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人說勃列日涅夫的吻很恐怖,他吻過哪些人?

我心依舊179815908


俄羅斯傳統習俗中,男人也有互相親吻的習慣。所以不光勃列日涅夫,許多蘇聯領導人,都吻過別的男人。如斯大林,吻過蘇聯的功勳飛行員。莫洛托夫和納粹順利談判歸國走下飛機時,斯大林也上前擁抱親吻。赫魯曉夫,吻過蘇聯第一位宇航員加加林,等等。

那時蘇聯領導人親吻的,主要是自己的子民、部屬、以及同一政治陣營國家的領導人,所以這樣的親吻,被稱為“兄弟之吻”。 但是,像勃列日涅夫那樣吻得有激情吻得用力的蘇聯領導人,卻也不多,因而被稱為“勃列日涅夫之吻”。

“勃列日涅夫之吻”,是重重的三下,左臉頰一下,右臉頰一下,然後是嘴唇對嘴唇地來一下。他親吻的第一個外國政治領袖,是1968年到訪蘇聯的巴解組織領導人阿拉法特。勃列日涅夫與南斯拉夫領導人鐵托,因吻得過於用力,導致鐵托嘴唇滲血。

印度總理英迪拉·甘地,似乎很喜歡他的親吻,還把他們接吻的照片,掛在自己公寓樓書房的牆上。甘地遇刺後,這幅照片被博物館收藏。美國總統吉米·卡特,還有美國女舞蹈教師安妮,都被他大力度親吻過。

當然,最著名的“勃列日涅夫之吻”,是1979年,在慶祝東德成立30週年紀念大會上,他與東德領導人昂納克之吻。這張照片佔據了多家西方媒體的頭版頭條。有畫家將他們的親吻畫在柏林牆上,後來,牆面的畫被鏟去,但是很快又被原樣畫出。

有很多人,包括他的部下和外國領導人,並不喜歡被他親吻。如後來接替他成為蘇聯領導人、當時的克格勃最高統帥安德羅波夫,就在不止一個場合,表達對勃列日涅夫式親吻的不習慣,並儘量避免與他的親密接觸。

一些外國領導人,在與勃列日涅夫見面之前,就想到了避免被親吻的方法。羅馬尼亞領導人齊奧塞斯庫,總是強調自己患了感冒、皮膚過敏症或者口腔發炎。古巴領導人卡斯特羅,嘴裡沒有雪茄時,就會雙手撐住勃列日涅夫的肩膀與他擁抱,而不讓他過度靠近自己。

喜歡親吻男人,只是勃列日涅夫的兩大愛好之一。他的另一大愛好,是給自己頒各種獎章、勳章,並喜歡穿著別滿了獎章勳章的衣服,接見外國領導人,或者參加在紅場舉行的紀念活動。他給自己頒發了“列寧勳章”、“英雄勳章”、“勝利勳章”和“金星勳章”,有的還不止一枚。


世界真的很大


俄羅斯對的親吻禮是先親右臉頰再左再右,這樣的三步,但是勃列日涅夫的吻卻不一樣。


勃列日涅夫是怎麼親的呢?他是先右後左最後再對著你的嘴深深一吻。有的時候甚至還是熱吻,你想想要是你站在他的對面會是怎樣。而且,勃列日涅夫不僅僅是女人,即使站在他對面的是一個男人,他還依舊可以下得去嘴,而且還情真意切。

勃列日涅夫的吻絕對是世界出名的,然而他自己卻還認為自己的吻是一種特色,甚至還為自己的這一種特色感到自豪,他認為這個是真正的表達同志之間的情感,於是不僅僅是國內,即使是在國外他也是經常的實施這一種所為的禮節。



正是因為勃列日涅夫如此的熱情,所以各國的領導人在會見勃列日涅夫的時候都會做足防範,以防勃列日涅夫那突如其來的吻,像是戴帽子,叼一根雪茄等等。雖然有這樣的一些人避免了與勃列日涅夫親熱,但是總是有人無法逃脫他的魔爪。


像是當時的東德的領導人,捷克的總統,甚至連美國總統也沒能夠逃脫他的魔爪。

勃列日涅夫的吻今天是什麼含義呢?


