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1 《道德经》里隐藏的领导力法则:不争,才是最大的争

《道德经》里隐藏的领导力法则:不争,才是最大的争

有朋友说,《道德经》实在太难了,读不下去!

而罗大伦说,不是你读不下去,而是你得自己去悟。

每个人悟到的道理,都不尽相同。

他认为:“《道德经》的源头应该是上古时代,国家君主在治理国家过程中,总结出的领导者法则。”

旨在告诉一个组织的领导者,应该有什么样的品性,如何修炼自己,才能成为一个好领导。

道德经,一直被誉为圣人之书,尤其在管理和带人上,关于“争与不争”,自有其独到见解。

可以说,一本《道德经》,就是一本“领导力法则”。

《道德经》里隐藏的领导力法则:不争,才是最大的争

01

先有付出,再问收获

道德经第七章有曰: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耶?故能成其私。”

什么叫后其身而身先?

西安交大韩鹏杰教授提到,你越把自己的利益放在后面,大家觉得你这人可交,觉得你领着大家,大家不会吃亏,大家越往前推你。

一个团队的领袖,如果什么好处都想抢在自己手上,什么利益都想自己独占,那么久而久之,团队一定很难齐心,最后会被他人推倒,而选择更好的领导跟随。

而当你越把自己的利益放在后面,大家就越愿意跟随你。

《道德经》里隐藏的领导力法则:不争,才是最大的争

新东方的俞敏洪曾讲这样一个故事。

他创立新东方后,初期发展顺利,公司也已初具规模,但他需要寻找更优秀的合作者,把整个蛋糕做大,把教育培训的市场做得更强更稳。

于是他跑到美国和加拿大去找他曾经那些大学同学。

为了让同学们相信自己有实力,他大把大把地花美元,表现得自己很有钱,公司未来很有赚钱潜力的样子,期望以“钱”来打动同学的心。

后来,同学们果真回来了,但理由却令俞敏洪十分意外。

他们说:

“俞敏洪,我们回去是冲着你过去为我们打了四年开水。”

“我们知道,你有这样的一种精神。所以你有饭吃,肯定不会给我们粥喝,所以让我们一起回中国,共同干新东方吧。”

原来,大学四年,俞敏洪每天坚持打扫宿舍卫生,每天为同学们打开水,风雨无阻。

他不觉得这是个什么苦事难事,而是,力所能及的小事而已。

没想到,他曾经承包了打开水的活,多年后,竟成就了今天的俞敏洪和新东方。

看过《中国合伙人》之后,有很多人感慨,什么时候能找到合伙人?

但却很少人思考,你怎样做,才能成为别人心中的合伙人?

所谓“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正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

很多时候,正因为你没考虑自己的私利为大家做事,结果,大家都来帮助你,成就你,最终,你的利益可能是所有人里最大化的。

一个有境界,有智慧,有长远规划领导者应该怎样的?

首先,他应该是一个“先有付出,再问收获”的人。

领导力,从来不是你去强迫别人,而是你以自己的“无私”,去团结大家,协同奋斗,为大家挡风遮雨。

就像下雨天打伞一样,你不为人遮风挡雨,谁把你举在头上了?你不曾付出,又何谈收获?

《道德经》里隐藏的领导力法则:不争,才是最大的争

02

不争,是为争

《道德经》有言:“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意思是,越是无私的人,其实最后更容易成就自己的私心。

很多时候,作为一个团队领导人,不能太过于看重眼前的利益,而更应从长远出发,去发现一些道理,厘清一些事实,坚定一些目标,部署一些战略。

而从公司层面来讲,领导者要更多地放下自己的名利,尽量为员工谋福利,如此,以不争求争,结果大家都愿意来投奔你,来成就你,是以,事业越做越大,也就不足为奇。

这就是我们所理解的,前后相随,也就是,“不争,是为最大的争。”

《道德经》里隐藏的领导力法则:不争,才是最大的争

前段时间,我参加了某平台的话题活动,需要发表相当数量的文章。

说实话,一天二天还行,若坚持发一个月,真的很耗费精力,说“不残也伤”也不过分。

但大家聚在一起,热火朝天地奔着同一个目标,不问前程,但求无愧。

这种“拧成一股绳”干一件大事的豪情,我已多年不曾有。

归根结底,还是团队的主理人带得好。

不但代垫资金先奖励爆文作者,更时不时发红包激励大家……一群人干劲十足,激情澎湃。

记得他说:“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并感叹,大家都成长起来,每一个小账号都成长为大咖,就是对我最好的回馈!

