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9 2019年,廣西這家茶館要把茶園種滿山歌

2019年,廣西這家茶館要把茶園種滿山歌

2019年,廣西這家茶館要把茶園種滿山歌

山歌好比春江水。

遇見這樣一家小茶館,茶館裡有茶,還有濃濃的故事,而我們也想在新的一年裡,去茶園種滿那翠綠歡快的山歌。

凌雲縣,古稱泗城。有著千年歷史的小城,常年煙霧繚繞,茶香滿園,同時凌雲壯族百姓也是能歌善舞的好手。

2019年,廣西這家茶館要把茶園種滿山歌

2019年,廣西這家茶館要把茶園種滿山歌

曾經,甚至如今。

經常見到壯家採茶女揹著小竹簍,在煙霧繚繞的茶園唱著歡快的採茶歌。是的,就是在那山山水水都沉浸在山歌裡的小縣城,中國名茶之鄉凌雲縣,歌聲裡藏著深深的勞動人民的智慧。

2019年,廣西這家茶館要把茶園種滿山歌

2018年11月,廣西凌雲縣。

山歌從布柳河蔓延到那一彎一彎四季常綠如梯田般的茶山 。

而我們所認識的羅松梅,她的山歌也從國家非遺凌雲七十二巫調唱到廣西自治區非遺凌雲歡隆山歌。

2019年,廣西這家茶館要把茶園種滿山歌

壯家人的山歌情緣,追溯歷史長河,那第一聲在原始社會中狩獵時的“吶喊”,孕育出壯族山歌的種子,一直伴隨她們的日常生活、生產勞作以及祭祀活動,深深沉澱在血脈骨肉裡,流淌著的魂。

2019年,廣西這家茶館要把茶園種滿山歌

2019年,廣西這家茶館要把茶園種滿山歌

羅松梅從未想過,自己的生活中若是沒有人唱山歌將會如何。而她所傳承的“凌雲壯族歡隆(山歌)”在2018年12月下旬被評為第七批廣西壯族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當她意識到山歌的傳承問題,是一次去市裡開會,散會後有位老人緊握她雙手,讓她[不要放棄唱山歌,要堅持下去,要把山歌傳承下去]。羅松梅反握老人的手,[這是我一直喜歡的東西],哪怕沒有人重視,唱山歌已經成為她生活的一部分,[生活不能丟掉,更不可能放棄]。

2019年,廣西這家茶館要把茶園種滿山歌

羅松梅知道,山歌不僅僅是唱完就結束了,若要傳承,怎麼傳,傳給誰,也擔心自己不知道能唱到什麼時候。

和許多壯族人一樣,羅松梅從小伴著山歌長大,對山歌的印象就像和呼吸、吃飯、走路一樣自然的存在。小時候最快樂的事情,就是聽著媽媽一邊唱歌一邊織布,小小的她聽不懂歌詞中的含義,卻不影響對山歌喜愛。

2019年,廣西這家茶館要把茶園種滿山歌

長長的布柳河唱著長長的歌。

羅松梅的家鄉在布柳河域中段,在村裡,幾乎每一個人都會唱山歌。無論下地種田、上山砍柴、婚喪嫁娶、重大節日,都用山歌來表達情意。

回憶幼年學歌時,每到夜晚大人閒下來,老人們都聚在村口的樹底下,一群孩子就圍在老人的身邊學唱山歌。那時候的她們總是聚在一起,以歌為樂,通宵達旦,整條布柳河都回蕩著她們的歌聲。

2019年,廣西這家茶館要把茶園種滿山歌

唱一首山歌做一套衣服。

歌聲唱到凌雲縣城,羅松梅17歲獨自一人到縣城學習製衣。她在縣城開了裁縫店後,街上就多了只“百靈鳥”,時常飄著她的歌聲。

那時剛有影碟機,很多人把她唱的山歌刻在磁帶或碟片上,一時間大街上全部是她的聲音,人們都喊她“歌星”。

而做裁縫的同行都對羅松梅又愛又恨,喜歡她唱的歌,又恨她太會唱歌。羅松梅的店裡每天擠滿了人,做衣服的老人經常去她店裡,看她一邊做衣服一邊唱歌,山歌一首接一首張口就來,加上她做衣服的手藝也不錯,所以吸引了很多回頭客。