在香港的有關影片的渲染下,我們對於勃列日涅夫的吻的詮釋則更像是一個同性戀的吻,因為真的看到了兩個大男人這麼抱在一起親吻,這種畫面真的是太美了。


一寸三分


兩個老男人在那口對口地吻,呵呵,這可是當年讓資本主義的領袖們聞風喪膽,堪比蘇聯另一種大殺器。

勃列日涅夫把接吻這個俄羅斯人的傳統發揚到了極致,在他擔任蘇共總書記的那些年裡,成了他對各國領導人接見的最高禮節。

對於東歐陣營和各加盟共和國的領導人,勃列日涅夫認為這是體現真摯革命情誼的禮節,體現了兄弟+同志的親密關係。

對於那些西方領導人,勃列日涅夫則認為這是體現了對待他們的重視,一種崇高的外交禮節。

俄羅斯人接吻一般是先貼對方臉頰,先右臉再左臉,然後再親右臉,發出接吻的聲音,就可以了,吻吻臉頰嘛,一般人也能接受的了。

可勃列日涅夫總書記不這樣,他先親兩面的臉頰,第三步直接親嘴唇甚至熱吻,還不分男女老幼。

這路數,勃書記認為這是個人魅力,其他領導人可就受不了了。

蘇聯陣營的領導人嘛,那也沒辦法,吻就吻吧,胳膊扭不過大腿。

其他西方領導人則對勃列日涅夫之吻頭疼不已,唯恐避之不及,儘量減少和這位總書記見面的機會,能躲就躲,想盡一切避免落入他的魔爪。

不過,最終還是躲不過的,受用就行了!

像美國總統,東德領導人,捷克總統等都被勃列日涅夫熱吻過。卡斯特羅曾經用雪茄巧妙躲了過去,當年的撒切爾夫人也巧妙地避開了勃列日涅夫之吻。


雲中史記


總結來說,勃列日涅夫的吻主要分三步走:

1、足夠熱情的三重熊抱,並深情地撫摸對方肩膀和腰;

2、嘴對著臉,左親親、右親親...到這一步就"打住"的話,可以看作法式親吻。然而,還有第三步,前兩步都是預熱,下面這個才是重點。

3、嘴對嘴,眯著眼,深情的咗一個。時間還得足夠長,讓攝影師們有時間調整角度,選取光線。

下圖是大家喜聞樂見的柏林牆著名塗鴉——“勃列日涅夫之吻”。

原型是這張照片:1979年10月4日,勃列日涅夫(左)與東德領導人昂納克(右)在慶祝民主德國建國30週年慶典上激烈擁吻。


這套禮節,主要是用來招待社會主義兄弟的。

蘇聯下屬加盟共和國的領導,東歐各國政要,甚至東亞的金日成,拉美的卡斯特羅,統統享受過這個待遇。兩個花白頭髮,身材魁梧的老頭如此深情擁吻,構成了蘇聯外交活動的日常。

甚至有戲言說,勃列日涅夫與南斯拉夫的鐵托吻的過於劇烈,以致於鐵托的嘴唇都破了....尷尬不尷尬?而且,勃列日涅夫還是個煙鬼,平日菸酒不離手,大家可以想象一下,這口味得有多重....

跟西方領導人,勃列日涅夫的吻還算比較“剋制”。比如下面跟美國總統卡特,只完成了前兩步(擁抱、親臉),第三步只是輕輕“啵”了一下,沒嘴對嘴的深吻。

社會主義陣營中,一些被強吻過的政要,因此留下了陰影,開始想辦法迴避。比如,捷克斯洛伐克共產黨第一書記杜布切克,再次拜見勃列日涅夫時,用一束鮮花做擋箭牌,成功的避免了被強吻。

