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德國:以環保之名抵制特斯拉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

德国:以环保之名抵制特斯拉

正在建設的特斯拉德國超級工廠,繼1月因二戰遺留炸彈觸發安全隱憂之後,2月中旬又因伐木爭議再一次拖延了工期。

對比特斯拉上海工廠的“中國速度”,人們不禁質疑德國還是不是那個以嚴謹和效率著稱的工業強國。在下一輪技術進步方向尚不明確、全球經濟增長乏力的今天,這類所謂“正確的錯誤”,越發顯得不合時宜。

以環保之名

德國,或者說整個歐洲,是全世界汽車市場的重要板塊之一。根據美國信息處理服務公司(IHS)的相關數據,歐洲汽車銷量佔全球市場總規模的25%左右。隨著歐洲多國推動交通電氣化戰略併為車主提供補貼,繼中國和北美之後,歐洲的電動汽車市場也成為了各方角力的主戰場之一。作為電動汽車領域的明星,特斯拉當然不會錯過這一機會。

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2019年11月宣佈特斯拉歐洲首座超級工廠落戶柏林時,柏林副市長拉莫娜·波普在社交媒體上發文:“有眼光的人來柏林!歡迎來到大都市區,特斯拉!”

特斯拉德國超級工廠選址在柏林以東,即前東德地區的格林海德。特斯拉斥資4091萬歐元購買了大約300公頃的土地用於工廠建設。建成後,超級工廠預期能夠為當地提供1.2萬個工作崗位,汽車年產量將達到50萬輛。這對於該地區而言無疑是一個大好消息。

然而,超級工廠的建設並非一帆風順。2020年1月,數枚二戰時期未爆炸的炸彈在工廠建設過程中被發現,並在幾天後被安全引爆。然而比起炸彈,當地居民的憂慮對於工廠建設造成的阻礙更甚。

當地居民的憂慮主要有兩方面:首先,特斯拉工廠每小時用水量達到372立方米,由於當地水資源本就不豐富,居民擔憂這可能會導致飲用水出現供應或汙染問題;另外,這300公頃的土地大約有92公頃是松林,因為工廠建設,這些樹木都需要被砍伐清理,當地環保組織“勃蘭登堡綠色聯盟”擔憂,這可能會對當地生態環境造成惡劣影響。

當地居民的憂慮和抗議持續發酵。2月15日,德國高級行政法院命令特斯拉應當立即停止施工,直到法院對“勃蘭登堡綠色聯盟”的申訴做出最終的裁決。這一決定立即引發了廣泛憂慮。一方面,當地官員擔憂這一潛力巨大的超級工廠項目本身出現延宕,影響當地就業和經濟;另一方面,超級工廠項目如果進展不順利,會使得潛在的國外投資對德國項目更加謹慎,從而對德國未來經濟造成更深遠影響。

其中更加值得玩味的是,抵制生產綠色環保電動汽車的超級工廠的原因,竟然是綠色和環保本身——儘管特斯拉已經在工廠建設過程中採取了符合環境標準的各項措施,包括噪音限制、動植物保護等等。

對於特斯拉來說,幸運的是,法院2月20日便裁決特斯拉可以繼續施工,工程延宕5日後,風波暫告一段落。

不斷重複的故事

雖然特斯拉工廠停工事件成了產業界的大新聞,但是德國媒體對這件事的反應其實相當平靜。瀏覽德國主要媒體網站,對於這一事件的報道深度和關注度都相對較低,很大程度上可能是因為這樣的事情在德國乃至歐洲社會屢見不鮮。修了4年還沒有完工的一條200米長的公路、永遠都在改造中的交通樞紐、遙遙無期的新地鐵線路……比起一些“史詩級”延宕工程,特斯拉停工事件甚至都算不上波折,而這其中最有名的當屬德國柏林新機場項目。

2010年,柏林新機場因為建設集團破產而工期延宕。2012年,在萬眾期待的柏林新機場終於即將竣工交付的26天前(主要航空公司都已經從數月前就開始售賣該機場始發機票),卻因為煙霧報警系統和通風系統未通過安全驗收,消防系統本身因為接線問題成了最大消防安全隱患,導致未能交付。時至今日,因為預算流程等問題,消防系統仍未完成整改,人們仍未看到新機場交付的曙光。

屋漏偏逢連夜雨。土木工程建設的質量問題、管理層不斷更迭、機場的主要使用者柏林航空在2017年破產清算等等,都讓新機場的交付更加渺茫。在長達8年的等待期中,機場的很多設施尚未使用就已經在長期放置中達到了使用壽命,這些設施都需要額外的投資去更換。

2018年,新機場更換了750塊達到設計壽命的航班信息顯示屏,併為此付出了超過50萬歐元的代價。按照目前的工程進度,新機場在2020年10月交付使用幾乎是完全不可能的。甚至有公眾建言,將新機場拆毀重建也比修修補補竣工快得多。

斯圖加特火車站改造項目則是另一個著名案例,包括巴登-符騰堡州州長在內的當地政要甚至連出席奠基儀式都不願意。該項目自1994年啟動,1997年一家工程建設公司以25億歐元的價格中標。然而,伴隨著漫長勘探及審核過程中的通貨膨脹,到2010年,預算暴漲到了100億歐元。

此外,由於保護古蹟(斯圖加特老火車站是德國及世界文化遺產)、保護樹木、安全隱患等各種原因,圍繞斯圖加特火車站項目的抗議示威不斷,2010年甚至還出現過防暴警察用高壓水槍鎮壓示威者的情況。直到2012年,這一項目才開始順利施工,並預計於2021年完工。可到了2018年,這一預期又改為2025年。

“正確的錯誤”

如果僅僅去看德國每一個拖延項目的技術細節,會發現拖延的具體原因都具有高度複雜性。然而如果嘗試抽離細節,就會發現,所有的延宕都有一個共同結構:次要的因素對整體的發展形成否決,造成原地踏步的局面。然而這些次要因素的否決權,又有其十足的“正確性”。

就特斯拉項目而言,當地居民保護水資源、保護森林和生態當然都是正確的,是他們無可指摘的權利;就柏林機場項目而言,不輕易增加預算、不做系統性的整改無疑也是對投資最負責、最穩健的做法。

事實上,在工程建設領域之外的其他議題上,在德國乃至整個歐洲,類似“正確的錯誤”也不少見,包括對可再生能源極端追求的態度、對不可持續的高福利的不斷投入等等。

有分析人士指出,“正確的錯誤”的確具有現代性,一方面體現了社會成員對於社會事務的責任心和參與感,另一方面則體現了社會各個群體之間充分的互相尊重。這些“正確的錯誤”所賦予的否決權使得社會弱勢群體的聲音能夠得到重視,從而形成良性的社會協商。但與此同時,“正確的錯誤”帶來的結果往往是次要矛盾壓制或延後了主要矛盾的解決,從而限制了一個企業、社會乃至地區的長遠發展。在德國以及歐洲,需要強有力的政治家頂住“正確的錯誤”,把主要矛盾作為主要議題,肩負起自己的歷史責任。

全國能源信息平臺聯繫電話:010-65367702,郵箱:[email protected],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臺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