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5 看舌知病,中医舌诊篇二:黄腻苔,黄燥苔,焦黄苔

黄腻苔

看舌知病,中医舌诊篇二:黄腻苔,黄燥苔,焦黄苔

黄腻苔舌象为苔色黄而粘腻,颗粒紧密胶粘,加黄色粉末调涂舌面。

黄腻苔主病:

主湿热积滞,痰饮化热或食滞化热等证。

——若淡红舌,黄苔满布舌面,苔色润泽不燥。边尖兼少许白苔,因外邪传里化热,进入阳明胃腑而生。主病,热入阳明证,气分湿热症,肝胆疾患及尿路感染,多种发热疾病.治宜清热解毒,疏通表里。

——若红舌,黄腻苔,中厚而边薄,紧密细腻,根部尤甚,则多因热痰互结,或湿邪入里化热,或温热之邪结于胃肠,尚未至阳明燥实。

——若舌色深红发绎,则又为营热深重之候。主病。热痰互结.中焦湿热。胃肠宿食。

——若紫舌,灰黄厚苔,苔润而不燥,即为寒热错杂,热从寒化,或寒从热化之危重之候,多因为热病不愈,心阳暴衰,停痰厌饮久久不愈,兼感外邪,入里化热。故主病为真寒假热,心肾阳衰,霍乱吐泻,哮喘诸证。治宜温通心肾,回阳救迎。清热化池。活血化瘀。

——若紫暗舌,黄腻苔,舌体胖,舌面满布黄苔.夹有白苔,中根较厚,其色黄而厚腻,其形成可因阴证央食,可因痰湿内郁,可因寒邪凝滞,可因湿食阻滞中焦,气血郁阻,亦有湿热与胃肠糟粕搏结之证。治宜温阳健脾,活血消积。

临床多见于急慢性胃肠炎.胆囊炎,尿毒症等病人的舌象。此类舌象的病人一般病情较复杂,治疗宜按辨证施药。

黄燥苔

看舌知病,中医舌诊篇二:黄腻苔,黄燥苔,焦黄苔

黄燥苔舌象为苔色黄干而少津(津液),属邪热伤津之病变。

黄燥苔主病:

邪热传里,治直泻热清里。气分热盛津伤,宜辛寒清气,泄热保津。实热里证,邪热结脏腑。宜苦寒攻下以泄热救阴。热退津伤,治宜甘寒生津。

黄苔

看舌知病,中医舌诊篇二:黄腻苔,黄燥苔,焦黄苔

黄苔是常见的病理舌苔,在部分健康人中也可见到黄苔

黄苔主病:

若薄白带淡黄苔,为风热表证或风寒在表化热,

若淡黄厚苔,为胸腔湿热,气滞不宣

若舌谈胖嫩,苔黄滑润.为阳虚水混下化

黄苔形成机制的现代研究:

(1)黄苔形成与体温升高有关。

(2)黄苔与炎症感染有关。

(3)黄苔与消化道功能紊乱有关。

(4)黄苔与古苔微生物有关。

薄黄苔

看舌知病,中医舌诊篇二:黄腻苔,黄燥苔,焦黄苔

舌上苔呈黄色,薄黄苔薄白中带有浅黄苔,色淡黄。

主病及相关研究:

——若薄黄而润苔,多由表邪初入里,里热不甚(不严重),津液未伤。治当清热透表(把病邪从表浅的卫分通过发汗驱逐出去)。

——若薄黄而干苔,则当辨(分辨)病人不恶不怕)寒反恶热(反而怕热),为伤寒外邪初入(刚刚进入)阳明(胃)之里,或温热之邪欲入(要进入)气分,为胃家热而未实(胃中有热但并不太重)),热邪伤津之证。宜甘寒轻剂以濡养津液。

——若薄白而带浅黄苔,为风热在表或风寒化热,当辛凉解表。

焦黄苔

看舌知病,中医舌诊篇二:黄腻苔,黄燥苔,焦黄苔

舌象为苔色老黄而焦,或厚而色深黄,黄褐色,尤以中心或舌根部为甚。

焦黄苔主病:

阳明腑实证,脏腑三焦实热,或温热病后期,胃肾阴亏,及多种发热症及感染性疾病。

又绛舌,焦黄苔,舌质红绛,两侧绛而发紫,舌根部焦黄色苔,燥而少津,为外感邪气,化火入里,灼伤营血,津液耗损,胃肠实热,肾阴亏损,从而使阴津不足。


⊙文章内容仅供临床思路参考,非中医专业人员请勿试药。

⊙图文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