蘇聯國內呢,尤其是蘇共政治局委員們,幾乎被老勃“強吻”的麻木了,雖然內心裡大多相當痛恨這種“熱吻”,但公開場合都在強忍著噁心,紛紛“上行下效”。

實際上,這種熱情的同志之吻,幾乎可以貫穿蘇聯的大部分歷史。

斯大林的熱吻。
“玉米愛好者”赫魯曉夫的擁吻。接任勃列日涅夫的兩個短命老頭——安德羅波夫、契爾年科,因為之前伺候老勃的時候被吻出了陰影,所以非常反感這種嘴對嘴的激情擁吻。

然後就是仍健在的,前蘇聯領導人,現特型演員戈爾巴喬夫了。這次風水輪流轉,小戈被咱們圖二中的東德領導人老昂給強吻了(他老人家大概是受了勃列日涅夫的真傳),還是那個姿勢,連角度都一樣。甚至還有二代傳人,普京被小恩恩的爸爸也擁吻過,儘管現在的俄羅斯早就不流行這一套了。
最近,還有兩個老頭的擁吻成了網紅話題,靈感源自老勃與老昂的熱吻。



本人文章一律原創,拒絕他人抄襲、任意轉載,如遇到類似“白鹿野史”、“堅持不懈創作的人”這種全部照抄者,一定投訴到底!


大學軍事理論教師


很多國家領導人都有一些奇怪的癖好,例如普京喜歡遲到,特朗普滿嘴跑火車,杜特爾特喜歡爆粗口,馬克龍喜歡姐弟戀,而本題要講的前蘇聯領袖勃列日涅夫則更厲害,他有恐怖的“勃列日涅夫之吻”。

親吻在西方是常見的社會禮儀,俄羅斯就有親吻的習慣。傳統的俄羅斯禮儀是親吻臉頰,即所謂的“三重吻”,貼著對方的臉頰,先親右邊再親左邊,最後再親右邊一下。這種禮儀在東方看來已經不大能接受,而勃列日涅夫將這種禮儀發揚光大至西方人也不能接受的地步。

勃列日涅夫“發明”的方法是親完左右兩邊臉頰,接著再親嘴唇。人家普京以遲到的時間長短來暗示自己對對方的重視程度,勃列日涅夫則以這種“熱吻”來表達對對方的歡迎之情和革命情誼,並且作為重要的外交手段和提升個人魅力的手段之一。

這種過於熱烈的歡迎儀式讓很多人大呼吃不消,例如捷克斯洛伐克第一書記杜布切克就在回憶錄中談到了這“慘痛”的經歷。1963年,勃列日涅夫訪問捷克時,杜布切克在機場迎接,就被勃列日涅夫沒來由“強吻”了,杜十分吃驚,表示他這輩子第一次遇到這事。時隔5年,1968年勃列日涅夫再度造訪捷克,這次杜布切克做好了準備,他捧著一大束鮮花,在與勃見面時將鮮花擋在身前。而勃列日涅夫渾然不知對方的用意,熱情地抓住杜布切克拿鮮花的手,將其高高舉起。攝影記者給他們拍了照,但這“小小的鬥爭”並未被照片披露。

勃列日涅夫的熱情給不少人留下了“心理陰影”,人們戲稱為“勃列日涅夫之吻”。對於那些國外政要還好些,一生不過經歷一兩次,而蘇聯的官員們則要天天與之打交道。他們對領袖的這種做法上行下效,每天接受上級的親吻,然後再把吻賞給下級,就這樣,“勃列日涅夫之吻”在蘇聯風行一時。

直到現在,人們一提到“同志”一詞,就聯想到當年火辣辣的畫面,難道“同志”的含義就是這樣被掰彎的?


萌叔觀世界


勃列日涅夫的領導人地位是通過政變得來的。在他執政的19年間,蘇聯的核武器數量不斷增加,甚至超越了美國,這也讓蘇聯歷史性地成為了軍事上的超級強國。勃列日涅夫在生涯末期,又搞起了個人崇拜。蘇聯的經濟,因此出現了重大問題,這為日後蘇聯的解體埋下了隱患。

不過,勃列日列夫給人印象最深刻的,還是在他的“勃列日涅夫之吻”。這種吻禮不僅讓國內民眾頭昏眼花,甚至在國際社會中,都有一定的殺傷力。

(勃列日涅夫舊照)

那麼,“勃列日涅夫之吻”到底是什麼呢?

