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4 五分鐘瞭解千古丹經道書鼻祖《周易參同契》

《參同契》又名《周易參同契》,為東漢魏伯陽所著,此書不僅是道家養生學的理論源頭,亦是中國古代化學、藥物學、天文歷算等學科的發軔之作。因此,《參同契》一書被人尊奉為“丹經之祖”,魏伯陽其人亦被後人稱為“萬古丹經王”。其學說匯融周易、黃老、丹火之功於一體,用《易》的陰陽變化之理,闡述煉丹、內養之道,證明人與天地、宇宙有同體、同功而異用的法則。因其涉及諸多學科知識,艱深晦澀,素以“天書”著稱,歷代注家甚多,但能參透此書者寥寥,有認為此書專講人自身精、氣、神的修煉,即內丹修煉;有認為此書是講燒煉金丹以求仙藥,即外丹修煉;亦有認為其與《易經》一樣,無非闡述陽陽調和之道……各說各理,莫衷一是。

五分鐘瞭解千古丹經道書鼻祖《周易參同契》

《參同契》主要有三大綱要:第一是“御政”,第二是“養性”,第三是“伏食”。

所謂“御政”,那包括很多了,上至皇帝下至一個普通人,想修心養性做人做事都是“御政”。怎麼樣做人呢?就是走一條正路,知道人生的正道,政治也同時包括在其中。所以一切有關修道與做人做事、天文地理,以及人世間各種各樣的正當法則、原理,都屬於“御政”的範圍。

第二“養性”,我們普通人修道學佛,要夠得上第二步“養性”可難了。我經常說學佛修道是我們中國古時的一門科學,這一門學問是研究身心性命之學,它是有理論的。自己生命身體怎麼來?為什麼人有思想?要想得到答案,必須先把理論弄清楚,懂了理論再來修行。修行就是實驗,反求諸己,用自己的身心去做實驗。自然的科學也是懂了原理理論,然後用物來做實驗的。

這個所謂“御政”的原理懂了以後,修養才叫做“養性”。但是我們一般學佛學道的,不管用哪一種法門,唸佛也好,禱告也好,唸咒子也好,打坐也好,都是走“養性”的最初步路子,可是性仍然養不好!要“養性”,首先就要認識“性”,也就是佛家所講的“明心見性”。常有人說某人個性不好,個性是什麼東西?還有中文把男女關係也叫做性,明心見性至高無上也用這個性。這個性究竟是什麼東西?這就牽涉到中國文化的本位了。《禮記》上提出來人有“性”跟“情”兩部分,所謂性情,我們老一輩子講話,這一個孩子性情不大好呀。這個性情的性是什麼東西?情又是什麼東西?所以“養性”是養哪一種性?這些都是大問題。

第三“伏食”,就是成神仙。“伏食”就是在“御政”與“養性”做到之後,最後那個工夫。這個東西不從外來,是從自己生命裡來。但是也不全然是從自己這個肉體生命來的,而是同宇宙有關係的。就是說有一個東西忽然會進入身體中來,但不是從嘴巴進去,而是由身體另外一個地方進去的。這另外一個進入人體的地方,就是頭頂。我們曉得嬰兒頭頂上這裡“怦怦”地跳。修道修得好,這裡一定開了,學密宗叫做開頂,不曉得你們諸位看過沒有?我是看過的,書上看來的不算數,我碰到過這種人。過去我在四川的時候有一位老師七十幾了,鶴髮童顏。

講到這位老師,他有四個特點:七十幾歲子孫滿堂,卻不跟子孫在一起,一個人住一個小房子修道。房頂瓦漏了,他也不用樓梯,自己拿幾片瓦,一跳就上了屋頂,補好了再跳下來,這是我們親眼看到的。

第二點,我們都曉得這個老師從不睡覺,我們年輕人頑皮都是第一流的,故意輪班和他談話,一講一整夜。他有一個習慣,一到了正子時,就靠在椅子上不動也不說話,無論你怎麼說話他就是不答。大概要經過半個鐘頭,眼睛張開了,然後你剛才講的話他都答覆你,每天夜裡如此,我們屢試不爽。

第三個特點,他七十幾歲的老人,兩個乳房一擠,同女人一樣有奶水的。換一句話說,他修道到了這個程度,他的血已經變成白漿,當然不是變成什麼白血球,白血球過多是毛病。

第四點,他的頭頂上我們都去摸過,“怦怦”跳的,同嬰兒一樣。別的稀奇古怪事我們不去管他,僅這四點就很與眾不同,是別人稀奇古怪不來的,也是我親自見到的。這個所謂“伏食”,與頭頂有關,到了某一個時候這個東西就進來了。

五分鐘瞭解千古丹經道書鼻祖《周易參同契》

後來宋朝南宗道人張紫陽真人,他著的另外一本丹經《悟真篇》,可同《參同契》媲美。張紫陽真人既是禪宗的祖師,又是道家神仙。他那篇《悟真篇》就提到“伏食”的道理,他說“一粒金丹吞人腹,始知我命不由天”,那也是牛吹得很大。他說人修道到了“伏食”那個境界,一個東西就進來了。“一粒金丹吞人腹”,腹是指肚子,這可不是大家修道修的這個丹田;“始知我命不由天”,生命就可以自己做主了。這就是“伏食”的綱要。

在這裡我要再介紹道家所講的“伏食煉丹”。在我們的甲骨文裡,也就是中國最古老的文字,“丹”字跟太陽的“日”字一樣,就是一個圓圈中間一點,空空洞洞之中有一個東西。後來把這個丹字中間加了一橫,有各種寫法,反正是代表有個東西在一個空洞的中間。

我們曉得道家有三種丹的分類,所謂天元丹、地元丹、人元丹。我們普通一般打坐做工夫,打通任督二脈、奇經八脈,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還虛,都是自己做工夫在身體中煉成了人元丹。現在一般練氣功的人還做不到,真正煉丹成功的還只是人元丹。

五分鐘瞭解千古丹經道書鼻祖《周易參同契》

人元丹是根據道家的《高上玉皇胎息經》來的。這本經講到上藥三品,就是人本身的精、氣、神,我們後世一般打坐修道做工夫都在搞這個東西。這個就又要扯到明朝的大儒王陽明瞭,他同朱熹對中國文化影響都非常之大。不過他同朱熹的路線相反,是走陸象山這個學派的路線,而且佛道兩家他都學過。在他傳記裡都有,能夠未卜先知,不過後來他放棄了。為什麼放棄?也就是書讀多了,官做大了,“道”就不容易修成功了。王陽明雖然最後放棄了學道,可是也吹了一句大話,依我們現在觀念看來是逃避的心態,他說道家也不必修,在那裡練氣功打坐,上通下來,下通上去,一天時間都浪費了,王陽明認為那是“搬弄精神”。

但是我們再仔細看看王陽明這一句話,他承認人的生命裡有一個東西叫做精神,他至少承認這一點。我們常常聽到有恭維人精神不死——精神是什麼東西?精神是不是一個真東西?這是個問題!如果是真東西的話,就可以把握回來,把握回來就叫做人元丹。

(本文摘編南懷瑾先生《我說參同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