功夫不负有心人。

那次的话题活动,我们团队以少胜多,大获全胜,他也得到了应有的奖赏。

可谓,众望所归,与有荣焉。

英文里有一句谚语,叫“NO PAIN,NO GAIN”,意思是,没有苦痛,就别想收获。

这里的“苦痛”,不单指字面上的辛苦和艰难,其实还有付出心血和放下自己的利益时,当下内心里暗藏的挣扎与取舍,而正因为有舍,才会有得的可能。

一个领导,想要在前边领导大家,懂得把自己的利益稍微往后放。

这样的领导,一定会有收获的一天,也一定会吸引更多的人跟随。

所谓“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是”,人之常情也。

《道德经》里隐藏的领导力法则:不争,才是最大的争

03

“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道德经第六十六章有曰:“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乐推而不厌,意思是大家都往前推,不厌烦,不讨厌。

所以,越是无私的人,其实最后更容易成就自己的私心。

这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要认清的事实和现实。

经营之神稻盛和夫,在他27岁的时候创业。

他说创建公司的初心,就是为了全体员工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幸福而努力,所以他对员工非常好。

在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机的时候,公司未来6个月的订单下降了90%,但他要求所有员工正常上班,然后工资按时发放。

当时,很多别的公司都辞退员工,只有他的公司,没有任何动作。

他如此照顾员工,员工也竭力回报他,拼命为公司做事。

所以,在这次危机中,稻盛和夫公司的所有人,不懈怠,不放松,一丝不苟往前走,最后,公司股价不升反跌,飙升为全日本第一。

为何别的公司萎靡不振,而稻盛和夫的企业,却有如此旺盛的生命力呢?

稻盛和夫说,众志成城,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至关重要。

他能放下自己的私利,完全为员工去考虑;另一方面,员工也更愿意为他的企业拼命。

既成就自己,也成就公司,而公司股价飙升,也能更多更好地回馈员工,三赢。

“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也就是说,你放下自己的私利,为大家做事,反而得到更大,成就更大。

古往今来,这样因为不争而取得更大利益的故事,不胜枚举。

就像马云,很多年前,有人采访他说,你的竞争对手是谁,他说没有。

没有竞争对手,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道德经》里隐藏的领导力法则:不争,才是最大的争

04

“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很多人认为:“《道德经》不是用来读的,而是用来悟的,结合生活,工作,经历等等,去猜透它。它就像是一把尺子,哪里做的不好,哪里做的好,用它一量,就全知道了。”

确实,《道德经》可以说是一本智慧之书,上到万物起源,下到为人处世,老子对这些问题的本源都想的非常通透。

而全书的“文眼”,则在它的最后一句:“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你位置高,你做的事情大家都看得见;

你越不争,大家越往高举你;

你越不争,大家越往前推你。

所有的一切,还是回归到“为而不争”。

大道至简,其中深意,其实早已在你心中。

《道德经》,短短五千言,却博大精深,涵括百家,包容万物。

给后人在领导力等多方面以无限的启迪与智慧,可以说是一笔无价的精神财富,值得我们所有人钻研深入学习,并与实际结合,提升自我,提升领导力。

《道德经》里隐藏的领导力法则:不争,才是最大的争

作者:懒茶,有书、富书、慈怀读书会、卡娃微卡等多平台原创作者。愿以最真挚朴素的文字,打动你最柔软的内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