2019年,廣西這家茶館要把茶園種滿山歌

2019年,廣西這家茶館要把茶園種滿山歌

如今羅松梅有一個唱山歌的團隊,約二三十人。團裡外出演出、日常排練的服裝都由她親手製作,有些村裡的山歌團也讓她做衣服,不僅如此,現在鳳山縣申報藍衣壯的非遺服飾也讓她製作。

於羅松梅而言,唱山歌是情緒的一種表達,是發乎內心去唱的,山歌是一種文化,山歌文化的傳承裡有許多與生活息息相關的東西,[喜歡就唱了,這是幾百年前留下來的文化,唱歡隆歌的很多老人去世後,年輕人接不上,眼睜睜地看著它們消失,很可惜]。說罷,即興唱了一首關乎歡迎遠方客人來相會的歡隆山歌。優雅歡快,彷彿看見有人划著小竹排在布柳河上慢慢遊曳。

2019年,廣西這家茶館要把茶園種滿山歌

[歡隆山歌的調子有快,有慢,還有快慢結合],唱習慣了,不同地區的山歌調子唱幾遍就能學會,[像鳳山的調子一般人唱不了,它分高音、低音,還有平音,唱的時候忽高忽低,音域間的快速轉換,聲音條件不好的人唱不出那種韻味,更唱不出來],說到山歌,羅松梅總有說不完的故事。

羅松梅有兩個孩子,從小教他們講壯話,而他們也繼承了母親的藝術細胞,一個學音樂,另一個學舞蹈。有一次大兒子在彩排的時候,歌裡面有一段歌詞只會唱出調子,關於那段歌詞的含義卻是一知半解,彩排結束後跑回家問她,羅松梅聽兒子唱完後,立馬能聽出歌詞所表達的含義。

2019年,廣西這家茶館要把茶園種滿山歌

羅松梅是2009年接觸凌雲壯族七十二巫調,[因為它有特色,就去報名學習唱],凌雲壯族七十二巫調音樂以凌雲縣72個人文和自然景點名稱命名,以單人獨立演唱為主要形式,是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起源於宋朝,從做巫演變發展,逐步在各種生產生活過程中適用,因其傳承的特殊性,具有一定的神秘色彩。

凌雲七十二巫調一般是由巫婆來唱。從她的角度只是作為一個民歌愛好者來學習,而無論她們怎麼學,與真正巫婆唱的感覺完全不同,一般人唱不出那種韻味。目前傳承凌雲七十二巫調的非遺傳承人是百色凌雲本地人,相比她們,唱的會好一些。

2019年,廣西這家茶館要把茶園種滿山歌

2019年,廣西這家茶館要把茶園種滿山歌

傳承從身邊開始。若周圍有人喜歡唱山歌,羅松梅也會教她們怎麼唱。羅松梅11歲的外甥女現在是她重點培養的徒弟,外甥女今年上五年級,已經學會唱不少山歌。[沒想過做這個能得到多少錢,只是想著把它傳下去,身邊人願意學就教給她們],唱歡隆山歌的人比較多,當地人之間有許多山歌微信群,年輕人進群裡聽多後也逐漸學會唱。

而凌雲七十二巫調不同,唱巫調沒有這樣的微信群,目前仍在的巫婆大多年過古稀,[年輕的接不上,青黃不接,老人一去世,就什麼也沒有],七十二巫調的傳承更艱難。

2019年,廣西這家茶館要把茶園種滿山歌

又一年過去了,關乎傳承,羅松梅內心也有許多打算,[傳承是肯定要傳承下去的],從學校開始普及,孩子的教育是關鍵,[這件事一個人不行,要一個團隊,服裝道具、音響裝備、場地人員、宣傳策劃等方方面面都要實現]。

現在羅松梅以她的方式唱著山歌,傳承著山歌,她知道,[這個不僅僅是口頭上說傳承,更要腳踏實地去做]。

直播回放·茶氏微博

【凌雲·白毫故鄉】此次尋訪與茶無關,關乎非遺,每一塊土布,織滿了濃濃的鄉土。#非遺# #心之嚮往,我在路上#

更多關於凌雲:

圖文|茶氏

茶氏|文創+品牌推廣

文創+非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