相較於東方人的含蓄來說,西方的禮儀一向都是比較開放的。在蘇聯的傳統習俗中,就有一套比較莊重正式的親吻禮。這套禮儀的具體步驟是:在擁抱對方之後,先親吻對方的右臉頰,再親一下左臉頰,然後又親回右臉頰。這套禮節類似於如今一些歐洲國家的“吻面禮”,是一種表示親近友好的方式。

然而,這套禮儀在經過勃列日涅夫改良之後,卻成為了人見人怕的“勃列日涅夫三重吻”。在完成右、左的臉頰的親吻後,勃列日涅夫不會再親一次對方的右臉頰,他反而會向對方的嘴進行一次深深的親吻。

如果是單純的嘴碰嘴也就罷了,但勃列日涅夫在親吻時總是要閉上眼睛,頭部微傾,非常投入。如果是放在年輕的少男少女身上,那將會是一副愛情的美好畫面,但偏偏深情親吻的兩人卻是兩個老頭子,這個畫面實在是有些讓人難以接受。

當時的國際領導人,有很多都曾遭遇過“勃列日涅夫之吻”。

比如蘇聯下屬的加盟國領導人,以及東歐一些與蘇聯交好的國家領導,他們在會見勃列日涅夫時,通常都是難逃一吻。甚至還有傳言說,南斯拉夫領導人鐵托在遭遇“勃列日涅夫之吻”的過程中,竟然因為試圖反抗,而被勃列日涅夫咬破了嘴唇。這件事也著實讓人哭笑不得。

(撒切爾夫人舊照)

最可怕的是,勃列日涅夫之吻是不分男女的。當時國際上最著名的女性領導人是英國的撒切爾夫人。我們不清楚勃列日涅夫是否也曾想對撒切爾夫人進行“三重吻”,但最終,撒切爾夫人以其它事物做了擋箭牌,成功避免了這個尷尬的禮節。

撒切爾夫人的成功經驗,給了眾多領導人以啟示,在古巴領導人卡斯特羅會見勃列日涅夫時,他以雪茄做了擋箭牌。捷克斯洛伐克共黨書記杜布切克,則以一束鮮花來避免了尷尬。

說起來,“勃列日涅夫之吻”也不是誰都可以得到的。像這樣的禮節,通常情況下是獻給自己社會主義陣營的兄弟。比如在會見美國總統卡特的時候,勃列日涅夫就只會擁抱並親吻臉頰,最後一個步驟往往都會被省略掉。

勃列日涅夫最著名的一次親吻,發生在他與東德領導人昂納克的會面中。

1979 年10月4日,在慶祝東德建國三十週年的慶典上,勃列日涅夫與昂納克受到氣氛感染,情不自禁地擁吻在一起。

(昂納克舊照)

這幅畫面被攝影師拍了下來,很快就佔據了世界各大新聞的頭條板塊。這個親吻被稱為“兄弟之吻”,象徵了蘇聯與東德的親近和友好。

有好事的畫家很快將這張照片以塗鴉的形式復刻到了柏林牆上,這個親吻也成為了一種時代的符號。

事實上,這樣嘴對嘴的親吻,並非是勃列日涅夫首創。早在40年代,斯大林就曾對代表蘇聯簽字受降歸來的官員進行過這樣的親吻。並且後來赫魯曉夫也曾用過親吻禮。

值得一提是,這兩位大佬都曾在國內搞過個人崇拜,斯大林搞得比較成功,他的吻也一時傾倒眾人。而赫魯曉夫興許是為了效仿斯大林,但最終他卻失敗了。

這樣看來,也打算搞個人崇拜的勃列日涅夫,似乎是有意將這個吻禮推廣下去了。蘇聯的政治局委員和軍方高層,幾乎都遭遇過“勃列日涅夫之吻”。其中有些人對這種禮儀感到非常噁心,比如克格勃頭子安德羅波夫。在他後來成為勃列日涅夫的接班人之後,這種“三重吻”的禮節,就慢慢淡出了人們的視野。而他之後的契爾年科,也沒有在公共場合施行過這套禮節。

