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1 “黄埔三杰”无人不知,可你听说过黄埔精英中的“黄埔四凶”吗?

“黄埔三杰”无人不知,可你听说过黄埔精英中的“黄埔四凶”吗?

黄埔军校曾经为中国军界培养出了诸多的军事人才,他们中的多数人成为了后来赫赫有名的风云人物。一般来说,黄埔军校出来的精英们,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往往会被冠以美誉般的称号,诸如“黄埔三杰”之类,然而,有四位的称号却是不那么好听,被称作为“黄埔四凶”。

其实,这四位黄埔军校知名的干部和教官,并不是那么不堪,相反他们还是很有能耐的,他们的称号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当年执教黄埔期间的严格教学(类似于今天高校中学生眼中的某某灭绝师太之类),同时也部分因素是因其坚定的左派立场而被抹黑了,被当年黄埔军校的右派分子给予的"污蔑之词"。

邓演达(1895-1931)

“黄埔三杰”无人不知,可你听说过黄埔精英中的“黄埔四凶”吗?

邓演达,字择生,广东惠阳人,国民党内知名左派领导人。

邓演达出身的家庭条件较为贫困,因而对所处的封建社会极为不满,从小就跟随着革命党参加了反清活动,当时他主要是以交通员的身份,在广州,佛山一带传递情报。1909年,邓演达考入了广东陆军小学,在校期间,他的成绩颇为优秀,也是在这一时期,他加入了孙中山创办的同盟会。

1911年,邓演达完成学业毕业,适逢其会下,参加了辛亥革命以及学生军的北伐活动。1912年,他曾一度离开部队,先后考入广东陆军速成学校、武昌陆军第2预备学校、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工兵科就读,1920年从保定军校毕业后,他被派往西北边防军。

1920年,经人介绍,邓演达参加援闽粤军,先后任职了宪兵连连长、第1军第1师师部参谋兼步兵独立营营长、教育班班主任等职,深受孙中山的赏识。期间,他积极参与了孙中山督师的北伐,两次东征陈炯明特也都有参与。

1924年,黄埔军校筹建,邓演达被孙中山任命为试验委员。当年,因受蒋介石的排挤,邓演达离开黄埔军校,并成为武汉中山大学的筹备委员。1925年,邓演达前往德国学习深造,孙中山逝世后回国。1926年,国民党二大上,他当选为国民党候补中央执行委员,之后,他又以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主任的身份,参加了北伐战争。之后,他又先后出任了黄埔军校训练部副主任、黄埔军校教育长等职务。

邓演达在国民党内是坚决的反蒋分子,是左派领导人,深为蒋介石所不喜,他也积极培养着各种反蒋势力,因而也为蒋介石所忌。他曾多次到国外考察,积极联络黄埔军校毕业生,组织“黄埔革命同志会”反蒋。

“黄埔三杰”无人不知,可你听说过黄埔精英中的“黄埔四凶”吗?

1931年,邓演达主持开办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的干部训练班,矛头直指蒋介石。同年8月,他的行踪为国民党特务所获,在上海被捕,押往南京后,由蒋介石亲自下令被秘密处决于南京麟麒门外沙子岗,当时年仅36岁。

恽代英(1895-1931)

“黄埔三杰”无人不知,可你听说过黄埔精英中的“黄埔四凶”吗?

恽代英,原籍江苏省武进县,出生于湖北省武汉市,早期青年运动领导人之一,黄埔军校第四期政治教官。

恽代英出身于官宦家庭,父亲是清廷八品官,受家庭影响,从小酷爱读书,兴趣广泛。1913年,他考入武汉中华大学预科,在校时,学习成绩非常突出,尤其在演讲上很有天赋,他还多次在《新青年》、《东方杂志》等刊物上发表自己的见解。

1917年,恽代英和几位好友创办了互助社,这是武汉地区第一个进步团体。大学毕业后,恽代英任职了中华大学附中教务主任。五四运动期间,他成为武汉地区青年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1919年,他加入了少年中国学会。1921年,他因宣传革命而被政府打压,被迫前往南京,当年7月共产党成立没多久,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23年,恽代英来到上海大学任教,期间成为《中国青年》的主要编辑,影响到了一大批向往革命的年轻人。国民党一大后,受组织委派,他前往国民党上海执行部工作,出任宣传部秘书。1925年,恽代英在上海组织了“五四”反帝爱国运动,揭露了帝国主义的暴行。

1926年,恽代英被安排到黄埔军校出任政治总教官,北伐战争开始后,他留守在广州。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恽代英在武汉三镇积极组织与领导了反蒋斗争。1927年,恽代英参加了南昌起义,被任命为革命委员会成员。

“黄埔三杰”无人不知,可你听说过黄埔精英中的“黄埔四凶”吗?

