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醉心傳統文化研究,不喜貌美高材生妻子,晚年透露嚮往相敬如賓

他醉心傳統文化研究,不喜貌美高材生妻子,晚年透露嚮往相敬如賓

他是元代皇室後裔,他也是教育家。他是哲學大家,他把東西方思想揉捏在一起。他也是一位剛正的人,他曾與新中國重要領導人在問題分歧上有過口頭爭吵。他一生著作頗豐,他被稱為“中國最後一位儒學大家”,他就是梁漱溟。

佛學、哲學和文學

在1893年,梁漱溟出生在北京,當時正是光緒十九年。梁漱溟有一個不平凡的身份,他是元世祖忽必烈的第五子忽哥赤的後代。梁漱溟18歲時加入了同盟會,中學畢業後任職同盟會的《京冀報》的記者和編輯,在這段期間,他遇到了當時的總編輯孫炳文。孫炳文給他取了一個筆名叫“漱溟”。

他醉心傳統文化研究,不喜貌美高材生妻子,晚年透露嚮往相敬如賓

在他十九歲時,他初次接觸到了佛學。他在任職編輯的過程中,研讀了許多經典的文章以及當時的名家所發表的著作,他積累了許多的知識,尤其對佛學格外喜愛。二十歲時,他開始只食用素食。並且在這一年他有幸讀到了《社會主義之神髓》,大受啟發,在年末寫出了《社會主義淬言》,並且和哥哥說自己有了出家的意願,想要去衡山出家為僧,可是後來並沒有成功。

在1915年。年僅22歲的梁漱溟被當時的北大校長蔡元培聘請到北大,正式進入北大任教,講解印度哲學。後來又開設了佛教哲學課程和孔子研究課程,並且出版了著名的《印度哲學概論》。後來北京爆發了學生運動,梁漱溟先生就就這次事件在《國民公報》上面發表了一篇文章,名字為《論學生事件》,並且開始了許多其他著作的寫作進程。

他醉心傳統文化研究,不喜貌美高材生妻子,晚年透露嚮往相敬如賓

在1919年的1月,在閱讀了《東崖語錄》之後,梁漱溟放棄了出家的想法。並且在同年的秋天,在北大演講《東西方文化及其哲學》。1920年暑假期間又赴濟南演講《東西方文化及其哲學》,並且該演講內容在這一年十月被刊印出來。

1922年,梁先生在北大開設孔家思想學課程。在1923年,從北大辭職,前往山東菏澤任教。1939年,與黃炎培等人共同發起建立

“統一建國同志會”。後來擔任民盟的秘書長,在1947年退出民盟,創辦勉仁文學院

在1949年,梁漱溟獲得機會晉謁貢嘎上師,接受了灌頂,可謂一出現代版的“仙人撫我頂,結髮受長生”。同時領取了無上大手印,自此他的佛學功底再一次得到大規律提高。此後,他便在北碚的縉雲山上隱居,修習功法,在1949年的十一月,他出版了著名的《中國文化要義》。

他醉心傳統文化研究,不喜貌美高材生妻子,晚年透露嚮往相敬如賓

匹夫不可奪志

梁漱溟先生在1988年逝世,後葬在桂林。

先生一生醉心於文學研究,出版了許多著名書籍,例如:《人心與人生》《東方學術概觀》《中國人》等著作。他在晚年依然堅持演講、寫作,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傳承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他將東方哲學的各種觀點,例如孔孟、王陽明等等大家的思想和西方的哲學思想相糅合,他的主要觀點就是宇宙是人的慾望得到不斷滿足的過程。

同時,梁先生也是著名的愛國人士。他為祖國能夠實現獨自,能夠發展壯大而殫精竭慮。他和當時的無數能人志士一起,嘗試了各種方法救亡圖存,經歷了君主立憲、加入同盟會等等一系列政治舉動。在抗日戰爭爆發後,他積極支持抗日,宣傳推進抗日工作,對國民黨故意製造摩擦、延緩抗日等舉動非常不滿和憤懣,他是一位為堅持真理而敢於犧牲自己的人。他曾經說高“

三軍可奪帥,匹夫不可奪志!”由此可看出他骨子裡的熱血與愛國情懷!

他醉心傳統文化研究,不喜貌美高材生妻子,晚年透露嚮往相敬如賓

相敬如賓

梁先生在生活中並不只有文化家、愛國人士這些身份,他的婚姻生活同樣令人感慨。梁漱溟先生一生中有過兩任妻子,在他28歲時,遇見了自己的第一位妻子黃靖賢。他與黃靖賢的初次見面,是由朋友伍伯庸介紹的。

梁漱溟在後來回憶起時說,他第一眼看到黃靖賢的時候差點把她直接淘汰掉了,因為她的樣貌並不出眾,穿衣服也平平常常,知識方面也並不是很淵博。但是與她多接觸了幾次之後發現,黃靖賢做事非常地踏實認真,對一些事情也都有自己特殊的見解,這才逐漸讓梁漱溟對她有了好感。於是他們二人在一次又一次地接觸中終於確認了彼此的位置,並在1921年正式結婚了。

他醉心傳統文化研究,不喜貌美高材生妻子,晚年透露嚮往相敬如賓

在剛結婚時,夫妻二人並沒有什麼太多的交流。因為二人從小所受到的教育不一樣,生長經歷的環境也不大相同,所以存在著很大的代溝。也許所謂的日久生情是真的,等到相處時間久了之後,梁漱溟漸漸發現了黃靖賢身上的優點,婚姻生活也逐漸變得幸福起來。不久之後,黃靖賢又為梁漱溟生下兩個兒子,二人的生活更加幸福!可是好景不長,黃靖賢竟然在分娩第三個孩子時,難產死亡!就此,他們14年的婚姻生活正式結束。

這沉重地打擊了梁漱溟。他終日以淚洗面,茶不思飯不想,非常傷心。此後他在八年的時間裡再沒有接觸過別的異性。

坎坎坷坷36年

後來他的朋友實在不忍心看他終日渾渾噩噩,給他介紹了一個女性。這個女人名叫陳淑珍,她和黃靖賢完全不同,不僅年齡更小,而且學識淵博,是北大畢業的高材生

,相貌上更是無比漂亮。梁漱溟初次見她時便對她十分滿意,於是二人還沒有深入瞭解,便結婚了。

他醉心傳統文化研究,不喜貌美高材生妻子,晚年透露嚮往相敬如賓

可是結婚之後,二人才發現這段婚姻生活並不是特別完美。陳淑珍更是和黃靖賢天壤之別,她不僅不尊重自己的丈夫,而且經常在公開場合和自己的丈夫發生爭吵,

反駁他的觀點。二人就這樣坎坎坷坷地走過了36年的婚姻生活。

後來梁先生在臨死之前曾說,他一生的最愛還是陪伴自己14年的黃靖賢、也許梁先生所追求的愛情,正和他推崇中國傳統文化一般,他嚮往相敬如賓的生活。所以當他回憶起愛情時,想到的是對自己尊敬,幹事體貼踏實的黃靖賢。

在現代人看來,也許黃和陳二人各有各的優點和缺點,不然簡單地評判某一個人。你們對待愛情的選擇是什麼樣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