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0 91年前的今天,朱德的莫逆之交、紅色公主的父親孫炳文英勇就義

91年前的今天,朱德的莫逆之交、紅色公主的父親孫炳文英勇就義

91年前的今天,朱德的莫逆之交、紅色公主的父親孫炳文英勇就義

【被開除的大學生】

1885年,孫炳文生於四川省南溪縣。1893年(8歲),到縣城讀私塾。不久,父親去世,家人分居,孫炳文由在縣城經商的八哥資助,去敘府(即今宜賓)讀書。

1908年(23歲),孫炳文考入北京京師大學堂學習。他經常閱讀《民報》,逐步接受了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思想,並加入了同盟會。

1910年,因在作文試卷中抨擊學校是“葉公好龍”、“尸位素餐”,孫炳文竟被學校開除。次年,辛亥革命爆發,京師大學堂改為北京大學。新任校長嚴復聽親自調閱了他的試卷,認為他反封建的鬥爭精神值得讚揚,應該恢復學籍。

91年前的今天,朱德的莫逆之交、紅色公主的父親孫炳文英勇就義

【朱德的莫逆之交】

1913年,改組同盟會的宋教仁被暗殺,袁世凱到處張榜捉人,孫炳文只得偕妻兒回到家鄉四川。1917年,經人介紹,他認識了滇軍將領朱德。朱德對德才雙全的孫炳文很是敬佩,特請孫炳文任旅部參謀。從此,孫炳文與朱德兩人朝夕相處,成為莫逆之交。

兩人反覆討論國內政治形勢,最後決定離開滇軍,去馬克思故鄉德國尋找革命道路。到達德國後,37歲的孫炳文和36歲的朱德,經小自己十餘歲的周恩來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

91年前的今天,朱德的莫逆之交、紅色公主的父親孫炳文英勇就義

(1918年,孫炳文(右)和朱德(左)在瀘州)

【回國參加革命】

1925年,“五卅”運動後,孫炳文於8月離開德國,轉道莫斯科回到中國。不久,他接受國民革命軍總政治部主任鄧演達等人電邀,到廣州任職。孫炳文就任國民革命軍總政治部上校秘書兼廣東大學教授,講授政治經濟學。

1926年6月,孫炳文調任總政治部秘書長,與周恩來、郭沫若、鄧演達等人交往密切。隨著北伐軍的節節勝利,1926年12月5日,廣州國民政府北遷武漢,廣州設政治分會,孫炳文任總政治部後方留守主任。

他應邀出席中央軍事政治學校(即黃埔軍校)召開的特別黨員大會,在演講中指出:“在國民黨內左派是革命的,右派是反革命的。”他提出打倒一切反革命派是革命黨人的任務。

91年前的今天,朱德的莫逆之交、紅色公主的父親孫炳文英勇就義

(朱德和孫炳文(左))

【被舊識出賣慘遭殺害】

1927年4月,孫炳文應鄧演達邀請前往武漢,由於粵漢鐵路不暢,孫炳文決定改由香港,乘船經上海,順長江去武漢。在法國輪船上,他遇到了一個叫褚民誼的舊識,沒想到此人竟借法輪電臺,向蔣介石告了密。

4月16日,法輪一到上海,孫炳文就被法國巡捕帶走,並被引渡到龍華淞滬警備司令部看守所。敵人對孫炳文誘以高官厚祿,遭到嚴正拒絕。4月20日凌晨,孫炳文被秘密殺害了。

孫炳文殉難後,《民國日報》以醒目的標題登載《孫炳文同志在滬遇害》的消息,強烈譴責和揭露蔣介石。曾與孫炳文患難與共的朱德,驚聞噩耗,失聲痛哭。郭沫若作了《懷亡友》一詩以示悼念。

91年前的今天,朱德的莫逆之交、紅色公主的父親孫炳文英勇就義

(四川南溪的孫炳文(左)與朱德(右)塑像)

【“紅色公主”孫維世】

孫炳文犧牲後,周恩來和鄧穎超認了其女兒孫維世為乾女兒。

孫維世從蘇聯學習戲劇回來後,成為新中國戲劇奠基人、新中國三大導演之一,有“紅色公主”之稱。代表作品有《保爾·柯察金》、《欽差大臣》、《萬尼亞舅舅》等。文化大革命期間遭迫害致死,年僅47歲。

91年前的今天,朱德的莫逆之交、紅色公主的父親孫炳文英勇就義

(1945年7月,在莫斯科孫維世(中)與林伯渠的兩個女兒合影)

有一次聊天,鄧穎超對周恩來侄女周秉德說:“我和你伯伯只有三個乾女兒,而她們的命運都是非常苦的。一個是葉挺將軍的女兒葉揚眉,與父母一起搭乘那架後來墜毀的飛機,很小的年紀就去世了,另外一個是他在南開時的同學諶小岑的女兒,在延安因為窯洞坍塌而被砸死。”還有一個就是孫維世,她有幸活到解放後,但是在文革中卻不明不白的被迫害致死。”

91年前的今天,朱德的莫逆之交、紅色公主的父親孫炳文英勇就義

(孫維世與周恩來、鄧穎超合影)

(本文是萬象歷史·人物傳記寫作營的第4篇作品,是營員“一一”的第1篇作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