不過,戈爾巴喬夫上臺之後,他卻不幸遭到了東德領導人昂納克的親吻。而當年教會昂納克這一招的,正是勃列日涅夫。看起來,“勃列日涅夫之吻”還是有可能傳承下去的。


張生全精彩歷史


東西方文化之間存在差異,東方人比較含蓄,西方人則奔放大膽。在俄羅斯,就有一種親吻禮,它的具體操作流程分為三步,首先親右臉頰,然後先左後右各來一下,當年這個鏡頭在東方人看來多多少少有些少兒不宜的。在蘇聯人心目中,這是俄國人表達喜愛的禮節,這種禮節,蘇聯人是喜聞樂見的,直到勃列日涅夫之吻出現,他的重口味讓蘇聯人也感覺到了一絲少兒不宜的味道。   

勃列日涅夫是一個銳意進取的人,這在他表達親切的方式上也有所體現。自己改良了俄國人的親吻禮,他的動作流程同樣分為三步,他直接省略了原本的第一步,改為,先左後右,然後狠狠的對著你的嘴。就是,來一個少兒不宜的法式深吻。如果對象是一名女性,作為旁觀者,還能夠理解。然而,作為一名政治人物,在勃列日涅夫執政時期,女性政治家相對較少,和她深情擁吻的,往往是一些和他年紀差不多的老頭,當你看到兩個60幾歲的身材發福的老頭,在鎂光燈之下深情擁吻。這畫面太美,我不敢想。 不得不說,巴解組織領導人阿拉法特是一個傳奇的人物,他是第一個享受到勃列日涅夫之吻的外國政要。很難想象,作為一名信仰伊斯蘭教的政治領袖,在接受如此熱烈的男男之吻時他有多大的心理陰影,我想再高明的數學家估計也給不出答案。   

勃列日涅夫最著名的兩次親吻,獻給了南斯拉夫領導鐵托,以及東德領袖昂納克。據說,再一次與鐵托同志的碰面中,勃列日涅夫,充分展現了自己強大的火力,兩人熱烈相擁,激情擁吻。結果,鐵托的嘴唇都被吻破了。領袖就是領袖,臉嘴唇的構造都和我們不一樣,要知道這可是許多熱戀期的男女都沒做到的事情,這兩個七老八十的老頭做到了,真牛!   

當然,最被人們稱道的勃列日涅夫之吻還是,勃列日涅夫和東德領袖昂納克。1979年,慶祝東德成立30週年的大會上,勃列日涅夫與昂納克來了一次激情嘴對嘴,這個鏡頭被好事的記者,成功的捕捉了下來,成功佔據了多家西方大媒體的頭版。不久,有畫家就把這個經典鏡頭復刻在了柏林牆上,儘管當局將這幅畫除去,但是防民之口甚於防川。很快,這幅畫很快又被原樣復刻在了柏林牆上。   

印度前總理英迪拉甘地作為政壇美女,當她面對勃列日涅夫之吻時,她沒有像其他的男性領導那樣心中有無數只羊駝經過。她彷彿特別享受這位蘇聯領導人的吻,據說她把自己和勃列日涅夫的接吻照掛在自己的家內,不過這樣真的好嗎?她老公怎麼想的?  

 當然,面對勃列日涅夫這樣奔放的禮節,並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接受,畢竟勃列日涅夫作為一個資深煙鬼,口氣裡的那種味道,讓人終身難忘。於是,就出現了層出不窮的針對勃列日涅夫的妙招。勃列日涅夫驚奇的發現羅馬尼亞的領袖齊奧塞斯庫,身體好像不太好,每次遇到他的時候,不是感冒就是口腔發炎,這讓勃列日涅夫怕被傳染,不敢吻。而古巴領袖卡斯特羅彷彿特別喜歡抽哈瓦那雪茄,每次見面總是煙不離嘴,這就如同在卡斯特羅的嘴上形成了一道防護膜,使得勃列日涅夫無從下嘴(圖一中右下角)。 福垊突然想到,還有被他親吻的小寶寶,可憐的小寶寶啊!  

