長袁金忠滿懷信心。

衡水湖主要靠引黃河水補充,補水線路自棗強縣清涼江左岸的小油故閘,經衛千渠,由王口閘入衡水湖。今年4月12日,位山閘提閘放水,我市共引黃河水5538萬立方米,其中為衡水湖生態補水1592萬立方米。

位山引黃入冀工程渠首在山東省東阿縣黃河左岸位山閘,向河北遠東和黑龍港部分地區供水,涉及邢臺、衡水和滄州三地。從1993年起,我市每年實施冬四月(當年11月至來年2月)引水,但近幾年黃河引水口引水條件不足,我市經多方爭取,充分利用山東灌區春季引黃間歇期和黃河調沙期,實施了位山引黃應急輸水工作。去年,引黃入冀補澱工程如期竣工試通水,分配我市水量5900萬立方米,惠及滏東排河沿線的桃城、冀州、武邑、武強、濱湖新區5個縣市區。

為改善衡水湖水質,我市還組織實施了“引嶽濟衡”線路引水工作。“引嶽濟衡”線路由嶽城水庫供水,經漳河、衛運河,通過故城縣和平閘入衛千渠進入衡水湖。“今年4月23日,王口閘開始提閘放水,5月12日閉閘,引嶽城水庫、引黃河水共入衡水湖約5000萬立方米左右。”王成對今年的引水量很滿意。

近年來,我市把“有水必引”作為基本原則,儘量多引黃河水、水庫水和運河水。去年,全市引調水量創新高,達到6.31億立方米,其中引衛(含嶽城水庫)2.37億立方米、引黃0.44億立方米,置換深層地下水近3億立方米。

引外來水入衡,不能放任自流,必須精打細算、加強管護,這才能確保所引之水流向百姓最需要的地方。

“引黃輸水前,我們就召開專題會議對引水工作進行安排部署,印發並張貼輸水通告,通知各相關縣區封堵口門、清除河障,抽調骨幹人員巡查河道,安排人員駐紮重要閘所,確保輸水工作不出問題。”市水務局引黃辦王榮升介紹,引黃輸水期間,他們加大監督檢查力度,嚴禁集體、個人以任何形式擅自取水。

多年來,全市水務系統始終嚴格執行涵閘管理人員24小時值班守閘制度,確保水閘安全運行和引水安全,特別是針對閘門啟閉機、機架橋、鋼絲繩等進行重點維養和檢查,消除安全隱患。

每天到衛千渠衡店村段岸邊巡察,已成為李凌霄的習慣。“看看有沒有往河道里傾倒垃圾和偷排汙水的。有的話馬上制止,如果解決不了,我得第一時間上報。”李凌霄是棗強縣一名村級河長,負責衡店村段河道的水質保護和汙染源調查。

像李凌霄一樣,衡水市有3175名村級河長。“河流治理得好不好,大家一看就知道誰是責任人,這是壓力也是動力,倒逼各級河長認真履職盡責。”市水務局河長辦負責人袁永濤說。目前,全市河湖4151塊河長信息公示牌已全部豎立。

河渠不通不暢,外來水就不能為我所用。

近年來,我市實施了衛千渠汙水改排工程,全線擴挖並徹底清除了渠內的樹木、淤泥等,恢復了過水流量。棗強縣實施了棗強縣城和大營鎮的汙水排放線路改造工程,封堵了排汙口,使衛千渠成為一條清水廊道。

2016年,我市實施了位山引黃續建改造工程,新建、維修改造水閘6座、橋樑8座、上閘路5條,涉及清涼江等河渠。

今年,我市重點加快推進清涼江衡水湖水系連通工程、冀碼渠截汙改造工程,進一步完善引水工程體系,儘量多引黃河水、水庫水和運河水。

……

自2011年以來,全市共實施水利項目28個,總投資4.56億元,完成了3座中型病險水閘除險加固,28條(段)中小河流、骨幹河道治理,治理長度195公里、復堤47公里、清淤107公里,進一步提高了河道行洪能力,消除了病險水閘安全隱患,改善了水利基礎設施水平。

水引進來,還要用得好。

衛千渠、索瀘河在棗強穿城而過,引水量較為充沛。藉助這一資源優勢,棗強縣實施了河道治理美化工程。“一河兩湖”景觀是棗強重點打造的精品工程,突出了索瀘河縣城段河道改造、北湖和南湖的景觀設施建設,建有觀光碼頭、休閒廣場、百米噴泉等,成了縣城居民休閒娛樂的好去處。

“歷史上,大運河是衡水最重要的交通大動脈,故城縣鄭家口(現鄭口鎮)是重要的貨物集散地,每天裝卸40噸的船隻有50餘艘。”故城縣水務局副局長周書會回憶起過往,有些激動。“多虧這些年引進外來水,改善了環境。現在水又漲起來了,我們這些老運河人又看到了希望。”京杭大運河在故城縣域內有75.1公里,故城縣依託這一優勢,重點建設了運河風情公園,勾勒出一幅自然的水墨丹青……

景縣屬於嚴重資源型缺水地區。景縣水務局副局長司勝利介紹:“過去,200多條幹支渠、900多個坑塘常年幹著,每年近1億方的用水缺口,靠地下水尤其是超採深層地下水來填補。近幾年,每年引一到三次黃河水、衛運河水,打造‘引得來、蓄得住、用得好’的農田水利工程新體系,緩解了農業灌溉用水矛盾,減少了深層地下水開採。”

近年來,我市市縣兩級投入真金白銀,最大限度引調外來水,使河渠坑塘都蓄上了水,已建灌區都用上了地表水。“引黃、引衛、引嶽城水庫水,對於極度缺水的衡水來說,作用明顯。今後,外來水將為衡水經濟社會發展提供重要保障。”張彥軍如是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