南昌起义失败后,恽代英前往广州,被选举为省委常委。12月11日,恽代英领导参加了广州起义,起义后建立了中国第一个苏维埃政权——广州苏维埃政府,他出任为苏维埃政府秘书长。起义失败后,他退守到香港。

“黄埔三杰”无人不知,可你听说过黄埔精英中的“黄埔四凶”吗?

1928年,恽代英出席了广西省第一次代表大会。1929年,他任职了中央宣传部秘书长,负责编辑党刊《红旗》。1930年,他在上海组织工作时不幸被捕,被判处5年徒刑。经过营救后,恽代英本来得以释放,没想叛徒出卖,真实身份被国民政府知晓。1931年4月29日,在蒋介石亲自下令下,被残忍杀害,当时年仅36岁。

高语罕(1888-1948)

“黄埔三杰”无人不知,可你听说过黄埔精英中的“黄埔四凶”吗?

高语罕,原名高超,号世素,安徽省寿县人,黄埔军校政治总教官,早期党员。

高语罕出身于汉学家家庭,早年远赴日本,进入早稻田大学就读,1907年学成归国后,在安庆从事反清活动,参加过马炮营起义。辛亥革命时期,高语罕任职安徽青年军秘书长时,结识了陈独秀。

1914年,高语罕前往上海发展,主要以卖文为生,在《神州日报》等杂志报刊上发表过文章。这期间,他积极参与了陈独秀发起的新文化运动。1916年,高语罕在安徽芜湖省立五中任教,积极宣传革命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各种运动。1919年,高语罕在芜湖组织了罢工运动,支持北京的五四运动。

1920年,高语罕前往北京,参加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加入北京共产主义小组,成为最早的党员之一。高语罕经常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向大众宣传新思想,他的《白话书信》与陈独秀《独秀文存》、胡适《尝试集》成为当时在青年学生中最为畅销的三部书,因而常常被禁。

“黄埔三杰”无人不知,可你听说过黄埔精英中的“黄埔四凶”吗?

1922年,高语罕前往德国留学,进入哥廷根大学就读。1925年,他学成归国,又积极参与了党组织的组建工作。同年,他被任命为黄埔军校政治教官,主要教授政治学概论。1927年,高语罕出任了《民国日报》主笔,发文支持革命,之后,他还参加了南昌起义,出任革命委员会秘书厅秘书。

起义失败后,高语罕来到上海,因为支持陈独秀,倾向托洛茨基主义,于1929年被开除党籍。1932年,陈独秀一度被捕,高语罕逃亡到香港,艰难度日。1937年,陈独秀出狱后,高语罕再次跟随陈独秀去往重庆。1942年,陈独秀死后,高语罕又是以卖文为生,生活条件极为艰苦。1948年,高语罕在贫困交加中去世,最后靠早年学生的帮助才得以安葬。

张治中(1890-1969)

“黄埔三杰”无人不知,可你听说过黄埔精英中的“黄埔四凶”吗?

张治中,原名本尧,字文白,安徽省巢县人,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二级上将。

张治中出身于贫困家庭,曾有幸在私塾中读过书,后来四处流浪,在商铺里做过学徒,之后进入扬州巡警教练所受训,毕业后成为一名正式警察。辛亥革命时期,张治中在扬州参加了反清活动,之后进入陆军第二预备学校学习,因成绩优异,考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三期步兵科。

1917年,张治中在广东参加了护法运动,先后任职过驻粤滇军连长、驻粤桂军总部参谋以及桂军军校参谋长等职。黄埔军校成立后,他任职为黄埔军校第三期入伍生总队附,代理总队长,同时又兼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师参谋长。之后参加了北伐战争,任职了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副官长。

中原大战时期,张治中任职中央陆军军官学校训练部主任,兼任教导第二师师长。1932年,淞沪会战时,他又任职第五军军长,在上海与日军的对抗中,让日军吃了不少苦头。1933年,他任职第四军总指挥,曾率领军队进入福建。

“黄埔三杰”无人不知,可你听说过黄埔精英中的“黄埔四凶”吗?

西安事变时期,张治中主张和平解决。抗日战时期,张治中曾一度出任湖南省主席,因长沙大火而被免职。1940年,他又重新复起,出任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部长,颇为蒋介石赏识。抗日战争胜利后,他又出任了国民党政府西北行营主任兼新疆省主席,营救过一大批革命人士。

1949年,张治中作为和平谈判代表团首席代表,还参与了北平的谈判,后留在北平,参加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当年,他还致电陶峙岳将军和新疆主席包尔汉,促成新疆的和平解放。

新中国成立以后,张治中出任了西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政协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副主席等职务,于1969年在北京去世。

《夜狼文史工作室》特约撰稿人:菊花茶

菊花茶,本名郑良,网名菊花茶163,天涯新浪论坛知名历史作家,资深三国控。曾发表过《华山论剑》、《历史原来是这样的》、《三国往事越千年之建安十三年》、《快意恩仇的人生》、《祸起萧墙》等文集。


分享到:


相關文章: