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1 皇甫村拜訪柳青


皇甫村拜訪柳青

柳青是陝西省著名作家,他的代表作《創業史》我上中學時就讀過,而且中學課本里還選取了一節《梁生寶買稻種》,印象非常深刻。後來,又讀過《銅牆鐵壁》《柳青小說散文集》,對柳青更有所瞭解。

柳青是人民作家,他紮根農村,先後在長安縣皇甫村住了十多年,他熱愛人民,熱愛農村,熱愛新生活,熱愛新社會,把寫人民、寫農村、寫新生活、寫新社會,當作己任。特別是在柳青的散文中,《第一個秋天》《王家斌》《一九五五年秋天在皇甫村》《王家父子》《鄰居瑣事》都能體現、反映出來。


皇甫村拜訪柳青

還有他說的一句話,"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年輕的時候",非常有道理,非常深刻,我便牢牢記住,並抄寫在筆記本扉頁上,時時提醒自己,邁好這幾步。後來給年輕人上課,也常常提起柳青的這句話,警示大家。所以,我對柳青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

正因為如此,這次到西安來,我一定要到皇甫村去,看看柳青生活、工作過的地方,尋尋柳青創作的源泉。

天不作美,下起了雨,也沒動搖我的決心。拿著地圖幾經打聽我來到了長安汽車站,這裡有到王曲的車經過皇甫村。售票員很客氣,"你到皇甫哪兒下?"我也一頭霧水,總以為柳青這麼大腕兒的作家,怎麼也得有故居、紀念館,就說:"在柳青故居下吧!"司機說:"這兒哪有柳青的故居,到有柳青的墓。"我說,"哪有紀念館嗎?""紀念館更沒有。"我猶豫了,村委會總會有吧?便說,"那就在村委會門前下"。


皇甫村拜訪柳青

雨還是不停地下,車停了,幾個聚集在小商店門前的人見我下來,很是好奇。我忙過去打招呼,"老鄉,過去老作家柳青在你們村住過吧?"一個高個子中年人說:"柳青,住過。"我說:"現在,村子裡還有他的故居嗎?"另一個人說:"故居沒有了,都拆了,這裡原是鄉公所所在地,他也曾在這兒住過,現在,不也都成了小商店。"

我又問了柳青書中所寫過的幾個人,他們說:"都沒有了。"我不甘心,說:"有後代嗎?"真想採訪採訪。他們笑了,"都什麼年月了,過去的人和事都沒人知道了。"


皇甫村拜訪柳青

正沮喪間,老遠見過來一位七十多歲的老人,一手打著傘,一手端著一個長煙袋,便迎了上去,打聽。他指了指耳朵說耳背,聽不太清楚。我豈肯放過,大聲說:"老大爺,老作家柳青,在你們村住過嗎?"老人這次聽清楚了,說:"住過,原來就在我們羅家灣落得戶,我還幫他修過屋子呢!"看來老大爺可能是個木匠,有門,我終於找到了曾與柳青打過交道的人。

雨還在下,老人掀開醫務室門簾說:"進去吧!"這是一間臨街的房屋,裡面有兩個人,一個男的是醫生,正給一個女的看病。靠牆有一長長的凳子,老人拿著大長煙袋坐在凳子上與我聊了起來。老人說,柳青住在他們羅家灣,我有些不解,不由問,"不是在皇甫村嗎?"老人笑了,"皇甫村可大了,是由七個半村組成,就包括我們羅家灣。"原來如此,我說:"柳青住過的房屋還有嗎?"他說:"沒有了。"


皇甫村拜訪柳青

經他介紹,我才知道柳青原來是他們長安縣副書記,這兒的人都管他叫柳書記,看來,柳青開了掛職鍛鍊的先河。老人說,年輕時他也喜歡寫作,還當過《陝西日報》《陝西青年報》通訊員,寫過稿。1953年曾參加過長安縣積極分子訓練班,柳青的愛人還當過他們班主任,可惜,"文革"中死了。

他見我隨手筆記,說:"柳青與別人談話從來不記錄,他喜歡打鳥,每次拿著鳥槍下來,與群眾聊天、座談,回去就是文章。"他說柳青為人特好,號飯,從來都交伙食費。還有一個特點,在他辦公期間,任何人也不接待,主要是寫作,怕人打擾。


皇甫村拜訪柳青

這時看病的婦女過來搭了腔,"柳青在常寧宮也住過,現在,那裡還有他的寫作室、他的塑像。"這到引起我的興趣,不由問,"常寧宮在哪兒?"老人說,"不遠,常寧宮,李世民住過,後來,蔣介石也住過。"接著說,"你不是想去看柳青墓嗎?正好都在源上,看完柳青墓,順著街一直走,出了村就到了"。

這也是意外收穫,按著老人的指引,我向興盛村走去。興盛村街中就懸著一條橫標,"常寧宮休閒莊",到了村西也沒見有柳青墓的標識,好像是又一個村,好不容易等街裡出來一個人,經打聽,才知道走過了去往柳青墓的路口。


皇甫村拜訪柳青

返回去再往南走,雨還在下,出了村子,田地裡到有墳頭,都是剛耕過的地,深一腳,淺一腳,皮鞋都成了泥鞋,快到了滈河邊也沒有找到柳青墓,只好垂頭喪氣往回返。在牆邊用草上露水擦鞋時,竟發現這個院子裡就是柳青墓,原以為是住的人家呢!看來,冥靈中還是柳青自己進行了引導。這樣,我拜謁了柳青墓,一個腳踏實地的人,一個值得敬仰崇拜的人。


皇甫村拜訪柳青

我告別了柳青墓,恰巧又遇到一個笘草的人,才知道這是高家灣,出了村不遠,就到了常寧宮。更巧的是,門口有個年輕人見我打傘過來,就問,"你是幹什麼的?"我說:"我想參觀柳青工作室。"他說,"下雨天,大老遠的就是為了這個?"我說,"我崇拜柳青,崇拜那個年代的老作家,來你們西安一次不容易,就不想錯過。"他笑了,"就衝你這誠意,今兒我就得讓你參觀,不看點別的?"。

原來,他大小是個負責人,原以為我是來看常寧宮的呢?便邊走邊介紹起常寧宮。這裡也有一段典故,是唐太宗李世民為母親修建的寺廟,取永常安寧之意。後來,胡宗南主政西北,見這裡風光秀美,安全可靠,就為蔣介石修了西北行宮,蔣介石二公子蔣緯國娶得是西北紡織實業家的女兒,洞房花燭夜就在這裡,多少也是名勝古蹟。


皇甫村拜訪柳青

他找來鑰匙,打開柳青工作室,邊介紹邊幫我照相。這是一間普普通通的窯洞,原是蔣介石警衛人員住的。

解放初期,柳青任《中國青年報》編委、副刊主編,為了創作長篇小說《創業史》,1952年離開了北京,來到了長安縣皇甫村,一紮就是十四年。他就把這裡當做了自己的工作室,用自己的筆、自己的情、寫下了新時代、新中國、新農村、新生活,創作出新中國歷史進程中濃墨重彩的一筆——《創業史》,記錄了一個時代,宣揚了一個時代。


皇甫村拜訪柳青

現在,人民為了紀念柳青,特意修復了這個工作室,裡面塑有他的雕像,以及當地各種民俗的塑像。柳青腳踏實地,不為名,不為利,甘心為農村,為農民,為新中國,為新社會創作的精神、境界、作為,為我們後世做出了榜樣。陝西省作家,如路遙、陳忠實都像他一樣,撲下身子在農村,在基層,創作出《人生》《平凡的世界》、《白鹿原》等大量高水平、高質量的作品,很值得各省作家們借鑑。

我看著、想著,寫詩道:"創業謳歌互助情,筆耕時代頌民生。常寧重複文宗室,雨灑源頭祭柳青。"也算是欣慰了。

九口2019-12-2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