當然,隨著勃列日涅夫的去世,勃列日涅夫之吻也隨之退出了歷史舞臺,這種充滿違和感的場面終於不會再出現在電視鏡頭裡了。   


福垊


我是日航君,為您解答。

其實我對勃列日涅夫的印象一直停留在勳章狂魔上,今天又多了一個新梗,勃列日涅夫之吻。去搜了一些圖片,真的是笑到我了。有好玩的事情不能自己一個人藏著,今天我就和大家分享一下勃列日涅夫之吻。

一、勃列日涅夫之吻

大家肯定會覺得,在外交場合,挺著大嘴巴就往別人臉上親真的很恐怖也很失禮。但是不得不說,每個地方有每個地方的文化,在俄羅斯人看來,吻面禮可以說是最高禮節。當然,吻面禮不僅僅限於俄羅斯人,我們看電影的時候,會發現英國、法國、西班牙等國家均有吻面禮。

一般來說,男性之間的吻面禮都是非常非常親密的朋友之間才會進行的。勃列日涅夫和大家之間是好同志,估計勃列日涅夫的吻面禮是為了顯示自己和同志們的親切程度,表明我們是密不可分的密友才使用的吧。

勃列日涅夫之吻是三段式的,三段親吻是最能表達友誼的一種方式,這種親吻分為左臉親、右臉親、嘴巴親。

二、誰被親過?

當然了,不是隨隨便便一個人就能獲得勃列日涅夫同志的友誼的親吻的,被勃列日涅夫同志吻過的人都是大佬級人物,是被勃列日涅夫同志認為是朋友的人,蘇聯政治局內部的同志們就不說了,當時的東德領導人昂納克、羅馬尼亞領導人齊奧塞斯庫、捷克領導人杜布切克、捷克下一任領導人胡薩克等人都被勃列日涅夫熱吻過。

當然,有一個傳說是勃列日涅夫非常看重這個吻,當時他與美國總統會晤時,美國總統沒有經過他的允許就對他進行親吻,他本人非常生氣。

其實這個問題讓我想到了喜歡和人比較手勁的特朗普……直到有一天他遇到了莫迪

文:日航通鑑 圖:來自網絡與站內,侵刪


日航通鑑


冷戰時期,在德國柏林著名的柏林牆上,有一幅更為著名的塗鴉——兄弟之吻,塗鴉的內容就是時任蘇聯中央總書記勃列日涅夫和東德最高領導人埃裡希·昂納拉的親吻,據說,這幅畫代表了前蘇聯和東德之間親密無間的關係。


不過,令一般中國人看的比較彆扭的是,這個“兄弟之吻”不是我們通常理解中的親吻臉頰,而是直接嘴對嘴親上了。兩個老年男子直接嘴對嘴親吻,雖然隨著西方文化的傳入,我們基本接受了擁抱、親吻臉頰等西方禮節,但是,對於同性之間直接嘴對嘴親吻,大多數人還是很難接受的。

但是,類似對東德最高領導人進行的“兄弟之吻 ”,勃列日涅夫乾的早不止一次了,同時,這還成為了他在國際社會中最具標誌性的特色。在勃列日涅夫看來,在會見社會主義國家領導人和加盟共和國的領導人時,對對方抱以接吻這一崇高禮儀,是展示他外交魅力的獨門法寶,並且樂在其中。



在勃列日涅夫當政的十餘年間,他會見的所有外國領導人,幾乎無一例外,都曾“享受”過勃列日涅夫之吻。但是顯然,被強吻的其他人並不如勃列日涅夫想象中的那樣樂在其中,反而比較反感。曾被勃列日涅夫多次強吻的捷克斯洛伐克共產黨第一書記杜布切克,就曾在回憶錄中描述過自己的被吻經歷:

他1963年12月來布拉迪斯拉發,我到機場歡迎他時,他擁抱和吻我就沒有來由。我們在這以前從未見過面。五年之後,又是在公開場合,在糟得多的情況下,他又試圖這麼做。


被強吻又很難拒絕的各國領導人,為了減少這種“待遇”,他們不得不竭盡全力減少與勃列日涅夫的會面。即使不得不會面,他們也開始採取各種手段躲避,最成功的,要屬古巴領導人卡斯特羅,他曾用鮮花擋住了勃列日涅夫身上來的嘴唇,成功逃過一“劫”。

在這些被勃列日涅夫“三重吻”吻過的國家領導人中,最慘的,還要屬南斯拉夫最高領導人鐵托。在一次與勃列日涅夫會見的時候,鐵托的嘴唇居然被勃列日涅夫直接親破,也可見勃列日涅夫用力之猛,感情之深。不光社會主義國家的領導人,勃列日涅夫會見的其他各國政要,都享受了這種待遇,連當時的美國總統卡特也“慘遭毒嘴”。



勃列日涅夫之吻不僅對國外,對於國內同志,列日涅夫也是如此這般熱情。蘇聯對當時的政治局委員、各加盟共和國領導人、乃至於蘇聯各地區領導人等等,都曾被施以熱情之吻。所謂“上行下效”,被親吻就算了,畢竟次數並不多,最令當時蘇共政治局委員們崩潰的是,他們還不得不將這種“勃列日涅夫之吻”發揚光大。


鳶飛九天2018


前蘇聯領導人勃涅日列夫是一介雄心勃勃的武夫,在他執政時期,美蘇冷戰達到全面高潮。蘇聯與美國除了在海陸空三軍上保持著軍備競賽以外,還在南亞、東南亞、東歐、中亞等地區進行著殘酷的政治軍事博弈。

因此,許多人對勃列日涅夫的印象就是一個自大而貪婪的狂人。不過,勃涅日列夫其實也留下了很多的軼事,其中比較有名的就是那恐怖的“勃涅日列夫之吻”了。

俄羅斯族主要信奉東正教,再加上其民族的傳統文化影響,所以一直把接吻當成是一種重要的交際禮儀,這種禮儀不只是在異性之間,而且包括同性的男性。話雖如此,但普通俄羅斯人在交際場合還是能夠把握“接吻”分寸的,而要像勃涅日列夫這樣過度“沉溺”於接吻的蘇俄領導人就比較罕見了。

在蘇聯與各國的外交場合裡,勃涅日列夫總是喜歡不遺餘力地展示他那獨特的“親吻”絕技,彷彿就像是他的一種怪癖好。據說,第一個遭受勃涅日列夫親吻的西方國家領導人是美國總統卡特。儘管卡特當時十分不願意,但依然出於禮貌地接受了這個獨特的“吻”,事後很快便逃之夭夭了。

在勃涅日列夫本人看來,這或許是他展現個人魅力的外交法寶,但其實被吻的各國首腦很少有開心者,更多的只是無奈。

久而久之,恐怖的“勃涅日列夫之吻”也就在國際外交舞臺上留下了赫赫威名。

從東歐到北美,從北非到南亞,各國領導人無不深受其“害”。不過,被吻頻率最高的還是蘇聯內部的官員和華約集團的各國領導人們。在日常工作中,領導人勃涅日列夫最喜歡垂青蘇共政治局委員們,畢竟大家是經常見面的。

另外,勃涅日列夫平日裡一向喜歡酗酒和抽菸,所以口臭比較嚴重。以外除了他自己以外,實際上沒有任何人喜歡接吻這種交際方式。據說,在勃涅日列夫後面的兩位蘇聯領導人安德羅波夫與契爾年科都曾多次得到過這種垂青。一直到勃涅日列夫去世多年後,蘇聯官員們對此仍然心有餘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